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丁长发 信箱:cfding@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 一、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
原始社会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
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场 繁荣发展的景象
国家财政的作用由满足国家政权机构本身活动的需要转变为国家参与再生产过程的手段。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
– 社会福利开支(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卫生保健和公共教育);国防费用;国债利息;各种补贴
⑶通过国家参与金融活动来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 资产阶级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和一系列其他金融机构,控制整个国家的货币信用体系。 ★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影响:
4.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 金融资本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加强; – 垄断资本对外输出资本的规模迅速增大,其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本输 出增长迅速; – 国际垄断同盟得到了发展; – 采用新的方法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掠夺.四、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及其新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9
科技革命
自由竞争
经济危机
生产 集中
股份公司 兼并、联合
垄断
垄断:是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对某些 部门的生产和市场实施独占或控制。 生产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为垄断提供了技术上的必要性 和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积极关系下这种必要性和可能 10 性转为现实性。
2.垄断与金融资本的统治
– 工业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 银行垄断资本迅速发展,控制工业企业乃至国民经济 – 工业和银行业的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
★银行通过日益稳固的信贷关系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进而决定了 它们的命运; ★银行通过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和操纵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 ★银行通过派员担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实现人事结合,从而进一 步实现对工业企业的控制。 13
– 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是以私人垄断为基础的。 – 国家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 济运行的基本模式。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实质上仍然属于资本主义。
19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①满足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需要; ②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 ③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 级矛盾,从而为国民经济较为顺利地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对社会经济运行采取必要的宏观调节措施,社会生产力较为平衡和迅速的发 展; 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关系政策调整。 ⑵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终究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 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垄断 资本主义的性质。 ①一方面扩大国家财政开支刺激经济、扩大投资、扩大市场,另一方面扩大 税收,缩小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化”不能改变追求高额垄断利润这一根本 目标,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无政府状态,更克服不 了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起的经济危机。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法改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和大量相对过剩人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
二、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的两个条件:
第一,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 动者;(来源) 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 的货币财富。 为啥中国没有出现? “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 的不同解答:
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商品成本
8
二、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自由竞争
生产
科技革命
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随着竞争和危机的发展,尤其是 股份公司的发展使生产要素和社会产品日益集于中 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会生产中占有较大份额。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社会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企业的 过程。生产集中表现为资本集中。
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
自由平等 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 表现为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 6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 业主制企业(局限性:无限责任;资本积累的源泉有限;企业的经
营者)
• 适应生产规模和生活范围都相对较小的条件下。
– 私人股份所有制(积极促进作用;央视报道是伟大的发明)
• • • • 资本的所有者具有多元性 资本所有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企业经营具有长期连续性 资本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 垄断资本主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 扩大生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
– 横向和纵向的联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 管理成本 – 推动技术进步
• 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了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加剧了 劳动人们相对下降的购买力和迅速扩大的 生产力逐渐的矛盾,限制了科技创新,影 像了资本主义的现实稳定和长远发展。 • 制定了反垄断法等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生产自落归诗人占有,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石油所有者控制着生产过程并剥削 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具有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私有制相区别的特殊性,即:资本主 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在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是通过建立雇佣劳动关 系实现的。当资本实现对劳动力的雇佣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随 之展开。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业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 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无偿占有,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 指导性或参考性的,不具有任何约束力。 – 计划的内容一般只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些最重要的指标或比较笼统的总任务。 – 计划的实施不领先行政命令,而是通过经济政策和各种财政、金融措施影响私人企业的活动规 模和方向。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 合,以保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 垄断资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的生存和发展,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地 位。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即 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而对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建立层 层控制,并进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3、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 (1)资本主义对外关系表现为资本输出
金融资本实现对国内的全面控制后,开始对外扩张,主要手段就 是资本输出。因为: 国内垄断资本积累的大量货币资本开始“过剩”。 国际竞争加剧,迫使资本输出以保证扩大市场和垄断原料来源。 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 世界市场的形成,生产和科技进步为资本输出创造物质条件。
– 法人股份所有制
• 财产占有呈现出由个人占有向非个人占有转变的趋势
– 国家资本-弥补市场失灵 – 混合资本所有制形式(私人资本与国家资本;私人资 本与合作经济;劳动与资本合作;国家资本与私人资 本等) 7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是19世纪70年代,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 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签订各种协定所 组成的垄断联盟。各参加企业受协议约束,但在生产上、商业上 和法律上仍保持独立。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垄断组织。 辛迪加—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几个大企业,为了高价销售商品和 低价购买原材料,通过签订共同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的协定而 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者在法律上和生产上保持独立,但失 去了商业上的独立性。 托拉斯—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 业联合组成的,各参与者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都不再是独立的 生产经营单位,由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 动。是比较稳定和比较高级的垄断组织形式。 康采恩—是以一两个实力强大的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跨部门、不 同行业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垄断集团。居统治地位的 是作为核心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成 为最重要的垄断组织。 跨国公司—当代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分支机构渗透到全球的各 11 个角落,控制全世界的原料来源、销售渠道、市场价格和研究开
①变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即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的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的高低。 ②变更银行存款准备金来扩大或缩小信用的规模。 ③金融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银根的松紧。
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加强对私人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来保证货币金融的稳定。 ⑷通过实行经济计划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的特点
2
原始社会的 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生产关系 的特征:集体劳动;生产资料公有;劳动产 品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征:强制劳动;奴隶主占 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奴隶;劳动产品除奴隶生活 必需外,全部由奴隶主占有。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个体劳动;土地归 地主占有,其他生产资料归农民,地主部分 占有农民;地租交地主,剩余部分农民占有。 封建地租的三种形式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三、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的特征
–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的垄断组织; –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并在此 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 瓜分世界的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 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伊懋可 (Elvin ,1973)所提出的“高水平陷阱假说”认为 ,中国之所以在工业 革命前一千多年里领先世界 ,而后又被欧洲所赶超 ,是因为中国受到人口众 多、资源匮乏的限制。科举制;中央集权制;科学技术与民主自由;小农经济 影响和冒险精神的缺乏;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中国没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