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教师填写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基于全球视角的城市经济学
要求提交论文的日期 2011 年 11 月 14 日
课程类别:
必修[ ]
选修[ √]
考试方式:
课程论文
学生填写
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专业 2010 级姓名陈剑彬学号 2010050838 内招[√] 外招[ ] 论文题目城市化引起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任
课
教
师
意
见
论文评语:
评定分数:___________ 签章:
年月日参考评价指标:
1.选题是否结合实际,是否有创新性;
2.立论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反映培养的目标要求;
3.文献收集的广泛程度,是否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最新的进展情况;
4.是否较系统地掌握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否理论联系实际;
5.是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和图表是否规范,学风是否严谨。
城市化引起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摘要:鉴于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而水资源供给量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实,笔者希望通过系统分析城市化与水资源的交互作用,城市化与水资源的需求关系及城市化如何影响水环境,提出一些建议使我国城市化过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城市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
1950年~199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从2.86亿增长到15.15亿人,2025年有望达到40亿人。
2030年,全世界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
随着发达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后期,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胁迫作用愈加突出,而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困境。
几乎全世界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尝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城市化与水资源、水环境的交互作用及原因,希望提出一些建议能帮助我国解决水资源和水环境制约城市化问题,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化引起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尤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由于巨大的水资源需求和潜在的水环境污染,是水资源短缺成为城市化过程的严重束缚。
我国是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9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据报道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边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我国现实可用的水资源则更少,仅为11000亿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分布极不均匀。
同时城市化过程引起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包括水危机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等,由于各个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城市化进程和水质状况不尽相同,故突出反映出来的城市缺水原因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资源型缺水、污染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结构型缺水、混合型缺水。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匮乏及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制动因素,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制约作用越加巨大,对人民生活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多。
充分了解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现实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分析城市化影响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原因的重点和尺度,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城市化与水资源需求关系分析
2.1 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相关专家就城市化过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阶段性与用水零增长研究相关理论,它是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
的互相对应关系,将水资源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初始阶段,对应城市化初期过程。
该阶段水资源开发规模小,水资源开发潜力大,利用率低下,工农企业耗水量大,且没有综合管理水资源的意识;
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膨胀阶段,对应城市化的中期过程。
该阶段水资源利用量巨大,开始显现水资源供给紧张的局面,综合管理意识逐步增强,企业用水逐渐从耗水型向节水型转变;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饱和阶段,对应城市化的后期过程。
该阶段企业用水主要是以节约型为主,综合管理用水意识很强。
2.2 Merrett专家则将城市化过程中用水量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增长;缓慢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
高云福认为水资源是限制城市化的重要因素,而城市化发展又伴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增强。
两者之间会经历四种关系,分别是适应关系、索取关系、限制关系和协调关系。
2.3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在2004年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关系,根据50年全国GDP指数与用水量数据,经过相关分析得出如下关系式:y=2576.1x^0.1164,R^2=0.9519,其中y为用水量,x为GDP指数。
由于城市化指数z与GDP指数x符合对数关系z=a+blny,因此消去经济变量x,得到城市化水平z与用水总量y的关系式:z=c+dlny。
通过此式我们可以从定量上分析城市化过程伴随的需水量有多少。
从以上分析可见,城市化过程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很强的相互作用性。
城市化过程每发展一步,伴随着的都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和方式的改变,逐渐从毫无节制到计划型用水,反映出来的是我们逐渐意识到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水资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最终导致水资源成为城市化很大的制动因素。
故我们清楚了解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就需要根据理论分析,经验推导,实践论证和动态预测的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及模式。
3.城市化与水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化可以表示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还表现为城市数目的不断增加,城市空间地域不断扩大,以及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和文化习性的变化。
笔者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过程分析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3.1 人口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最初的城市化衡量方式,这也表明人口的迁移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经历了几次人口迁移大潮,每次的迁移都给水环境带来大批的问题。
①非农业人口急剧增加的同时,城市人口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幅增加;
②水体持续污染致使大量水体生物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危害,导致水生态破坏愈加严重;
③城市人口长期排放含鳞洗衣粉等物质到河水流域,导致沿海地区赤潮现象频繁发生。
3.2 经济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经济城市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剧水资源紧缺状况,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工业废弃物污染,同时造成局部地
下水位下降等等危害。
①工农业用水不加以综合管理,农业灌溉等方面技术不够先进,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急剧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②工业企业恣意排放废水不仅会污染水域环境,而且严重危害以受污染水域为水源人的生命健康。
③经济城市化促使对水资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对地下水需求大幅增加,造成局部地下水开采过度,从而发生局部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最终造成城市地面下沉,产生地裂缝等地质环境问题。
3.3 空间城市化引起的水环境问题。
空间城市化过程是指一个区域内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和城市地域范围不断向农村扩展的过程。
其引起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①地域扩展、建筑建构复杂化,导致城市下垫面条件改变,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②地表水文特征改变导致洪涝灾害频发;
③空间城市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有关部门曾对国内57个城市进行调查,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调查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24%,且其中的93.5%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
开采矿石及交通建设项目中,弃渣的不当处理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4.1 城市雨水资源化。
雨水是自然界给人类巨大的馈赠,是自然界循环系统中重要的部分,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蓄水系统的发展,雨水必将成为21世纪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部分。
4.2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规模。
城市水资源规划是为达到水资源需求与可供给量相适应,从而更有效率的利用好现存的资源,平衡水资源不对称的局面。
4.3 城市节约用水。
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若不加以规范用水,将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工农业用水可以倾向于重复利用发展,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宣传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市,让每位市民从身边做起,使节水成为一种城市文化来发展。
4.4 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严格检测企业排放的废水等废弃物,责令排放污水的企业建成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并随时检测黑名单上企业排放的废水的水质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术语说明:
[1]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参考文献:
[1]方创林鲍超乔标等《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ISBN 978-7-03-020498-1
[2]丁文峰张平仓陈杰《城市化过程中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综述》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4,23(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