燃气行业调研报告目录一、行业发展现状 (3)二、行业经营特征分析 (6)1、进入门槛 (6)2、主要技术工艺及对比 (9)3、价格构成 (10)4、盈利模式 (11)三、核心企业简介 (11)1、北京燃气集团 (11)2、新奥燃气 (14)3、华润协鑫 (15)4、华油联合燃气 (17)5、中新天津生态城能源投资、建设及运营模式 (18)一、行业发展现状2011年1-12月,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29家。
其中,小型企业个数最多,为690家,占83.23%;其次是中型企业,为132家,占15.92%;大型企业数量最少为7家,仅占行业总数的0.84%。
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与2010年相比,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其中,大型企业数量保持不变;中型企业数量增加了16家;而小型企业数量减少了133家。
这说明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规模化生产有所加强。
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占据主导2011年1-12月,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共实现总资产3389.33亿元,同比增速为18.95%。
具体来看,行业内中型企业对全行业的资产贡献最大,其资产规模为1456.66亿元,占42.98%,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12.11%;其次是小型企业,资产规模为1393.70亿元,占行业的41.12%,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了26.56%;大型企业资产规模最小为538.97亿元,占行业的15.9%,同比增长20.12%。
从平均资产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最大,达到了769962.79万元,远高于中小型企业平均资产规模。
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大型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强从收入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0.28亿元,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1.39亿元;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23.93亿元,小型企业收入最强。
利润方面,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中,大型企业盈利为29.75亿元;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为96.80亿元,小型企业利润总额为169.70亿元,小型企业利润最高。
在销售利润率方面,大型企业最高,达到了15%;中型企业次之,为14.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小企业。
而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中大型企业以占行业0.84%的企业数量实现了占行业8.3%的销售收入、10.04%的利润。
综合竞争力相对中小型企业较强,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盈利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型企业亏损情况相对较为严重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增长的同时,行业亏损情况也有所好转。
从亏损面来看,全国亏损面达到了12.55%,中型企业的亏损面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了21.97%;小型企业的亏损面则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10.87%;从亏损总额来看,中型企业的亏损情况最严重,亏损总额为4.97亿元,占行业总亏损额的55.38%,不过亏损增速同比出现了负增长,为-39.8%%。
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亏损情况单位:个、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行业经营特征分析1、进入门槛(1)资质壁垒根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
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必须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符合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国家禁止个人从事管道燃气经营活动。
政府投资建设的燃气设施,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燃气经营者。
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燃气设施,投资方可以自行经营,也可以另行选择燃气经营者。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燃气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函(京政容发〔2014〕11号)。
自2014年3月1日起,本市将“燃气经营许可”、“燃气设施改动审批”和“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许可”的许可职能下放至各区县办理并做出许可决定,我委不再办理。
(2)先发优势形成的区域性自然垄断壁垒在燃气行业发展较早的城市,由于燃气管网投资较大,一般由具有政府投资背景的国有企业承担建设、经营的职能。
提供燃气的基础设施的成本是沉淀性的,因此使得城市燃气的储存、输送、调配、分销具有自然垄断性,表现在同一地区一般不会重复建设管网,除了对先发者进行股权投资以外,新进入者无法进入已经存在燃气管网的区域。
(3)气源供应壁垒天然气属国家战略性基础能源,我国的气源供应目前基本上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大型中央企业掌控。
近年来,我国的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状况日趋突出,如果天然气开采量无法跟上需求增长步伐、或者不能从上游资源企业获得充足的气源配给,新进入者经营城市燃气的投资计划只能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4)资金、技术壁垒城市燃气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巨大且建设周期较长,高压天然气管网造价在100-200 万元/km,700-800km 的长输管网总投资需14-16 亿元。
