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留守儿童制度

关爱留守儿童制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
一样健康成长, 促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合
我校实际, 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
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
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学校(年级)每学期召
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
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
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
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帮
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
问题及时报告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
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
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
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
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
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
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
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学校、班级积极与政
府、家庭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
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7、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普略
职 责:审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
副 组 长:张民辉 李晓飞
职 责:拟订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督促各个部门认真实
施并考评。
成 员:强建林 张清泉及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留守学生”管理制度
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
怀等突出问题,学校提出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建立帮扶帮教
机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留守孩子的教
育管理工作。
(1)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
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承担留守学
生的在校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
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各显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做好以下几
方面工作:
①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
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
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
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③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④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
留守孩子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子帮助。
⑤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拓宽育人途径:学校在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途径上,坚
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
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
(3)开展快乐“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留守孩子参加课外
活动。
(4)建立“留守孩子”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各班为每个留
守孩子建立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
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
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
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
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9、“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1)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
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
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学生”
的教育管理措施;
(2)学校设立、开通“亲情热线”,建立留守学生父母与
孩子、留守学生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视频制
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学生”;
(3)在学期结束时,要求留守学生给在外的爸爸(妈妈)
写一封信,汇报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4)要求学校代理家长至少每期对所监管的留守学生进行
一次以上家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