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4.6.1内审员通过提问、查阅文件、记录、检查现场、产品验证等方式了解现状,填制《内审检查表》,并要求被审核部门负责人或陪同人员予以确认。
4.6.2内审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全面对被审核区域进行审核:
1)质量管理体系之符合性;
2)质量管理体系之适宜性;
3)质量管理体系之有效性。
4.7确定不符合项并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表》。
4.7.1不符合项之构成。
1)不符合某个“审核依据”(如GSP标准,ISO9001:2000标准);
2)对提升产品/服务品质不利。
4.7.2严重不符合项判定原则。
1)区域失效;
2)系统失效;
3)严重损害顾客、供方、政府、社区等内外部相关方利益。
4.7.3内审员对某一受审核区域审核完毕,应针对所有发生之不符合项,编制《内审不符合项报告表》,《内审不符合项报告表》编制时应注意:
----------------医药销售有限公司文件
编号:
题目: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共页
第页
起草日期:
审阅日期:
起草部门:
审阅部门:
执行日期:
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及目的:
1目的
根据《质量管理手册》对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之符合性、有效性进行系统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4.1.2如下特殊情况,质管副总可随时组织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药品/服务质量出现严重缺陷;
2)顾客就药品/服务质量提出重大投诉;
3)公司架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4.2内审组组建。
4.2.1内审组成员(包括内审组长)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
2)本公司工作两年以上;
3)经过内审系统知识培训;
8)没有完成或无法完成的要提交质管副总裁决;
9)……
4.12质量记录的管理
质量记录的管理依据《有关记录、凭证的管理程序》,质量记录的流转规则及保存期依据《质量记录表格运作细则》执行。
4.9.2末次会议议题内容包括:
1)出席人员签到;
2)感谢企业和各受审核部门的支持和合作;
3)重申内审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和原则;
4)肯定各部门在质管工作上的优点和成绩;
5)由各内审员宣读各部门不符合项;
6)内审组长宣读《内审报告》、并总结;
7)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8)请最高管理者发言。
4.10编制《内审报告》。
1)一般只针对所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但若有其他问题也应指出;
2)原因是否彻底分析清楚,是否抓住要点;
3)实施过程中有无困难,是否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和支持;
4)涉及到文件更改、体系调整的是否有效执行;
5)是否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
6)最终的效果如何(要重新抽样检查确认);
7)有无必要的记录,记录控制得如何;
8)……
《内审报告》呈总经理审批,并发放至所有有关部门/人员,同时,《内审报告》应提交管理评审。
4.11不符合项持续改进。
4.11.1《内审不符合报告表》统一移交质管副总监督实施,内审小组负责不符合项改进措施实施结果的验证工作。
4.11.2完成期限到期或整改完毕,内审员负责对不符合项改进绩效进行验证,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召开首次会议;
2)进行现场审核;
3)确定不符合项并编制《内审不符合报告表》;
4)召开小结会议;
5)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
6)编制内审报告。
4.5召开首次会议。
4.5.1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受审核区域负责人、部门有关人员及全体内审组成员及各区域陪同人员出席。
4.5.2首次会议议题内容包括: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活动事宜作出了明文规定。
3职责
3.1质管副总是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总负责人,负责制定《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3.2内审员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4运作流程
4.1年度审核计划的编制
4.1.1每年年初,质管副总负责组织编制并形成《年度内审计划》,《年度内审计划》审核活动应涉及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质量活动(要素),且频次应不少于两次/年,编制完毕,呈送总经理批准,并由行政部文员分发至各部门经理及业务副总、质管副总。
4)应与被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熟悉审核区域内容和要求。
4.2.2内审组长(质管副总)职责:
1)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实施;
2)代表审核组同受审核部门洽议;
3)审批《内审检查表》,督促、指导内审员实施审核工作;
4)编制《内审报告》。
4.2.3内审员职责:
1)配合协助内审组长的工作,并按计划实施审核;
1)出席人员签到;
2)内审组成员介绍;
3)各部门陪同人员介绍;
4)本次审核活动安排最终确认(应征询受审部门意见);
5)内审方式简介(即收集客观证据方式);
6)内审原则;
7)可能发现的不符合项的处置方式;
8)小结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
9)重申末次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
4.6进行现场审核。
内审组长依据内审实施结果,编制《内审报告》,内容可包括:
1)内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2目、分类及评价);
5)内审结论(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适合性及质量保证能力);
6)内审组长签名及领导批示;
7)附件目录(如审核日程计划、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签到表等);
3)与受审核部门交流信息,澄清任何含糊不清的现象;
4)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内审员);
5)征求受审核部门对审核工作的意见;
6)检讨审核进度,必要时调整审核计划;
7)……
4.9召开末次会议。
4.9.1全部审核活动结束,内审组长应主持召开末次会议,总经理、业务、质管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全体内审组成员及相关部门/人员出席。
2)编制《内审检查表》;
3)现场审核并填制《内审检查表》;
4)对不符合项填制《内审不符合报告表》。
4.3内审准备。
4.3.1依据《年度内审计划》,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并形成《内审日程安排表》,《内审日程安排表》应由总经理审批并提前一周向各被审核部门发放。《内审日程安排表》编制时应遵循原则:
1)每部门审核时间长短应由《内审检查表》安排之工作量决定;
2)内审员应与被审核部门保持相对独立性。
4.3.2各部门在接到《内审日程安排表》后,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
1)妥善安排审核期间的工作;
2)准备好所有备查之文件、记录;
3)确定好受审区域陪同人员。
4.4内审实施步骤(流程)。
内审组依据《内审检查表》、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各三层文件、顾客相关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受审区域实施审核,其步骤为:
1)企业的术语,便于阅读、理解;
2)要对受审核部门有帮助;
3)要有问题严重性的判断;
4)要有受审部门人员的签名以示了解。
4.8召开小结会议。
4.8.1一天审核活动全部完毕,内审组长应主持召开小结会议,全体内审组成员出席。
4.8.2小结会议议题内容包括:
1)回顾一天的审核进展情况;
2)口头报告当天审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内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