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建筑结构》课程是土建类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PKPM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

二、课程任务《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

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

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实验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员、设计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职业体验训练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借助电子计算机及结构设计软件,能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兼顾其它能力的形成,具体专业能力目标如下:①具有对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②具有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设计与计算能力;③具有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④具有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⑤具有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从而构建从事土建类岗位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1、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

2.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严肃的科学实践,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

设计规范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指令性文件,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处理遵守与创新能力的矛盾。

4.培养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时对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能力(技能)形成进程知识职业综合能力目标形成图示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九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3个职业体验训练项目,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

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本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

模块内容: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编制学习方案知识目标: ①掌握建筑结构的概念(含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概念、优缺点)。

②熟悉建筑结构的课程标准,规划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案。

③了解建筑结构的发展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态度养成目标:形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建筑结构课程的兴趣。

三、能力考核模块一、结构设计标准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根据可靠度设计标准的规定,学会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标准值、准永久值的计算。

知识目标:①掌握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极限状态、荷载效应、结构抗力的概念。

②掌握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③熟悉耐久性设计。

态度养成目标:①遵循设计规范,认真负责的态度。

②培养对规范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能力考核模块二、结构材料力学性能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①读懂混凝土结构规范中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图,熟练查找混凝土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②读懂混凝土结构规范中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图,熟练查找钢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和弹性模量。

知识目标: ①掌握有明显屈服点和无明显屈服点钢筋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及设计强度的取值标准。

②掌握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理论来源。

③掌握混凝土一次短期加荷时的变形性能和弹性模量。

④熟悉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组成、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作用。

⑤了解钢筋的种类、级别、形式和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影响。

态度养成目标:①通过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

②培养遵循设计规范,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能力考核模块三、混凝土结构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①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受扭、受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计算理论。

②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排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房屋基本计算理论。

知识目标: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理论与实际施工构造要求。

态度养成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工作原理认识,为以后工作鉴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考核模块四、砌体结构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①掌握无筋砌体及网状配筋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②掌握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③掌握墙、柱高厚比验算的方法;④掌握刚性方案墙、柱的计算方法;⑤具有进行一般砌体房屋设计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砌体结构的基本计算理论与实际施工构造要求。

态度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对砌体结构工程的工作原理认识,为以后工作鉴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考核模块五、钢结构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①掌握钢结构连接计算;柱、梁构件设计计算;②掌握普通钢屋架的荷载及内力计算方法;③学会识读钢结构施工图。

知识目标: 掌握钢结构的基本计算理论与实际施工构造要求。

态度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对钢结构工程的工作原理认识,为以后工作鉴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考核模块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①掌握多层房屋的抗震规定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②学会底部剪力法的计算。

知识目标:掌握建筑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

态度养成目标:三、能力考核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设计训练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①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②能进行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和钢屋架的一般设计。

知识目标: 巩固加深所学的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钢结构基本构件的理论知识。

态度养成目标: 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程的工作原理认识,初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意识。

三、能力考核结构软件设计训练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初步运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一般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的结构验算设计。

知识目标:一般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的结构计算基本知识。

②结构软件知识。

态度养成目标:利用实际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对设计图纸的进一步认识,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工程施工和监理工作鉴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考核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为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法。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

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

8、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教学中向学生多多介绍该课程当前的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9、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加强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10、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

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二、评价建议总体测评方式实践测试※学生必须完成本课程的所有的教学活动。

※学生必须完成所有的课业。

※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

学生必循通过课程考试,如果未通过课程考试,学生最多可得到的分数为45%。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校内实训场地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

2、校外实训场地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企业密切联合,紧密联系,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老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训练,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3、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5、网络资源(1)创建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络环境,拓宽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查阅和自我检测;(2)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

(3)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四、教材及编写建议1、教材教材选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专用教材,教材因材施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技能。

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准,实践重能力培养,更细化,每一项技能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

2、参考书[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7—201X) 钢结构设计规范(送审稿)[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105-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