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尽量减少投资损失和煤炭资源损失,按照矿井整合的批复和煤炭行业关井等相关规定、要求,计划于XX年XX月XX 日始,对井筒煤柱组织开拓、回收和井下设备、物资的回撤,力争 XX年XX月XX日前完成矿井关闭工作。
为确保矿井煤柱回收期间安全,特编制措施如下:一、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通风由于煤柱回收主副风井联络巷、石门上山较多,为减少漏风、跑风,以确保工作面风量正常供给,在各联络巷分别安设风门、板障等控风设施,通过部分石门上山连接,回风直接进入总回风巷,利用主、副井进风,左翼回风巷作为回风,通过石门回风上山回风直接进入总回,工作面回采顺序按照由下至上顺序进行推采。
(二)工作面供电主副井井筒煤柱开拓期间,将中央泵房变电所大型设备全部回撤升井,通过在第一联络巷以上15米位置安设移动式变电站,通过各石门上山、联络巷作为回收煤柱供电。
(三)提升运输主副井井筒煤柱回收,分别在主井两侧安设一部溜子,主井皮带尾安设转载溜子,通过溜子直接上主井皮带,副斜井作为辅助提升运输;(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的选择:1、采煤方法采用单一煤层倾斜长壁式采煤方法2、循环进尺循环进尺1.0m,日进2个循环。
3、回采工艺采用放炮落煤、人工装煤、机械运煤、人工支回柱的回采工艺。
落、装、运煤方式1、落装运煤方式及概述采用人工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攉煤,溜子皮带运输。
2、煤破说明〈1〉采用MSZ-1.5型手持式电煤钻人工打眼。
〈2〉采用2#煤矿许用安全炸药和毫秒延期电雷管爆破,MFB-100型防爆式电容晶体管发爆器引爆。
〈3〉依据实际情况和煤层硬度,如果采高低于1.5m,则炮眼采用对眼布置,眼距0.90m,装药量为顶眼300g,底眼525g;如果采高大于或等于1.5m,则炮眼采用三花眼布置,眼距0.9m,装药量为顶眼300g,腰眼450g,底眼525g。
特殊情况下,如卧底挑顶等,装药量可适当增减。
〈4〉采用正向装药结构,串联起爆,炮眼封泥长度不低于0.5m。
顶板管理1、顶板特性(1)该煤层属Ⅱ-Ⅲ级中等稳定类顶板。
(2)顶板下沉量:日常10毫m,最大(来压时)20毫m。
(3)支柱载荷:日常12MPa,最大(来压时)24MPa 。
2、顶板管理方法(1)顶板管理方法:采用3-4排支柱控顶,人工回柱放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支护材料选型支柱型号规格DZ14-30/100 DZ16-30/100 DZ18-30/100DZ20-30/100 DZ22-30/100 DZ25-25/100顶梁型号规格1.0m长B型铰接顶梁特殊支架材料规格:选用优质落叶松打设木垛木垛料规格:1200mm×150mm×150mm(3)支柱工作阻力确定:初撑力≥12MPa,初工作阻力12MPa,最大工作阻力30MPa,选用平均工作阻力24MPa。
(4)基本支架:排距1.0m,柱距0.8m。
采用齐梁齐柱正悬臂布置方式,支柱要垂直顶底板,达到足够的初撑力,顶梁要平直,接顶要严实。
临时支柱要求:在顶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顶梁下帖煤壁挖柱窝打上临时支柱(可隔一挂一顶梁);如果顶板压力大、比较破碎,在攉煤前应棚棚挂梁子,所挂顶梁下距溜子沿(靠煤壁侧)不大于400mm处挖柱窝打上临时柱子,要求支柱支设有力。
(5)特殊支架及要求①木垛正常推采时,工作面溜子头、溜子尾及皮带巷溜子尾处各架设一个木垛,要求四面见线,接顶有力,架设正规,不得架设在浮煤、浮矸上。
顶板完整的地段,如果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超过10m,老塘悬顶超过2m不落的,要增加木垛加强支护,木垛间距(中-中)8m。
②戗柱③密集(或丛柱)④机窝(运输机)维护使用调角定位铰接顶梁(或工资钢梁3.6m)与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在生产溜子头、溜尾上方沿垂直工作面方向各架设四棚大棚,柱距0.8m。
溜子头四棚每根顶梁下都打成对柱加强支护,溜尾四棚支护密度与工作面内一样。
但溜子头超前硐内的支护密度与工作面内一样。
⑤充填带(材料、尺寸及充填方法)(6)控顶距和放顶步距: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3、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加强支护措施:根据我矿工作面推采时,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情况观测,为了搞好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特制订以下措施:〈1〉初次来压期间,为防止推倒支柱,工作面增加一排支柱加强支护,增加的支柱全部打设在切顶线排的顶梁下,打成戗柱形式,且初撑力要达到要求。
另外,工作面增设木垛支护,木垛料选用优质落叶松,木垛间距(中一中)8-10m,规格1.2m×1.2m,要求接顶有力,架设正规,待初次放顶结束后,进入正常推采阶段,工作面增加的支柱撤出工作面作为备用支柱使用,增加的木垛进行撤除。
对于顶板完整的地段,如果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超过10m,老塘悬顶超过2m不落的,要增加木垛加强支护,木垛间距(中-中)8m。
〈2初次来压过后,周期来压期间,要保证戗柱支设正规有力。
4、回柱放顶方法:〈1〉采用人工回柱放顶,可借用拔柱器辅助回料,正规循环作业时,采用见四回一。
〈2〉回料前正规支柱应支设完毕,且迎山有劲。
〈3〉工作面分段回料,每一小段由下而上,由老塘向煤壁逐棵逐排回柱。
〈4〉回柱时两人协调操作,一人观察顶板,一人回柱。
