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蛋白粉工艺技术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使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蛋白粉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2 职责
2.1 淀粉车间负责蛋白粉的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3 管理内容和方法
3.1 蛋白粉工艺流程(见二楼)
3.2工艺规程
3.2.1玉米称重操作要求
a)将装满玉米的车辆在电子地上衡上准确称重,准确度为±5kg。
b)玉米卸于投料口后,然后车辆及包装物再回电子衡上称重,准确度为±5kg。
c)每一灌料根据检验结果作一次准确的计量。
3.2.2玉米清杂
3.2.2.1工艺条件及要求:玉米投料量(28~35)吨/小时
3.2.2.2操作要求
a)将称重的玉米倒入玉米投料口中;
b)由提升机将玉米提升到清杂设备的上部;经永磁筒吸附住玉米中夹带的铁质后进入出清圆
筛;
c)进入出清圆筛的玉米通过筛筒的转动,连续筛选分离除去大杂质(如玉米皮、玉米蕊)细
杂(如尘土、细砂);
d) 出清圆筛尾部风机与上风机,抽出玉米表面附着的灰尘、玉米绒等杂质。
e) 干净的玉米流至去石槽中,经水清洗后,由泵打入泡料罐中。
3.2.3
浸泡工序
3.2.3.1 玉米浸泡的工艺条件
a)条件要求
浸泡温度
(49~53)℃
亚硫酸水的浓度 (0.16~0.18)%
浸泡最佳时间 (42~48)h
浸泡好的珏米应至① 含水量 (40~45)%(湿基) ② 浸泡后玉米用两手指可
以挤裂。
b)条件的变更:因停水、停电、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而导致浸泡玉米超出最佳的浸泡时间范
围,需延长浸泡时间,或新陈玉米更换需缩短或增加浸泡时间,由淀粉车间填写“工艺条件
临时变更审批单”,报研发中心批准。
3.2.3.2 玉米浸泡的方法
a)玉米浸泡采用逆流扩散法,它是将多组浸泡罐用泵和管路系统连接起来,在玉米浸泡即将
结束时打入最后一个浸泡罐,循环之后,用自吸泵将浸泡水打入次长浸泡过的玉米浸泡罐。
这样将浸泡水逆着新进的玉米的方向依次以一个罐打至另一个罐。
b)玉米装罐结束后,用老酸浸泡,时间为(9~10)小时。、
3.2.4
玉米破碎、胚芽分离与洗涤
3.2.4.1 破碎的工艺条件
玉米破碎时的控制指标
指标 第一次破碎 第二次破碎
玉米稀浆浓度(Be’)
5.0~8.5 8.0~13.0
完整玉米籽粒数 不允许出现
3.2.4.2 胚芽分离的工艺条件
指标 胚芽分离过程
进料浓度(Be’)
8.0~13.0
物料的温度(℃) 36~42(如果自然温度升高,物料必然有所提高)
3.2.4.3 胚芽洗涤工艺条件
洗涤用水的温度(℃)
32~36
3.2.4.4 玉米破碎、胚芽分离与洗涤操作
a)经脱胚磨开机前必须检查动、定齿盘的间距,以防凸齿相撞造成机器损坏,经检查机械
正常即可开机进水、进料。为达到理想的破碎效果,以利于后续胚芽的分离,应使出机物料
浓度在(6.0~8.5)Be’。
b)破碎的物料从收集器用离心泵送到胚芽旋流器,进行第一次胚芽分离,在分离中尽可能
地分离出胚芽。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保持进入旋流器的淀粉悬浮液浓度为(6.0~8.5)Be’。
从头道旋流器得到的物料通过曲筛滤去粉浆。清理过的胚芽还带有部分淀粉乳,
要在重力筛子上进行筛分和洗涤三次。经过筛分和洗涤后的胚芽进入榨水机。
3.2.5
浆料的针磨
3.2.5.1 针磨的工艺条件
a)进入针磨的浆料浓度(Be’) 7~9
b)浆料温度(℃)
35~42
3.2.5.2 针磨的操作规程
a)工艺条件:油压(0.15~0.25)Mpa
电机电流 (75~85)A
b)开车程序
① 确认主机无异常情况后,开动油泵运行半小时后方可开动主机。
② 打开冲洗水,对机器动盘冲洗(1~2)分钟。
③ 调节进入针磨的进料量,让物料均匀加入。
c) 停车程序
① 接到上道岗位停车通知后,停止进料,打开冲洗水开关,对机器动盘冲洗(2~3)分钟。
确认主机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停止主机。
② 停止主机,待电动机完全停止后,方可停止油泵。
