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论语十则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论语十则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 《论语》十则
一、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了解,知道。

C.愿无伐善,无施.劳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动:活动。

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可谓好学也已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饭疏食、饮水
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项,“已”通“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就有道
..矣
..而正焉 B.乐亦在其中
C.敝之而无憾
..克己复礼
.. D.一日
项,古义:有道德的人。

今义:有办法。

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

今义:没有遗憾。

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今义:一天。

4.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4)及其壮也,,。

敏于事而慎于言(2)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3)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二、阅读能力培养
(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5~8题。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敝:破,坏。

C.愿无伐.善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侍:侍奉。

项,侍:站在身边侍奉。

6.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少者怀之
B.愿闻子之志
C.敝之而无憾
D.择其善者而从之
、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盍各言尔志?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2)(我的志向是)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8.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志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9~10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9.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

指长于应对辞令、办理外交。

“政事”指管理国家,从事政务。

“文学”指博学文章。

第一段文字中的“回”即第二段文字中的“颜渊”,从他在孔子和子贡心目中的地位可以看出,颜渊德行高。

从第一段文字看,子贡善辞令,善知人,应属“言语”一类。

言语
10.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特别注意第一段文字中“吾与女”和第二段文字中的“我与尔”,作为老师,孔子把自己和弟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承认自己的不足,用以教化弟子;说弟子和自己修养一样高,用以勉励弟子。

,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

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

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谁更强些?”子贡回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
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啊!”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我就将此道推行于世,没人用我的,我就将此道藏在自己身上,恐怕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
三、表达能力提升
11.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

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

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谈交友”这一主题又将对《论语》、对儒家的认识聚合于一点,既开放又收拢。

书签上的赠言不仅要内容健康,有激励性,而且要语言雅正。

,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12.下面是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有条理。

,要认真阅读示意图,把握内容,即材料收集后先按照标准进行取舍;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需按照取舍标准选择材料,材料选择不仅要适切题目,而且还要注重特色。

材料选择好后,就整合同类材料,并将材料中冗繁的部分删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