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唐代宫苑式中国古代文化巍峨的纪念碑,其规模建制之宏大,是后世明清园林无与伦比的
提升阶段—中唐至北宋、南宋时期的园林(壶中天地的境界)
宋徽宗是达到顶峰,其所营造艮岳
中唐,追求所谓“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这就是“壶中天地”的境界,成了园林最普通、最基本的艺术追求
精深阶段—明清时期的园林(芥子纳须弥的境界)
可园
位于东莞城西博夏村
余荫山房
位于番禹南村镇
梁园
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
园主是梁家叔侄四人,故称梁园
为四大园林之首。主要有群星草堂、刺史家庙、荷香小榭、秋爽轩、日盛书屋、船厅、个轩、石舫、韵桥等建筑构成。
中西园林比较

西
理念
中国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园林热衷于对“壶中天地”境界、“芥子纳须弥”境界的追求
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
实例
特点
著作
渊源阶段—上古时代的园林(囿的产生)
《诗经·灵台》可以作为囿的产生的重要佐证。
萌芽阶段—西周、东周时代的园林(具备园林组成要素)
上古时代的灵台、灵沼、辟雍,主要用于娱神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
生成阶段—秦汉时代的园林(宫苑式园林的诞生)
“上林苑”其遗址在西安城
,出现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特点
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黄帝其身份和权力至高无上)
规模宏大
多真山真水
建筑体型高大
富丽堂皇
私家园林(宗室外戚、王公贵族、官吏富商,其权利不如黄帝)
规模较小
常用假山假水
建筑体型小巧玲珑
淡雅素净
寺观园林(宗教园林)
包括儒家学宫、书院、纪念性祠堂、佛寺园林、道观园林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北方园林(黄河类型园林)尤以北京为代表
承德避暑山庄
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部。
又称承德离宫,或称热河行宫。
康熙四十二年始建,竣工于乾隆五十七年,总面积564万平方米,建筑物有110余处
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皇家花园。
中国现存的著名江南古代园林
地区
园林
地址
历史
得名
特点
价值/景点/趣闻
苏州园林
沧浪亭
位于苏州城内三元坊内
北宋时建亭
《孟子》中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据此而命名为“沧浪亭”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好友修禊。
是我国园林中最具盛名的书法圣地。
沈园
位于扬州市区东南角
为南宋时名园。
因送到大诗人陆游和前妻唐琬在此邂逅,并在此园壁作下千古流传的情诗而闻名于世。
中国现存的著名北方古代园林(建于清朝)
园林
地址
得名
景点
清晖园
位于顺德县大良镇内
取名“清晖”,是园主以和煦温暖阳光,比喻父母的养育之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则式园林(几何式园林、整体式园林或建筑式园林)
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的空间布局,作为风景园林的表现主题。这种园林源于西方
混合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和规则式园林的结合或融合,这是中西方园林文化交流的结果
中国现存的著名北方古代园林
园林
地址
历史
景点
价值
北京颐和园
位于北京海淀区
原为完颜亮行宫,乾隆时改为清漪园。咸丰时为英法联军所毁。光绪时重建为颐和园。
园内有历代书法家石刻三百余方,称“留院法帖”。
无锡园林
寄畅园
位于无锡市西郊惠山东麓
明代万历年间改称寄畅园
借王羲之兰亭修禊时所作诗句,“三春其群品,寄畅在所因”而得名。
运用各种造园艺术,体现山林野趣、清幽古朴的园林风貌。其借景惠山成为造景借景一范例。
北京的颐和园内仿建惠山园(今谐趣园)。
扬州园林
个园
位于扬州市东关街
元为清寿芝园故址,著名画家石涛设计。后被盐商黄应泰购置修建。
园以竹闻名
何园
绍兴市延安路洋河弄3号
一名寄啸山庄
清道台何芷舠扩建故名何园
是扬州古园林中最晚却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
西园
位于大明寺平山堂之西
原名芳圃,建于清朝
此园既有古典园林特点,又有山林野趣。
园内有天下第五泉
绍兴园林
兰亭
位于绍兴市西南兰渚山麓
可分为勤政、居住、游览三个活动区域。主要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仁寿殿、排云殿、佛香阁、谐趣园等。
有“博物馆公园”之称。
北京北海公园
位于北京西城区故宫西北
原名为大宁宫,为金灭辽后所建。元建大都后成为帝都禁苑。
全园以琼岛为中心,主要景点有:太液池、琼华岛、白塔、漪澜堂、静心斋、九龙壁等。
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皇家花园。
西方经文艺复兴后强调人文主义的理念
西方园林强调人对自然控制、改造
美学原则
中国园林强调绘画原则
西方园林强调建筑原则
造型艺术
中国园林式一种山水自然式园林
西方园林是一种几何规则式园林,整齐一律,均衡对称,通过人工美追求几何形美
布局
中国园林则因自然地域;曲径通幽,道路、廊路,体现自然美
西方园林总体布局有强烈的对称轴线;道路大多是直线形,形成矩形或放射形交叉。
转折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自然式园林奠定基础)
士人园林
士人园林的特点:
以山水,植物等的自然形态为主导而构建园林景观体系
纡徐委曲的空间造型
诗歌、绘画等士人艺术与园林艺术的紧密融合
崇尚自然的构建格局和造景手段初步形成
成熟阶段—隋、初盛唐时期的园林(体系格局已成熟)
唐大明宫残高至今还有15.6米以上
园林范围大
建筑富丽堂皇
缺少常绿树木
风格粗犷而秀丽媚美不足
江南园林(扬子江类型园林或长江类型园林)尤以苏州为代表
园林范围小
建筑精美工致
多常绿植物
风格明媚秀丽
景致曲折幽深
岭南园林(珠江类型园林)
颇具热带风光,为适应气候,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按艺术风格分
自然式园林(自然山水园林或自然风景式园林)
以自然风景为主流,配以适当建筑,这种园林起源于中国
清漪园(后之颐和园),安排了“须弥灵境”,“四大部洲”等景区
“西方佛界”(小西天、观音殿、西方梵境、万佛楼)
“皇家庭院”,“士人隐逸之山林,
明清之苏州园林,上海豫园
“芥子纳须弥”,成了明清园林所追求地和营造的最高境界
明代计成所撰《园冶》,这是一部从规则与设计的角度,论述造园的理论性专著。
园林的分类
分类
其特点以水景、山林野趣取胜。
主要景点有沧浪亭、明道祠、看山楼、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
狮子林
位于苏州阊门外
始建于元朝
因园中怪石如狮子状,又因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布局东南多假山,西北多流水,以假山著称。
院内有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还有文天祥的《梅花诗》。
留园
位于苏州市娄门内
原为晚唐诗人陆龟蒙住宅。元时作大宏寺。明御史改建为宅园。
据晋潘岳《闲居赋》所述“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语句,取园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
位于苏州园林路
原系明嘉靖时徐泰时东园。
清刘恕在此基础上筑寒碧山庄,也称刘园。后因刘与留谐音,故改名留院。
园内布局分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山水景色为主,东部以建筑院落为主,西部是土阜枫林,北部是桃园等田园风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