3.2.6
纤维分离工段
3.2.6.1 纤维分离的工艺要求
进料浓度(Be’)
5~8
筛后淀粉乳的温度(℃)
33~38
3.2.6.2 纤维分离的操作规程
a) 将逆流洗涤槽清洗干净,末级洗涤槽加满清水;
b) 检查筛面的质量及设备的运行情况;
c)从第一级开始逐级启动洗涤泵;
d)浆料从针磨工序打入压力曲筛一级筛;
e)第一、二级筛分后筛下物送入到原浆罐中,等待分离加工;
f)经过洗净的纤维送至下道工序;
3.2.7
淀粉的分离与淀粉的洗涤工段
3.2.7.1 麸质分离、淀粉洗涤的工艺要求
分离机工艺要求
一级分离机进浆浓度(Be’)
4~8
洗涤水温度(℃)
35~38
采用旋流器精制时的控制指标
一级旋流进浆浓度(Be’)
13.5~15.5
一级旋流轻液浓度(Be’)
1~4
一级旋流溢流温度(℃)
35~41
十二旋精浆浓度(Be’)
20~22.5
3.2.7.2 分离机的操作要求
a)开机前的检查
①转鼓内必须清洁无异物,并按规定装配;
②用于紧固机器各零件的紧固件必须拧紧,各要件间不得有松动;
③外接管道必须密封可靠,无泄漏;
④电机接线正确,电机转动方向必须符合电机转动方向箭头标记;
⑤齿轮箱内润滑油应符合规定要求。
b) 开机操作
①将清洗水泵操作杆转至最右位置;
②送入清洗水,直至水从重相液管流出;
③启动电机;
④调节清洗水阀门,增大清洗水供应量,直至在轻相液输出管道视境内有清洗水
流过;
⑤当转鼓转速达到工作转速后,送入原液,调节清洗水量至工艺需要的量。
c) 关机操作
①关闭原液进口,同时增大清洗水量,使清洗水从轻相液出口流出;
②切断机器电源,至机器全停后,关闭清洗水;
③拆卸、清洗机器。
3.2.8
浓缩机工艺条件及要求
a)关键控制浓缩机进出口的大小,通过控制进出口阀门,一方面提高了分离效果,又能增加
重相的浓度。
b) 时刻控制好物料平衡。
3.2.9
板框压滤
3.2.9.1 工艺条件
a)进料压力(0.40-0.45)Mpa;b)板框压紧压力(18-20)Mpa。
3.2.9.2 操作要求
a)要根据浆液浓度,合理控制压滤时间,使下面废水基本不流后,再卸板。
b)卸板后滤布要重新冲洗干净,以免影响其过滤作用。
c)上滤布时应检查板与框的进出水道应对齐。
d)在压紧板框达到规定压力后,进浆阀应逐渐开启,检查所有水嘴出水正常后,再全部打开。
3.2.10
蛋白粉的干燥
蛋白粉的烘干首先经过气流扬升机的扬升,使滤饼得到初步破碎、烘干,去掉一
部分水份后,再进入管束干燥机。
3.2.10.1 工艺条件及要求
a)出机水份
≦10%
b)炒板的轴向倾角应较小,为使物料在机内停留时间长一些。
c)开始时进料要缓慢,并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正常。需15~30分钟才能注满料,达到烘干效
果。
3.2.10.2 操作要求
a) 启动机器前应先缓慢向转管束内送汽,使管束预热并逐步加压,将管束内冷凝水排出后
方可启动机器。
b) 在机器转动正常后,逐步增压至0.3~0.6 Mpa.
c) 开始进料要缓慢,并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正常,需要(15~30)分钟才能注满,因此开始
不能排料,要回料,以达到烘干效果。
3.2.11
粉碎工段
干燥至合乎质量要求的蛋白粉,由扬料风机吸入破碎机,经粉碎后,进行计量、
包装、检验后,由仓储科安排入库。
3.2.12
蛋白粉异常情况分析和处理方法
异常现象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板框油泵压力不足
油泵损坏或溢流不畅液压油玷污或过稀 应检查油泵及溢流阀是否损坏,如
损坏应及时更换液压油
干燥机超电流
进干燥物料过多 减速机有异常情况 电机轴或轴承损坏 控制进机物料量,检查减速机及电
机是否损坏,如损坏应及时更换加
固
干燥机大梁脱落
蛋白粉板块不干 进浆时间短 进板框物料浓度低 物料酸度偏高 滤布洗刷不干净 进浆物料蛋白浆与细
渣纤维比例失调
调节进浆时间,增大物料浓度,调
整泡料酸度,将滤布冲洗干净
蛋白粉烘干出机水
份超标
进机物料速度过快 疏水阀回水不畅 干燥机漏汽 进机物料水份过高 重新烘干
调整物料进机速度
停车检查疏水阀、干燥机
控制物料进机水份
封口不严 操作不当 封口机不正常
拆袋重新包装
严格操作管理
校正和检修封口机
玉米蛋白粉生产工艺.jpg (178.83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