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
②认清字词。
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
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
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
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
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
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
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
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
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
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
像这样
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
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
……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
板书:清香。
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
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
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看
图片。
“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
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
齐读课文。
板书:外婆热心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
那为什么端午节
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
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
屈原早先很受楚
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
他们不
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
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
是假的,是骗人的。
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
要去议和。
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
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
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
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
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
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
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
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我们要热爱
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把你学到的有关端午节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