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复习内容:1、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2、把握综合性学习的中考基本题型3、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应考策略及解题技巧复习重、难点:重点:应考策略的掌握难点:解题技巧的运用复习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要点: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完成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专题的梳理复习过程: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那些活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这个环节来引发学生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从学生的感受中归纳出综合性活动的特点:在给定的话题中或材料中进行探究,并能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完成对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了解开展活动的常见方式:1、亲自体验方式:上网、上图书室查找资料、调查采访、问卷调查、开调查座谈会、拍摄、开主题班会、科学小实验、观察日记……2、竞赛活动方式:演讲(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会。

3、展览方式:办手抄报、办墙报、自编作文集、橱窗专栏……4、讲座方式:知识座谈会、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读诗报告会、名著推介会……5、趣味活动方式:对对联、猜谜语、成语接龙……三、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大致分为七类:1、体验成长类:《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乘着音乐的翅膀》2、自然风情类:《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黄河,母亲河》《雨的诉说》3、语言文学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走上辩论舞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莲文化的魅力》、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也追“星”》、《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漫话探险》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7、其他类:《怎样搜集资料》四、剖析考题,紧抓考点(一)考题剖析1、语文综合性设计活动类能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主题词(或题目)、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能否准确地理解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有效地组织活动,以及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附:活动方案的写法:(1)活动的主题(2)活动的目的。

表述清晰简洁(可用“为了……,通过……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3)活动的步骤:①订计划、确定调查对象,人员分组、分任务;②收集资料,做好记录;③整理资料,集中交流;④写调查报告:分析问题,结论、建议2、信息概括类简洁、明确地概括出一段或几段文字主要内容或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检测学生能否抓住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文字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3 口语运用类结合所设置的具体情境,准确、得体地完成口语交际任务。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交际语言的说服力和条理性,以及对谦语和敬语的使用。

4 知识积累类重点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外知识积累。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能力。

(二)课标、考纲解读新课标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中考活动方案试题的出现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考纲要求: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①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②能够根据材料提出和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三)悟出考点,预测中考①能够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策划组织、主持开展各种活动(如晚会、辩论、调查、采访等)②在活动中,能将其他课程与语文有机结合。

③语文要符合语境要求或得体,或精美,或简洁。

④要有创新意识。

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的综合性知识表述。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3、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年读2—3部名著,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5、注意题干要求,抓住要点答题。

主要是抓问题和答题提示部分的关键词。

6、根据所设情境,恰当表达。

既要积极调用积累,充分发挥创意,更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力求言之有理又有序,得体又简明。

第二课时复习要点:学法指导及答题技巧复习过程:一、中考语文卷中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几种形式及练习(一)设计主题活动类[要求]设计活动宣传口号、活动提纲、活动步骤、拟一个主题(或题目)、设计几个主要环节、[试题1]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

(3分)示例:编演课本剧。

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安排,并陈述设计的理由。

(4分)项目名称:过程安排:理由:[思路解析]1、明确活动主题和具体要求。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3、活动目的:准确、简明4、活动过程和计划设计:分项列出。

[试题2]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两项活动。

(1)创办一份刊物,刊物已设计了“成长路”、“寸草心”等栏目,请你为这份刊物拟一个恰当的刊名,再为该刊物拟两个新栏目。

(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6个字,)(2)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的座谈会。

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段不超过60字的开场白。

(二)语言运用类[要求]结合所设置的具体情境,准确、得体、简洁的完成任务。

[试题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

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

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刘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

请你将对刘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4分) [思路解析]1、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身份、事件2、语言:简明、连贯3、语言:得体——注意敬语的使用[试题4]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

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试题5]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

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

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命名缘由:(三)文化积累类[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内外文化积累。

[试题6]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分)我的座右铭:活动二:走进书的世界―读书实践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手吧,请展示你的收获〔7分〕(1)《格列佛游记》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2分)我的概括:(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杨修:(罗贯中《杨修之死》)(3)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教材附录).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分)我推荐的名著:我的理由:[思路解析][试题7]你一定读过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书目中任选一部,按要求填写读书资料卡。

(“主要内容”30字左右)书目:[试题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A、匡衡B、陶渊明C、李白D、王羲之二、规律小结:(1)认真审题、看清要求(2)把握关键、灵活处理、适当创新。

(3)回答问题: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三、课堂小结综合性学习的题非常灵活,涵盖面广,涉及知识多,只有在平时学习时多积累,做到“厚积”,才能在临考时胸有成竹而“薄发”。

平时重视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不仅指语言积累:古诗文、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词语、成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还包括关注社会热点,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人文常识及其他学科的积累。

特别是时代性、地域性较强的综合性知识,多思考,增强分析、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复习要点:进行习题训练,提高答题质量。

复习过程:学生活动训练为主,教师适当点拔。

训练内容:《导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