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教材ppt《测量平均速度》ppt2

人教教材ppt《测量平均速度》ppt2



6.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 的不同 。西方 人注重 直观性 ,喜欢 某种气 味就直 接喷洒 ,芬芳 满身, 让别人 直观地 感受到 ;

7.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 化传承 使他们 更注重 意会性 ,儒释 道三家 无不言 开悟, 最高深 的思想 是“意在 言外”, 最美好 的意境 是“言 有尽而 意无穷” ,表现 在用香 上,就 会在享 受美好 的芬芳 之外, 更注重 思想的 体验和 提升。
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
4.(淮安中考)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 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 4.50 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90 cm/s。
5.某班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 度”的实验:
7.小明同学用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 顶 A 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 A 滑到坡底 C 处的时间 t1=2.6 s;再次将 小车从 A 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 A 滑到中点 B 处的时间 t2=1.8 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8.“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如今 人们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阿吉和爸爸测量了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 度。
(1) 请 从 下 列 可 供 选 择 的 器 材 中 选 择 你 需 要 的 器 材 A和B(或C) 。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阿吉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 平均速度约为 2.5 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 sAB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时间 tAB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 (选填“>”“<”或“=”) v2。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 小车从 A (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并在 B 处开始计时,在 C 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 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 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屏幕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 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加速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 坡底时的速度为 0.8 m/s。
2.如图,在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滑 到 B 处所用时间为 t,小车长 s1,斜面长 s2。
s2-s1 (1)小车从 A 到 B 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v= t (用题中字母表
示);
(2)若小车还未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 相比偏 小 ;
(3)下列图象能较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C 。
知识点 1:利用斜面测量平均速度 1.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st 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选择 较长 (选填“较长”或“较短”)的斜面,且其坡度较 小 (选填 “大”或“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
(1)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路程 和 时间 。 (2)你选用的主要实验器材是 刻度尺 、 停表 。
(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 况,照相机每隔 0.2 s 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 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后不变(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 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 A、B 两位置中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 0.16 m/s。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 06′53″、平均 06′34″、最快 06′07″”,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路程 相同比 时间 。
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 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 速”或“匀速”)运动。

8.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一个很重要 因素, 也是许 多其他 文化差 异的内 在因素 之一, 就是各 自传统 信仰的 不同。 西方多 信仰基 督教, 其次是 伊斯兰 教,二 者与香 的传播 关系并 不大;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A
B
C
D
知识点 2:其他方法测量平均速度
3.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
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 50 m、100 m、200 m 标志牌。
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 200 m
标志牌的时间为 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 C)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Nhomakorabea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利用公式 v=st 计算。
2.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 刻度尺 、 停表、金属片 等。
物体3通.过实这验段方路法程:所利用用的刻度时尺间测出,物则体可通利过用的公式路程v=,st利用计停算表出测出物 体的平均速度。
4.注意事项: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 垫起 ,使它保持 很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车较慢下滑,方便计。时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vB=1.2 m/s
sBC=0.9 m tBC=0.5 s
vBC=
vC=2.4 m/s
sCD=
tCD=0.5 s
vCD=3 m/s
vD=3.6 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 数据作出了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处滚下, 经过 2 s 到达 E 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4.8 m/s。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m/s,CD
段的路程为 1.5 m,比较 AB 与 BC 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
<(选填“>”“<”或“=”)vBC。
路程(m)
运动时间 (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 速度(m/s)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
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 cm B.如果测得 AC 段的时间 tAC=2.5 s,则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 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点静止 释放 答案:B
(3)若图中钟表每格为 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0.12m/s;实验中的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时,若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 均速度 vAC 偏 大 (选填“大”或“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