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0-92页红点1红点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思考,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知道计量一个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多少;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

2.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操作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能选择恰当的体积单位估算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
教具:长方体水槽、水、石块、正方体盒、1米直尺、生活中的实物(纸巾盒、电水壶……)
学具:每组一定量沙子2个圆柱形杯子,每小组1立方厘米正方体模型、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同学们,前面我们解决了包装盒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包装盒里的学
问还有很多,想继续了解吗?
2.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有什么新的发
现?
预设:
共有2种牛奶,一箱花生牛奶的体积是:50×50×20,还有1盒花生牛奶;1箱核桃牛奶的体积是40×30×20,还有1盒核桃牛奶。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一箱花生牛奶大概有多大?一箱核桃牛奶有多大?
(2)什么是体积?
(3)一箱花生牛奶里有几小盒牛奶?
(4)一箱花生牛奶与核桃牛奶谁大?谁小?
……
3.筛选问题,引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体积”。

(板书出:体积)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一:把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分别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友情提示:实验步骤
○1先在水槽水面处做一红色记号
○2放入一块稍小一些的石块,在水画处做一绿色记号。

○3拿出小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石块,在水画处做一黄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教师引导说出:
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

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板书:石块占空间)。

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
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操作演示实验二,“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满沙,在另一个空杯子里装一个木块,把沙子倒向装木块的杯子里,直到装木块的杯子装满沙子”
探究提示: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倒入放了小木块的杯子里,在剩下沙子处做一记号。

第二步:把杯中细沙倒回原来杯子,把大木块放人杯子里,再将沙子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4)举例并比较物体体积大小
实物比较大小:课本和练习本粉笔盒和书包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
设疑: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谁的体积大?你能不能联想长
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量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量方法,是看他们包含有
几个面积单位,所以可以猜想计量他们的体积,可以看一下他们里面可以放几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然后进行比较他们的大小。

师谈话:同学们的方法行不行呢?我们试一试吧!
出示探究提示:
(1)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怎样设计这个实验?
(3)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认识体积单位
(1)学生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
预设:长方体中放了24个小正方体,正方体中放入了27个小正方体,27﹥24,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大。

(2)教师小结:像图中这样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我们就叫做体积单位。

(3)追问: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4)常用的体积单位可能会有哪些?
预设: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课堂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那么他们大概有多大呢?
2.感知体积单位
(1)我们先来认识1立方厘米。

(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素材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在小组开展讨论和交流。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摸一摸: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找一找:手指尖、花生米等
(2)认识1立方分米。

(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摸一摸: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板书)
找一找: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师生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

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请同学们闭上眼晴,再次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在小。

谈话: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谈话:有了体积单位就可以来计量物体的体积了,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来计量物体的体积?
问: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通过研究包装盒中的数学问题,又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有关知识。

通过同学们动手实验知道了,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还学习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还知道了体积单位的概念,又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等形式,认识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m3,知道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在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问题,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许多生活问题。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口与同学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教材97页自主练习第1题:
友情提示:
(1)要让学生说出谁的体积大后,说一下判断的方法。

(2)每题中的体积单位是什么?
(3)他们各自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自主练习2题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友情提示:
(1)他们各自含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每幅图你是怎样数的,既快又不重复、不遗漏?
3.自主练习3题: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补充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只电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

(2)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120()。

(3)一部手机的体积约是33()。

(4)一只火柴盒的体积是12()。

友情提示:
(1)重点训练学生对常用体积单位大小的训练。

(2)要多训练学生用手比划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3)对于学生容易混的或错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用其他体积单位试验一下,再动手比划,分析他的不合理性,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cm3)
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dm3)
1立方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m3)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