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初探
目前现代汉语教学的总体状况还是传统的、陈旧的,往往重视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标签: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现代汉语课是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教学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
而目前现代汉语教学的总体状况还是传统的、陈旧的,往往重视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
如何对现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实在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优化教学内容
大学现代汉语课中的许多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就接触过,到了大学不过把它系统化、条理化,并增加一些深度而已,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会使学生轻视这门课程,所以现代汉语教学内容必须优化。
(一)现代汉语教师必须了解中学汉语知识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汉语知识基础,讲课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或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加以解决;没有掌握或难于掌握的内容要不怕重复,而且要加深和拓宽,使学生在理论性和系统性上有所加强,在能力结构上有所突破。
(二)正确处理现代汉语课与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语言学方面一般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三门基础课,三四年级还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开设一些有关的专题选修课,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有分工、有配合,避免交叉重复。
现代汉语教学如果加强理论,一定要考虑是否与语言学概论课和现代汉语专题选修课重复;如果加强语言实践,就要考虑是否与写作课的部分内容重复;而汉字部分的不少内容又极易和古代汉语课程内容重复。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正确处理与相邻课程的关系,尽量避免重复,但也不必因此而回避有关内容。
如“六书”中前四书对分析现代汉字是很有用的,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常识也并没有跟古代汉语有太多的重复,倒是为古代汉语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所以在共时性的现代汉语中讲一些历时性的“六书”和汉字形体演变,也未尝不可。
(三)增补新的知识板块
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处理。
目前大多数现代汉语教材在知识系统上应该说有不少缺口。
比如,对现代汉语来说,方言是很重要的内容,要
全面了解、研究现代汉语,就必须了解、研究方言,利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有效地学习、推广普通话。
而汉语方言复杂,各种教材不可能把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一一列出,这就要求增补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这种对应规律,提高语文教师必备的辨音能力和正音能力。
多数现代汉语教材滞后于当前的学术研究,所以在吸收引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时,要注意这些成果是否成熟,是否得到学术界大多数人的认同,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决不能漫无目标、漫无限制地随意吸收,要考虑这些成果的普及性和稳妥性,否则就会在教学中出现不愿学、不好讲的尴尬局面。
(四)重视对语言材料的分析
现代汉语教学所用的语言材料应该是典型的、能充分反映汉语某一方面的特征的,同时又必须是生动的、新鲜的,甚至可以是活生生的来自口语中的语料。
教师在平时就应该非常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而不是把几个老例句搬来搬去。
应该把研究分析的对象放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去,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将语言规则淡化于对活生生的语言事实的观察分析当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汉语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实践性。
针对系统性的特点,应该系统地讲授关于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针对实践性的特点,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正文轻练习,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脱节。
就目前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分析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缺乏解决语言问题的实际能力。
要提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必须把讲授与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一)强化练习,提高学生能力。
现代汉语内容繁杂琐碎,知识点多,但它的各个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讲授时要有系统性,做到条理清楚,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不至于前后知识脱节。
现代汉语的主要内容需要系统讲授,但有些内容却可以以练为主,以练代讲,强化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种练习并不是盲目的,应该把练习的着眼点放到“有用”“实用”上,练习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围绕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精选。
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两个结合,即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相结合,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相应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辟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
高师院校中文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而听说读写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目前高师院校中文系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基本
上树立了教师职业语言的观念,但普通话朗读,尤其是普通话会话水平还不高,使用现代规范汉字的水平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职业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还缺乏一定的对社会语言的关注意识。
而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开辟第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代汉语新课程资源,拓宽专业素质培养渠道,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影视节目、广告语、网络语言、短信语言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样式中,关注语言生态变化。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及周围的语言运用实际,利用学到的现代汉语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入手,采取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语言技能训练方式,为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和搜集处理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可以结合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开展一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如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普通话比赛、书法比赛等。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感到生动有趣,乐于参加,而且能起到训练基本技能、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
还可以结合现代汉语教学,组织某些专题性社会调查,如组织调查社会规范用字情况、汉语拼音使用情况、语音规范化情况、方言词汇以及社会不规范用语等。
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一方面要运用所学的语言学知识,通过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总结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写成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
学生在这种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中,既能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语言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2]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意识[J].中国大学教学,
2002,(12).
[3]潘国英.谈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改革[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6).
(马红波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