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饶市广丰区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

上饶市广丰区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

上饶市广丰区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古诗文理解 (共12题;共56分)1.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 (2分) (2017九上·乌鲁木齐月考)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 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 . 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 . 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 . 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3. (2分) (2019七上·北京期中) 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 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 . 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 . 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 .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 (2分) (2019八下·右玉期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有异曲同工之妙。

B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也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C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间接抒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D . 《马说》中“执策而临之”的“执策者”就是那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统治者,面对千里马,却发出“天下无马!”的哀叹。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与控诉。

5. (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3题。

望夫石王建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刘禹锡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 . “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 . “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 . “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6. (2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

7. (3分)(2016·杭州模拟) 给划线字注音,找出并改正其中三个错别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郎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________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________的班驳________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8. (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治人者”指________。

“治于人者”指________。

9. (5分)名著阅读填空。

①________(人名)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②________(人名)想到别处再找机会,但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

他不好意思吆喝,就在刀鞘上插了个草标儿,别人就知道这刀是要卖的了。

他在桥上站了一会儿,忽然行人纷纷躲开,来了一个叫牛二的流氓,这家伙一贯惹是生非,大家都怕他。

③“知识就是力量”是________ (国别)作家________ 的名言。

10. (5分)《渔家傲》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1. (10分)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四时俱备 ________沉鳞竞跃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________(3)“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不同,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 (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________,“窄”具体指的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2)说说你对“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的理解。

(3)为什么又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4)说说句中“凝重”、“猛烈”词语的表达作用。

(5)说说你对“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一句的理解。

(6)说说你对“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一句的理解。

(7)说说你对“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的理解。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3分)13. (1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 (6分) (2017八上·宝丰期末)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破”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5. (6分) (2017八下·常山月考)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16. (21分)阅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完成下面的题目。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2)最后两句诗借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三、古诗文默写 (共2题;共17分)17. (5分) (2019八下·襄汾期末)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________。

(《关雎》)(5) 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________。

(《蒹葭》)(7)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 __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9)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8. (12分)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

(《岳阳楼记》)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