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亲爱的老师朋友们:你们好!今天非常荣幸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来进行数学课的交流,同时也深感惶恐,恐怕耽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反思及对策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一:重视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
现象:“如何教?怎样教得好?如何讲?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懂?” ——专家、研究人员。
“今天这节课讲得好?讲得太精彩了。
”——教师。
“那个老师的书教得好?”——家长。
“传道、授业、解惑”——古人“除讲授法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调查结论:100%师生习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且从来都是这样做的。
关注学生怎样学的?怎样重视学生的学?十分薄弱。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一:重视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
关于学生如何学,存在三大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数学知识学生难以学会,自主学习适合初中学生,不敢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相信学生是能自主学会的。
误区二: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究错因,不探学法,不了解学生学的真实状态,给出一个简单的定性评价“错误”,不察觉学生是有思想方法的。
误区三: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未研究学生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不关注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方法与模式。
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现象:学生忙于做题,教师忙于讲题。
据统计,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以6册为例,共编《练习》25个,练习题194道,最多一个《练习》16题,编《例题》36道,《做一做》题目43道,题目总数273道;学生练习册共编《练习》27个,练习题204道。
此两类作业生均每个学习日约需完成5题。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学生学习数学必须的基本功训练不够,具体体现在:一是不会倾听。
学生普遍不会听他人发言,不会听老师讲课。
如果你说一句话让学生马上复述,能复述个梗概的不到一半,尚不知老师说的是什么的人不低于5%,能去想老师话的含义的人不到5%。
此现象小学低年级更为突出,语言没有激情的教师较为突出。
倾听同学发言的学生更少。
学生不会听,他怎么会想。
这与老师不重视对学生倾听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有关。
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二是不会说数学。
数学课堂学生只能算数学、看数学、意会数学,但说起来却很吃力,回答问题大多声音小,不敢说,怕说错,或者根本不说,只能跟着他人随声附和,或者进行两个字答问“是、不是、对、不对”,或者接老师的下句,至于数学说理基本是教师包办代替。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责任在教师,老师要多研究说数学的问题,说数学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是书面语言,还可是动作表演,或者实物展示等等,多给学生多样化表达的机会。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三是数学阅读呈“零阅读”现状。
“孩子做应用题时不会分析,给他读几遍题,他就会了。
”――家长语;“有些应用题无论怎样讲,学生就是不会,而在指导学生反复读题后,他们较容易就理解了。
” 学生普遍缺乏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研读课本、阅读作业、钻研教材几乎全是老师的事,如作业要求、题目标题,基本全是教师包办(一二年级更这突出),学生做题靠等,基本不去想,学生只求听懂课、会做题,对于数学课本仅当习题集用。
对老师布置的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如阅读预习,学生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根本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更不说在阅读中要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反思阅读可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
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思维转变慢,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根本,数学语言的发展只有通过阅读。
阅读可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说: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在数学教育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而奠基。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四是动手动作行动方面的训练少。
如小学一年级学生翻书到指定页码、手指要求的题目、从书包中拿出指定的书;合作学习分发学具、弄清合作要求、开始行动等小环节的训练往往难到位,以至出现学生课堂上动作不熟练,耗时较多。
至于独立性要求更高的动手操作、图形拼摆、折叠剪等,学生更是不熟练、动作慢、难达意。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二: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五是评价训练少、点评不到位,评价用语太少难达意。
“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总结” (史宁中语)——《人民教育》2012.7第34页但现实是师生评价的高频用语是“对吗?真好、错的、真笨、马虎、算不来”,很难准确击中学生出错的要害,学生始终处于蒙懂状态,找不到或找不准症结,或找到修正方法及修正思路。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三:重视课堂形式翻新,忽略课堂思考本质。
(一)教育存在功利思想,急于创新名字,追求“短平快”。
(二)出现理解误区,重视课堂形式翻新。
学校将高效课堂误解为“围坐课堂”、“分组课堂”、“自由课堂”,把黑板取消,四周都是黑板,效仿杜郎口,是高效课堂;把桌子凳子改变搭法,变学生坐位秧田式为马蹄式,是高效课堂;上课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不把学生分成小组是常规课堂;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自己学、自由学,规定老师讲的时间,是高效课堂。
老师将“导学案”视为“高效剂”,认为别人做得好是因为有“导学案”,而我们没有“导学案”,所以我们上不出高效课,视导学案为“高效剂”。
(三)出现教学手段误区,重视设备更新。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四:重视集体包装,忽略个人用功。
(一)时兴“集体智慧‘磨课’、同课异构”,但个人用功不够。
(二)依托“网络下载、复制粘贴”,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要个体多用功,把功用在钻研教材上,找准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拓展点、盲点、生长点,激活课堂的灵感;把功用在研究教法上,转变自己的角色,思考如何点拔的问题;把功用在研究学法上,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五:重视新授课研究,忽略练复评课型研究。
现象:统计所有发表的教研文章,你会发现研究新授课的多,研究解题方法的多,而研究练习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试卷讲评课的特别少。
留意各地举办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你也感慨新授课多,练习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试卷讲评课的特别少。
但这四种课却是数学课中最多用的课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由于此四类课研究少、关注少,以至教师重视不够、结构不清、方法呆板、效果不好。
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六:重视教参教案书,忽略教材挖掘解读。
现象:现今,教师极为幸福,有教参、有示范课例,有备课资料书。
教师钻研教材的少,钻研备课教案的多,有的甚至上课基本把教材当习题集,练习册,主要靠用现存教案上课,老师没有读教材的习惯,没有看教师教学用书的习惯。
对教材解读挖掘力度不够。
具体体现在:一是忽略教材的深度挖掘。
二是忽略对学生解决教材习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挖掘。
三是忽略对教材非范式举例的挖掘。
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合作法则。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
——《教育导报》2012.5.8第三版近年来,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高效课堂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成为高效学习的有效载体。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这种形式能促进孩子们自己想问题,能帮助孩子积累思维的方法和经验,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弥补班级汇报中人数不能太多的弊端,确保了学生参与的权利。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交流法则。
交流是暴露思考状况和锻炼语言表达的最好载体。
交流前,老师要多巡视,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起点和代表性的盲点、误点;交流时,选取有特点的统一展示,让学生说理,说自己的想法,对“亮”要鼓励,对“错” 的要感谢,通过交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特别不要放过错的思考过程),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多元思维。
交流后,要进行恰当地点拔、归纳和评价,这样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关于合作学习问题。
《中国教师报》(互助条件),同质结对(对学),异质帮扶(分层、梯度)”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
“组间同质(均衡、公平),组内异质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
每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小班”。
调、排)2.划分数量: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3.小组划分操作办法:六步分组法(荐、演、定、分、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4.学习小组建设(蓬安王云小学)(1)小组文化建设①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
②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③由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④班组课程的建设。
比如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等等。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4.学习小组建设(2)小组综合培训①组长培训: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的能力。
值周班长:负责统计每组每天的得分记录,清洁、纪律情况得分;负责组织学习小组长评出每周的“最优学习小组”、“展示之星”、“点评之星”、“置疑之星”等。
学科班长:负责监督各学习组长的自主学习的批阅情况,将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典型导学案报告给老师;负责主持学习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各小组的合作探究、小结课、评出每节课的最优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长:检查、批阅自主学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和展示;帮助B、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
常务小组长(副组长):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记录好每天本小组的《积分记录》,负责本小组的清洁、纪律。
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4.学习小组建设(2)小组综合培训②组员培训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
关注学困生的表现。
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