〈5〉回柱时,先打实水平销,人在顶梁下,用手把卸液,待乳化液卸出后迅速将柱子拉出,然后退下水平销,将梁子拉出。
〈6〉回出的柱子及时支设在切顶排顶梁下,打成戗柱形式。
5、上中下安全出口支护要求:两巷(三巷)出口超前加强支护不小于20m(靠近煤壁10m内双排柱,10m外单排柱),均采用金属铰接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用半圆木接顶,柱距1.0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
两巷(三巷)超前切顶线至煤壁的支护,采用对柱支护。
6、坑代用品使用管理要求:〈1〉由验收员,全面负责支柱、顶梁等坑代用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2〉每班工作结束后,验收员要清点支柱、顶梁数目,发现遗失及时组织人员寻找。
〈3〉验收员要全面掌握柱梁的使用和损坏情况,并记录在日报表上,以备核查。
〈4〉工作面回出的柱子全部支设在新切顶排的顶梁下,梁子立放,损坏的柱梁要及时运出工作面,集中存放以便上井维修。
〈5〉各种坑代用品必须分类码放整齐,挂牌管理,不得占据人行道。
7、技术安全组织措施防水措施:由于本工作面仰采,必须严防采空区积水渗入工作面。
(1)开拓左翼回风巷时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不探不掘的原则。
(2)随时观察工作面的出水情况,在工作面涌水量骤然增大时及时分析出水原因,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3)工作面生产过程中要备足排水设备和管路,并加强对排水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4)加强工作面的水害分析预报。
防火措施(1)加强工作面通风系统管理,减少采空区漏风,各种挡风设施必须设置齐全并及时调整。
(2)工作面尽可能减少丢顶、底煤现象,浮煤要回收清理干净。
(3)井下必须使用不延燃皮带和不延燃电缆。
(4)加强井下放炮管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放炮的规定,杜绝不正确的爆破作业所形成的爆破火焰。
(5)井下胶带输送机要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和洒水装置。
(6)加强电缆设备和油脂的管理,杜绝失爆现象的发生。
(7)严防电缆击穿及其它电火花引燃煤尘、坑木、油脂等可燃性物质。
(8)变电所(移动变电站)、运输巷胶带输送机机头等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场所要备足防火用沙和必要的消防器材。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1)搞好采区内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分配工作,完善通风系统及设施。
(2)及时、安全地处理瓦斯积聚。
(3)加强通风管理。
(4)加强瓦斯检查和通风管理,工作面无风、微风严禁作业,杜绝空班漏检。
(5)坚持“一炮三检”制度,正常使用瓦斯断电仪。
(6)井下供电符合要求,杜绝电器失爆现象。
预防冒顶事故的措施(1)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工作面不得超宽采煤,最大最小控顶距严格按作业规程执行。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严格支护质量管理,工作面支护质量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4)加强支护材料管理,支柱损坏要及时上井维修,不得带病工作,修复的支柱要严格进行试压,不合格的支柱不得下井。
(5)严禁空顶作业,放炮后及时挂梁,破碎顶板处要掏梁窝,提前挂梁,梁梁接顶严实。
(6)采面放炮要用用毫秒雷管多段放炮,合理布置炮眼,严格控制装药量,放炮崩倒的支柱必须及时重新支设正规,否则不得继续工作。
(7)加强采场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工作,监测数据要准确,反馈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8)加强工作面三巷安全出口的支护,端头支护要符合规程要求,支护密度不得低于工作面里的支护密度。
(9)三巷超前支护范围不得低于20m,支架正规,接顶严实。
过旧巷措施由于所过旧巷多数都在工作面上方、下方等,特采取以下措施过巷(1)为保证过巷安全,过巷前适当调采溜子头或溜子尾,使工作面与巷道形成一定夹角,实现斜交过巷(或跳面过巷)。
(2)在过巷期间,过巷段左右工作面增加一排支柱加强支护,增加的支柱全部打设在切顶线排的顶梁下,打成戗柱形式。
(3)过旧巷期间,攉煤前必须逢梁必挂,临时支护逢梁打柱,必要时可先打临时柱子,顶梁要全部铰接,并用木料接实顶板,严禁空顶作业。
(5)过巷期间放炮时,应放小炮或松动炮,以减轻对顶板的震动,发现因放炮崩倒的支柱应及时扶起。
(6)边采边支护,减少空顶时间和空顶面积。
(7)在巷道两侧各架设一个木垛,木垛间距大于8m时,在木垛之间再增加一个木垛,要求架设正规,接顶有力,巷道两侧5m范围内支护均采用对柱支护。
当工作面推采到各联络巷前,另报过巷措施举例:过第三联络巷措施(1)为保证过巷安全,过巷前适当调采溜子头(或溜子尾),使工作面与巷道形成一定夹角,实现斜交过巷。
这样在工作面内影响范围小,避免了整个工作面同时进入空巷,破碎顶板面积增大造成顶板不易控制而发生事故。
(2)在过巷期间,工作面增加一排支柱加强支护,增加的支柱全部打设在切顶线排的顶梁下,打成戗柱形式,另外在巷道的两侧增设木垛支护顶板,木垛间距大于8m时,在木垛之间再增加一个木垛,要求架设正规,接顶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