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煤基础知识

焦煤基础知识

精心整理

我国的煤炭按照用途来划分,可以分为动力煤和炼焦煤,二者分别占我国煤炭资源的72%和26%,另外2%分类不明。

根据国家安监局统计数据,我国炼焦煤已查明的资源储量为2803.67亿吨,占世界炼焦煤查明资源量的13%。

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

其中,山西省炼焦煤种资源储量最大,查明资源量为1551.84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的55.35%。

其他储量较大的省份还有安徽(200.22亿吨)、山东(188.38亿吨)、贵州(100.04亿吨)、黑龙江(95.01亿吨)。

炼焦煤的种类
煤炭是植物残骸在漫长的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逐渐演化而来的,煤的这一转化过程称为成煤过程。

根据煤炭的煤化程度由低到高,可以将煤炭分为褐煤、烟煤到无烟煤。

习惯上,将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在室式焦炉炼焦条件下可以结焦,用于生产一定质量焦炭的原料煤统称为炼焦煤。

根据我国的煤炭分类标准,烟煤中的气煤、肥煤、气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和贫瘦煤都属于炼焦煤,而褐煤、无烟煤以及烟煤中的长焰煤、不黏煤和贫煤都属于非炼焦煤。

的45.73%
1.96%。

节约种,属于基础炼焦煤。

炼焦煤各煤种介绍
焦煤的质量标准与检验
焦煤的质量标准与检验
1986年1月,我国制定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5751—1986,利用煤的煤化程度将煤划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褐煤与烟煤的分类,以及褐煤中小类的划分采用透光率和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主要指标划分。

烟煤类别
的划分主要使用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和表征烟煤粘结性的参数,其中表征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指标,表征粘结性的参数采用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作为指标。

无烟煤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为指标划分。

2009年6月,中国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炼焦煤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T397—2009,对冶金焦用煤和铸造焦用煤的类别、技术要求、测定方法以及质量检验和验收做了规范。

该标准中规定的炼焦煤类别包括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其中煤类的确定按照GB/T5751—86进行。

标准中使用的分类指标主要包括灰分(Ad)、全硫(St,d)、磷含量(Pd)、粘结指数(G)、全水分(Mt)。

烟煤的分类
近几年我国焦煤价格运行趋势
我国焦煤贸易的物流状况
“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是焦煤的主要物流流向。

我国焦煤资源北多南少、西富东贫,焦煤的生产与供应基本在中、西部地区,而焦煤的消费主要在东部地区,这种错位性布局导致我国焦煤运输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短期内将难以消除,尤其随着能源发展战略和开发重点西移
和北移,长距离、大运量的煤炭运输任务将越来越繁重,焦煤“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铁路为主,铁路水运结合是焦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我国煤炭运输有铁路、水路、公路等三种方式,铁路一直是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占全国煤炭运输总运输量的70%以上,占铁路总货物运量的近50%。

公路运输用于相邻省份之间的煤炭短途运输,及煤炭在生产企业与铁路、港口和用户之间的中转运输。

对于山西省,公路运输量约占煤炭外运量的25%。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采取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铁路水运结合的方式,先通过铁路运输到沿海、沿江港口,再水路运输至南方消费地区。

焦煤从华北、东北及西南调入东部沿海省份。

我国焦煤主要产于中西部的山西、河南,东北的黑龙江,以及西南地区的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上述地区是我国焦煤调出的最主要和最集中的地区,铁路运输是上述地区焦煤运出的主要方式。

东南沿海五省市是我国煤炭主要调入地区,其中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五省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的主要地区,五省市的煤炭接卸量占北方港口煤炭全部下水量的60%。

(准格尔-东营)、
50%。

5万吨
兰新
南运”七港之一。

200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0541万吨,同比增长38%,增幅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我国炼焦煤进出口贸易概况
2002年以前,中国炼焦煤进口数量基本在20-50万吨。

进口炼焦煤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用户主要是东南沿海的焦化厂。

2003年以后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焦化厂大规模上马,炼焦煤过度消耗,部分地区出现相应紧缺。

2003年以后中国炼焦煤进口突飞猛进增长10倍以上,2005年我国炼焦煤进口增至719万吨,比2004年增长6.3%。

2006年则改变进口增长态势,炼焦煤进口量下降到466万吨,降幅达35.2%。

主要原因是当年国内炼焦煤产量继续增长,增量约占全部产量的50%,减少了我国对炼焦煤进口的需求。

2006年10月27日开始,我国煤炭进口关税降到零水平,加之国内焦炭高增长,炼焦煤需求增加,造成国内炼焦煤资源紧缺,2007年炼焦煤进口局势发生逆转,进口量开始大幅回升,进口量达622万吨,增幅达33.48%。

这一年我国转为炼焦煤净进口国。

进入2008年,尽管国际市场炼焦煤大幅度涨价,但炼焦煤资源紧缺,一些焦化企业不得不加大从国外的进口。

2008年全年进口炼焦煤686万吨,同比增10.3%。

2009年之后,中国钢铁产量不仅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反而大幅上涨。

同时,国内炼焦煤产量增长有限,尤其是优质炼焦煤主产区的山西省产量下滑。

受双重影响,2009年进口量大幅度攀升到3442万吨,同比增长401.8%;2010年进口量达到4727万吨,同比增长37.3%;2011年,受我国政府紧缩调控政策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下游钢铁、焦炭的需求受到抑制,焦煤进口量同比减少5.5%,为4466万吨。

从炼焦煤出口总量看,2003年以前,中国炼焦煤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从2004年开始,随着中国炼焦煤内需强劲拉动,中国炼焦煤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开始下调煤炭出口退税率,首次从13%下调至11%,炼焦煤出口比例下降。

相反,炼焦煤进口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2004年炼焦煤出口下降至568.9万吨,下降了56.7%。

2005年煤炭出口退税率继续下调至8%,中国出口炼焦煤526万吨,同比下降7.6%。

2006年中国炼焦煤出口量下降到437万吨。

由于2006年11月1日起,我国对炼焦煤征收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炼焦煤
炼焦煤及焦煤供应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
2008年以来,我国炼焦煤生产能力增加幅度相对较小,小煤矿政策性停产,导致炼焦煤供给紧张,尤其是焦、肥煤生产能力增加较少。

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2008年主要炼焦煤企业新增炼焦煤原煤生产能力1245万吨,2009年全国16家重点企业新增炼焦煤原煤生产能力1365万吨,2009年之后,随着我国晋中、两淮、河南、冀中、云贵等炼焦煤大型基地建设进入新井投放期及我国炼焦煤资源整合重组、资产化管理的步伐加快,炼焦煤采选后劲和供给能力将有所增加。

炼焦煤及焦煤的需求将逐步放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