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表技术规范V4.0-20151109(最终稿)

智能电表技术规范V4.0-20151109(最终稿)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1017—2015基站交流智能电表技术规范版本号:V1.02015 - 11 - 10发布2015 - 11 - 12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技术要求 (3)4.1规格要求 (3)4.2环境条件 (4)4.3冲击与振动 (4)4.4外观与结构 (5)4.5计量功能 (6)4.6时钟电池 (6)4.7校时功能 (6)4.8显示及告警功能 (7)4.9数据存储功能 (7)4.10监控性能 (8)4.11电流互感器 (9)4.12准确度要求 (9)4.13误差一致性要求 (10)4.14电气要求 (10)4.15绝缘性能试验 (11)4.16电磁兼容性要求 (11)4.17材料阻燃性能 (12)4.18可靠性指标 (12)4.19软件要求 (12)5 产品检验 (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基站交流智能电表通信协议 (13)A.1物理接口和通信方式 (13)A.1.1物理接口 (13)A.1.2通信方式 (13)A.2协议的基本格式 (13)A.2.1帧结构的基本格式 (13)A.2.2基本格式的解释 (13)A.3数据格式 (16)A.3.1基本数据格式 (16)A.3.2 LENGTH数据格式 (17)A.3.3 CHKSUM的数据格式 (17)A.3.4 DATA_INFO数据格式 (18)A.3.5日期时间 (19)A.3.6未监测值或无效值 (19)A.4编码分配 (19)A.4.1设备类型编码分配表(CID1) (19)A.4.2命令信息编码分配表(CID2) (19)A.5通用命令内容 (20)A.5.1获取电表时间 (21)A.5.2设定电表时间 (21)A.5.3获取通信协议版本号 (22)A.5.4获取电表地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5.5获取电表厂家信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6智能电表通信协议 (24)A.6.1获取模拟量量化数据(浮点数) (25)A.6.2获取开关状态 (28)A.6.3 获取告警状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6.4获取参数(浮点数) (32)A.6.5设置参数(浮点数) (34)A.6.6获取历史数据(浮点数) (34)A.6.7获取历史告警 (37)A.6.8获取月冻结电能 (38)A.6.9获取表参数(定点数) (39)A.6.10获取抄表日 (40)A.6.11设定抄表日 (41)前言本技术规范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和使用要求,提出了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交流配电箱配套使用的交流智能电表的技术规范,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交流智能电表的采购和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通信技术研究院。

基站交流智能电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交流智能电表的技术指标、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基站交流智能电表的设计、制造、采购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4798.3-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3部分 :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GB/T 17215.301-2007 多功能电能表特殊要求GB/T 17215.321-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201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GB/T 20626.1-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YD/T 1363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5027-2005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基站交流智能电表适用于基站交流配电系统用电量及电参数监测的智能电表,该电表由电压/电流测量单元(包含各类互感器、变送器)、用电量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具有实时电量计量、供电质量异常告警、信息存储及处理、信息交互等功能。

3.2通信协议规范两个实体之间进行标准通信的应用层的规约。

3.3参比电压确定智能电表有关特性的电压值。

3.4参比电流1) 起动电流:智能电表起动并连续计数的电流的最小值。

2) 额定电流:确定经互感器工作的智能电表有关特性的电流值。

3.5最大电流智能电表能满足本规范准确度要求的最大监测电流值。

4 技术要求4.1 规格要求4.1.1 智能电表类型根据监测用电电路的数量,智能电表应满足以下监测要求:三相四回路电表:监测4路三相电路交流用电量及电参数(应同时兼容单相回路计量功能,可以用作单相四回路电表),智能电表的毫安电流互感器外置,套在原有供电线路电缆上。

一般情况下,计量分路分配方案如下:市电输入分路、油机输入分路、开关电源分路各用一路三相计量,预留一路(可用于空调或节能设备)。

单相三回路电表:监测3路单相电路交流用电量及电参数,智能电表的毫安电流互感器外置,套在原有供电线路电缆上。

一般情况下,计量分路分配方案如下:市电输入分路、油机输入分路各用一路单相计量,预留一路(可用于开关电源)。

4.1.2 监测电压参比电压:三相3×220V/380V,单相220V4.1.3 监测电流三相四回路电表类型1:基本电流In 为10A,最大电流Imax为100A。

其中,市电输入分路、油机输入分路按100A配置电流互感器,开关电源分路和预留分路按50A配置电流互感器。

类型2:基本电流In 为10A,最大电流Imax为60A。

其中,市电输入分路、油机输入分路按60A配置电流互感器,开关电源分路和预留分路按50A配置电流互感器。

单相三回路电表类型3:基本电流In 为10A,最大电流Imax为60A。

其中,市电输入分路、油机输入分路按60A配置电流互感器,预留分路按50A配置电流互感器。

4.1.4 监测频率参比频率:50Hz监测频率范围:45Hz~65Hz4.1.5 工作电源1)智能电表应采用-48V直流供电或220V交流供电。

具备直流供电条件的基站应优先选用直流供电,从开关电源二次下电(电池下电)端引接电源。

2) 工作电压范围直流:-40V ~-60V (-48V 系统)交流:220V,-40%~+20%4.1.6 脉冲常数智能电表的脉冲常数按下式计算并取百位整数:72~310···()n max C mU I t ⨯= ...................................(1)式中:C ——智能电表脉冲常数,imp/kWh ;m ——测量单元数;U n ——参比电压,V ;I max ——最大电流,A ;t ——时间间隔,为1h 。

4.2 环境条件参比温度:23℃参比湿度:40%~60%工作温度范围:-10℃~55℃工作湿度范围:≤98%(40℃±2℃),无凝结工作海拔:≤4000米面板防护等级:不低于IP31存储温度:-25~70℃4.3 冲击与振动4.3.1 冲击冲击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按GB/T 2423.5 进行——电表在非工作状态,无包装;——半正弦脉冲;——峰值加速度:30 g n (300 m/s 2);——脉冲周期:18ms 。

试验后,电表应无损伤或信息改变并应能按相应标准的要求正确地工作。

4.3.2 振动振动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按IEC 60068-2-6 进行:——电表在非工作状态,无包装;——频率范围:10 Hz~150 Hz;——交越频率:60 Hz;——f<60 Hz,恒定振幅0.075 mm;——f>60 Hz,恒定加速度9.8m/s2(1 g);——单点控制;——每轴扫描周期数:10。

注: 10个扫描周期=75 min。

试验后,电表应无损伤或信息改变并应能按相应标准的要求准确地工作。

4.4 外观与结构4.4.1 智能电表的设计和结构应能保证在额定条件下使用时不引起任何危险。

尤其保证:——防电击的人身安全;——防过高温度的人身安全;——防火焰蔓延;——防固体异物、灰尘及水的进入。

4.4.2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经受腐蚀的所有部件应受有效防护。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任何防护层不应由于一般的操作而引起损坏,也不应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受损。

注:在腐蚀环境中使用的智能电表,应满足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的盐雾试验要求。

4.4.3 智能电表应表面平整、美观,无结瘤、起泡、针孔、夹杂脏物等缺陷;所有标志、标牌、文字符号应清晰、正确、整齐,产品信息完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