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解读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解读






第四类: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学习、体育活动、生产劳 动限制的卫生标准,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的健康要求。例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第五类: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规范,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技术 要求、疾病诊断标准、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等。例如:《儿 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WS/T200-2001)。 第六类:健康教育规程,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 例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GB/T18206-2000)。 第七类:综合管理类,包括《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小学校学校传染 病防制工作管理规范》等。
七、文本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含民办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含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含民办高等学校、 独立院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判定。 全面规范了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测,如采光、照 明、教室人均面积、宿舍、食堂等,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吃、住、 学多方面的活动范围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三)修订的法律依据
本标准修订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是修订《学校卫生监 督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是修订工作的重要依据;修订中还 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国家学 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发布)等有关规 定。 除以上法律法规以外,还引用了相关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GB 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2008采光测量方法》《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 /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 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GB/T 17226—1998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5— 1998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
四、操作性
1、近几年各地不同程度的开展评价工作,基础比较 扎实。辽宁、广西、四川等 2、卫生部在7省市已实施2年试点,试点效果满意, 操作性强。
五、结果应用
1、学校自查、自评用 2、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卫生状况应用 3、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日常监督学 校卫生应用。
六、社会效益
本标准的修订及发布实施,将对改善我国学校办学 条件及基本卫生状况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推动学 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各项卫生法规在学校 领域内贯彻实施。 能进一步规范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高各级各 类学校对学校卫生的重视程度,保障广大学生的身 体健康。 本标准修订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与我国各级各类学 校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判定 凡综合评价实际得分达到管理与监测标准总分: 85%及以上者为学校卫生优秀学校,定为A级; 60%~85%为学校卫生合格学校(不含85%),定为B级; 60%以下者(不含60%),为学校卫生不合格学校,定为C级。
(三)评价内容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将分为管理评价和监测评价两个部分,逐 项对学校打分。 管理评价得分与监测评价得分的总和为综合评价实际得分。管理 评价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常见病与多 发病、学校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 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监测评价内容包括学校食品安全(食饮具消毒)、生活饮用水卫 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2.监测方面
有35项评价指标,对学校餐饮卫生、教室环境、生活环 境等多方面进行不同分值的评分。 其中,教室环境卫生监测占到60分,像学校课桌椅、黑 板、采光等多项都在重点监测范围。以测量课桌椅是否 符合学生身高要求为例,监测人员就将在抽样教室中测 量教室内学生身高及相应课桌椅高度,并对课桌椅各型 号的身高范围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关注点非常细致,在监测中,将学校男、女厕 所蹲位数量,按照全校男、女生人数,分别计算男、女 厕所平均每个蹲位容纳的学生人数。
目前主要分为七类:
第一类:学校建筑设计及儿童青少年设施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及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学校环境设施卫生要求。例如: 《盲学校建筑设计卫生标准》(GB/T18741-2002)。 第二类:学校服务设施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饮设施 卫生要求、餐饮质量要求、宿舍(公寓)卫生要求等。例如: 《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WS103-l999)和《学生营养 午餐营养供给量》(WS/T100-1998)。 第三类: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青 少年使用的各类产品的卫生标准。例如:《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GB/T3976-2002)和《中小学生教科书卫生标准》 (GB/T17227-1998)。
三、必要性 1、国家规定。《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第二章要求,实 施综合评价,确定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 原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制度、规划 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 情况,突出重点,确定日常监督内容和监督覆盖率、监督 频次; 2、目前学校卫生实际现状决定了需要综合评价。 地区发展不平衡 , 学校卫生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多, 国家学校卫生方面的有关规定不一致、需统一。

二、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本标准的修订是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首要目的, 以亟待解决的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监督、疾病 预防控制问题为优先考虑的。 (二)意义 该标准的修订与发布标志着我国学校卫生监督监测 工作迈进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奠定了学校卫生 监督监测工作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为学校卫生工 作者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科学研究、教学培训 等提供了依据。
(二)修订过程
2006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辽宁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原辽 宁省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辽宁监督局”)修订《学校卫生 监督综合评价》GB/T18205-2000。该标准修订工作是一项既有科 研又有执法实践的重点工作。 辽宁监督局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 《标准编写规则》、《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标准编写技 术指南》等制修订标准规定的程序,于2007年4月开始修订, 2011年完成修订。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修订后的《学校卫生综 合评价》GB/T18205-2012。 2013年5月1日实施。

3、《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是学校卫生标准体系构成中重要的内容


学校卫生标准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心理、行为 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各种因素做出的技术规定。学校卫生标准涉及的人群 对象是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 卫生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 法》制定的现行学校卫生标准有24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卫生行业标 准8项。《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是重要标准之一。 学校卫生标准是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督执法的重 要技术依据。通过深入贯彻学校卫生标准,可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保 证儿童青少年用品的安全、卫生,提高学生生活服务质量,规范学生健 康检查及管理要求,对保障和促进我国2亿多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提高未来国民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 GB/T18205-2012 解读
武汉市卫生监督所


二O一五年四月
内容提要
一、背景及修订过程 二、目的和意义 三、必要性 四、操作性 五、结果应用 六、社会效益 七、文本
一、背景及修订过程
(一)背景 1、党和政府重视学生健康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 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2007年颁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号)、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2010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 卫生管理和监督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标准,对学校卫生 工作都提出了明确求。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重点指标包括:

黑板无破损、无眩光;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 为无色透明玻璃;单侧采光光线应从座位左侧入,双采 光主 采光窗应设在左侧;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不宜用裸 灯;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 设备;教室不受音 乐室等外界环境干扰;教室人均面积 小学≥1.36平方米、中 学≥1.39平方米;课桌分配率≥80%;黑板尺寸 ≥1米×3.6 米(小学) ≥1米×4.0米(中学);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 离0.8-0.9米(小学) 1.0-1.1米(中学);窗地面积比≥1: 5;课桌面照度≥300Lx;灯桌间距≥1.7米;黑板面照度 ≥500Lx;二氧化碳≤0.15%;室温16℃以上(冬季采暖地 区);外环境对普通教室产生的噪声≤50dB;两排教室相对 长边距≥25米;厕所 男生每蹲位≤40人、女生每蹲位≤13人, 小学厕所蹲位宽度≤18㎝;学生宿舍人均使用面积≥3.0平方 米
(四)主要修改内容 1.修改了标准名称。删除了“监督”二字,成为《学校卫生综合评 价》。其内容发生根本变化。是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 的学校卫生监督、检测、管理等所有学校卫生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改变了只对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评价的单一情况,成为任何单位都 可以按照此标准对学校卫生工作实施评价。 2、改变了标准的适用性。 原标准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章“学校卫生监督”28条 二款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只适用 于学校卫生监督。当时监督和检测还有同一个单位实施。本次修 订界定出学校卫生管理和监测范围,得出的单项评价结果,作为 综合评价的依据,划分出级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