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级自然灾害学案—地质灾害试题已经调整好

2010级自然灾害学案—地质灾害试题已经调整好

第一单元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节地质灾害【高考链接—地震】(2011年高考上海卷)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

1.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2.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3.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A.山体位移B.地震震级C.震源深度D.地震烈度(2010江苏卷)2010年1月,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5.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巩固练习—地震】读图回答1~2题。

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离震中较远B.震级小 C.震源较深 D.位于板块内部2.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4.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据此回答5~7题。

地点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与震中的距离(千米)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X 200 5.8 上午10∶257.4 8Y 500 2.5 凌晨4∶007.1 18205.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6.造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材料中看出的是( ) A.Y地地质脆弱 B.Y地人口密度大 C.Y地离震中近 D.Y地地震发生在夜间7.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洪涝、海啸 B.滑坡、泥石流 C.台风、火灾 D.泥石流、寒潮8.进入2010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

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

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一场里氏8.8级强震撼动了智利中南部以及若干周边国家,震源深度33千米。

地震在智利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人。

材料二: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1)分析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的共同成因。

(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小,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很多,试分析原因。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31.0°N,103.4°E),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2:汶川地震震中构造示意图。

材料3:板块运动示意图。

(1)从成因来看,汶川地震属于________。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诱发地震(2)试解释此次地震发生原因。

(3)地震发生时,简述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及其原因。

(4)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10.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总人口(万人) 建筑面积(万m2)地震中灾后死亡人数(人) 伤亡人数(人)经济损失(亿元)倒塌建筑(万m2)A 127 8119746 34762 176.310 3187789 187B 16 68837 1487 3.462 34163 77C 0.23 362 56 0.00087 217.2 32(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根据。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2010·课标全国文综)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2010年7月9日晚,国道213线草坡至映秀方向距离草坡隧道1.5千米处发生一次大滑坡,估计滑坡量约有15000多立方米,这直接导致该路段先前已抢通路段全部被埋,岷江河段部分被堵塞。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C.该滑坡的形成是因为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11年5月16日晚上21时20分左右,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事故发生后,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

据此回答3~4题。

3.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 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抗震能力差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线单位:米),图中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投影。

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诱发滑坡的自然因素是( )A.工程建设 B.过度开垦C.植树种草 D.暴雨6.人类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②切除滑坡体下部③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④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⑤锚固山体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7.下面是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三种地质灾害中属于泥石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种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是什么?(3)分析三种地质灾害的共同成因,如何防治?(4)下图是某地发生地质灾害后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图内所示区域发生了什么地质灾害?与上面哪一幅图发生的地质灾害最相似?为什么?8.下图是修建山区公路前后的两幅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修建公路后,小河沟的含沙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照此下去,该山地公路的安全如何?为什么?(3)在目前情况下,你认为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工程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等。

2.(2009年福建卷)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据生活新报讯:2010年4月7日凌晨云南省无江县境内出现雷雨、大风以及冰雹天气,导致阿竜水泥厂附近山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顺山而下,冲进了水泥厂生活区和车间,造成1人遇难,多人受伤。

同时造成国道323线交通受阻6个多小时。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A图表示此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图B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

若此时农民正在O点耕作,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

请你指出泥石流多发地所处的高原或山脉的名称,并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3)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流多发地?(4)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分析其原因。

(5)在泥石流多发地,要避免和减轻泥石流危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亚洲某岛国位置示意图。

材料2:2010年2月17日,菲律宾莱特岛发生特大泥石流,近1800人死亡,1500人失踪,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1)这次特大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是特大暴雨,而菲律宾1月份以来的大暴雨可能与“拉尼娜”天气的增强有关,下列正确表示“拉尼娜”天气的大气环流是( )(2)请分析这次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