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对于人口发展的重要性小组成员:刘月,蓝晨曦,刘巾,王增磊,陈金坤地球上水资源现状: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
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
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陆地水体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以河流水最为重要,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河流水具有更新快,循环周期短的特点。
科学家们又据此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
静态水资源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循环周期长,更新缓慢,一旦污染,短期内不易恢复。
动态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循环快、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即可恢复。
所以,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一定要根据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
只有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人人爱惜水资源,才能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人类面临的大难题。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水资源的主要功能:1.调节气候。
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
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
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
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物质运输的功能。
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
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
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
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
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
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
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
水不仅养育了人类文明,它还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条件。
而一旦生态平衡出现紊乱则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居住环境。
人类文明因水而兴,因无水而衰。
楼兰古国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人口统计学对水资源的影响人口统计因素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水的消费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健康。
人口增长、城市化和迁移强烈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其他与人口间接相关的因素有:收入水平、生活水准提高、景观改变和土地使用、水体污染以及需求管理不善导致的低效用水。
人口数量及增长。
人口数量及其变化会影响用水量,也会影响水质,因为人口增加、迁移和改变景观时,人类会危及水质。
家庭数量。
全球家庭的数量正在增加,而平均家庭规模正在缩小,两者都影响了对水的需求。
事实上,小规模家庭的增多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可能甚于单纯的人口增加。
城市化。
城市化的程度和增长率会影响人均用水量,因其需求集中于小块地域而使水资源不堪重负,现有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
如果淡水资源必须从其他地方调来,那影响就更广泛了。
经济发展。
国家淡水用量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总体上,发展中国家人均用水量低于工业化国家。
国家内部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淡水需求的结构,穷人的用水量低于高收入者。
可持续水管理的途径:政策制定者应设法减轻供水压力。
对水的供求进行管理能对水的消耗起到极大作用。
供应管理涉及选址、开发和新水源勘测。
需求管理是指采取激励措施和机制节水并提高效率,从而减少用水量。
1.供应管理a)增加水供应的手段包括建造水坝和控水结构、流域复原、跨流域调水、淡化、水的采集、水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污染控制。
b)水坝和控水结构用于能源生产、防洪和蓄水。
大坝会产生巨大的利益,比如:发电、灌溉和居民用水供应。
然而也会给环境、社会和人口带来严重的后果。
c)在退化的、贫瘠的土地上再造林从长期来看是划算的。
然而较高的初始成本以及受短期解决方案的驱使,使得许多地区不愿选择流域复原方案。
d)小型灌溉系统与大型水利项目相比限制较少,是扩大灌溉面积的上佳选择。
e)地下水是比明渠更有效的灌溉水源,因为它能随时随地应需获得。
然而,必须确保开采总量不超过每年的水文循环补给量。
f)跨流域调水和外销是向人口稠密区或水源不足地区供水的另两个方法。
然而跨流域调水需要基础设施,很花钱,而且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
对水的外销一直存有争议,因为水被认为是共有资源,私人公司不宜销售。
g)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用水调配可通过供应管理,自上而下地调配进行,或者通过需求管理,采取激励措施推动部门间调水。
h)淡化是通过脱盐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方法,它是昂贵的、能源密集的,必须谨慎处理它所产生的盐以免损害环境。
i)水的采集,例如:雨水或洪水的收集和转移,能够减少从城区流向地表水的受污染径流,提高当地和地区的效率、生产力和土壤活力。
j)水的回收再利用帮助一些发达国家减少工业用水,减少释放到海洋、湖泊和溪流等纳污水体的污染量。
然而,如果水中含盐或重金属量很高,这种方法会受到限制。
k)控制污染是另一个维持当前供水质量的方案。
污染控制法律有助于清洁河湖溪涧,促进节水和有效用水。
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缺乏实施污染控制法律的政治意愿或财政资源。
2.需求管理的政策选择:a)虽然上述供应管理措施有助于满足未来的水需求,但是还应努力通过需求管理,包括节水和水务政策的全面改革,以满足新的需求。
水资源综合管理和需求管理等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既能减轻对淡水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压力,又能满足人类用水的需要。
b)监管不力是许多水问题的要害,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可以运用多项政策工具来促进需求管理和改进对水系统的监管,包括制度和法律的变化、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非市场手段和直接干预。
c)在供水和用水的大气候下,制度和法律变化包括按水质对口供应。
分散供应以及水管理的私有化。
d)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使用经济手段来改变消费行为。
最常用的市场激励手段是水价,它能有效地降低需求,促进节水,鼓励在部门之间调水,通过生态系统的减压提高环境的可持续性。
e)非市场手段系指应用直接的非激励的法律和规定来控制用水,其政策包括:配额、许可、污染控制和限制条款等。
节水教育对于非市场手段来说是很重要的。
f)直接干预,比如:对节水的技术干预和其他干预手段有渗漏探测和维修计划、投资改善基础设施以及节水计划。
使用有效的管道设备标准或改变工业流程以减少用水等可以实现节水。
g)水资源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
目前,世界上38%的人口正经受着水资源短缺,到2025世界上有60%的城市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
我们在研究那些水资源相对匮乏但是水资源利用却相对合理的国家和城市,就会发现,他们做足了开源节流的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值得称道的是,他们都用政府法令的方式来推进开源节流,同时我们看到政府不但制定规则,同时规则具体而容易操作,监督核查工作层层跟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利用水资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和周边国家的经验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