同时,在运营过程中,为了确保用气安全,经营者需要对燃气管网等设施进行及时维护、更新,对经营者的资金实力相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城市燃气稳定、高效、安全、环保地运行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安全管城市燃气技术本身是一套复杂且标准要求严格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燃气气源、输配与储气、燃气应用、理、信息化系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诸多环节,需要长期经营的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城市燃气运营商通过城市管网或瓶装,将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分销到各终端用户。
根据自2011 年3 月1 日起施行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符合从事燃气经营活动条件的企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目前城市燃气运营商的主要业务为燃气零售与燃气安装。
2、主要技术工艺及对比分布式能源供应是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供能方式而言的,采用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地输出电、热或冷的能源供应系统。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属于分布式能源。
以燃气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并利用发电后产生的余热进行制冷或供热,通过对燃气的梯级利用向用户输出电能、热(冷)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系统组成:动力系统、余热利用系统、供配电系统、燃气供应系统、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等。
3、价格构成目前,管道天然气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燃料。
由于管道天然气经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且带有公用性特征,因此,我国管道天然气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定价项目包括可供气量气价、输配气直接费用、期间费用、用户固定资产维修费、财务费用等。
4、盈利模式下游燃气公司盈利模式为:(1)通过建造燃气管道,链接调压站至住宅用户,收取燃气接驳费;(2)从上游油气公司采购天然气,通过自建的城市燃气管网,向下游的居民、工商业、公服供气,按使用量收取燃气费用。
三、核心企业简介1、北京燃气集团公司简介: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组建于1999年9月的国有独资公司。
为推动燃气集团市场化进程,打造首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200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京泰集团、燃气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了北京控股集团,燃气集团成为北京控股集团的直属企业。
2006年12月31日,原燃气集团管道天然气业务与非管道天然气业务分立,分立后的燃气集团成为专门从事城市管道天然气业务的公司。
2007年5月,北京燃气集团成功实现了在香港资产上市。
目前,燃气集团总部设19个职能部室、下设8个分公司,8个专业机构,有3个全资子公司,14个控、参股公司。
北京燃气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城市燃气企业,年用气量、燃气用户数、管网规模、年销售收入均位列全国第一。
2013年北京燃气供气量已达到86.7亿立方米,天然气用户达到589万户,北京燃气运行的天然气管线达1.95万公里,供应区域覆盖北京各城区和大部分郊区县。
天然气的应用范围也从民用炊事发展到工业、采暖、制冷、发电、燃气汽车等诸多领域。
到2015年北京市天然气使用量将达到180亿立方米以上。
特许经营案例:案例一、2013年3月,北京燃气集团与密云县政府签署了深化清洁能源利用合作框架协议。
市燃气集团拟投资不少于30亿元,以加快推动密云县燃气设施建设、车用天然气发展及供热设施建设。
北京燃气与密云县政府早在2009年就签署了《燃气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北京燃气密云有限公司,根据密云发展总体规划,承担密云燃气发展、建设、供应及运营管理工作。
随后,北京燃气投资4亿多元,敷设了市区至密云天然气高压供气管线40余公里。
目前,密云县已有天然气管线280公里,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5万余户。
根据深化清洁能源利用合协议,双方将在燃气供应、车用天然气、热力供应、三联供等相关业务全面开展合作。
北京燃气在现有城市管网气源基础上加快陕京四线建设,建成密云输气门站,以加强气源保障,使密云县形成双气源供应格局,进一步提高供气能力和供气安全性。
同时对密云县新购和改造天然气汽车、煤改气工程、三联供等新能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密云县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十二五”期间建成6座加气站,此外,北京燃气还将以协议转让方式收购密云县所属国资供暖企业,为密云县供热企业整合提供支持。
案例二、2013年北京市燃气集团与昌平区人民政府签署了《燃气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开始对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和推动。
据了解,目前郊区燃气用量占全市总用气量的近5%,到未来2020年将占到40%左右。
签约后,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加快昌平区燃气管网建设和对燃气市场进行整合,同步推动其他区域的燃气市场发展,市场用户涉及居民、公建、采暖、制冷、工业、车用气以及分布式能源供应等。
预计到2015年,昌平区天然气年用气量将达到7.6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20亿立方米。
整个发展期,北京燃气将投资30亿元,实现昌平区管道天然气全面覆盖。
昌平区域内管道天然气用户的用气价格将与北京城区“同网同价”,对燃气管道暂时无法达到的区域采取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方式确保供气。
其中,昌平朱辛庄TBD04地块北燃集团共投资10.21亿元,由北燃集团下属的北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目前该区域共有几十家用户,投资回收期预计8-10年,特许经营期30年。
规划方案为RMC能源中心和一个能源站,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服务于中心区域建筑,二期供给余下的TBD-04区域。
一期最少投资约3.72亿元,如果分期安装设备还可以减少。
使用中,尽量提升三联供的使用率,热泵与三联供的余热锅炉提供系统热源,燃气锅炉承担峰值热负荷;设有蓄冰系统时,冷负荷由双工况电冷机、三联供的吸收式冷机、电制冷机共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