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6-血清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测定20151109 (1)
实验6-血清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测定20151109 (1)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胆固醇增高、降低的常见疾病
胆固醇增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LDL-R缺陷 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 家族性高HDL血症 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低 糖尿病(昏迷) 肝脏疾病 阻塞性黄疸 肝癌 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炎肾病期 应用类固醇类制剂 胆固醇降低 无β脂蛋白血症 低β脂蛋白血症 α脂蛋白缺乏症 家族性LCAT缺乏症 严重肝脏疾病 急性肝坏死 肝硬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 艾迪生病 严重营养不良 吸收不良症候群 严重贫血 白血病
八.思考题
❖
❖
简述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原理。
正常人空腹血清 TG 浓度是多少?说明 TG 的测定的临床 意义。
酶法测定血清中的胆固醇
一. 目的要求
❖
了解血清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的原理 了解血清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巩固酶标仪测定法的原理和操作
❖
❖
二.实验原理
❖
胆固醇脂酶可将胆固醇酯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胆固醇在胆固醇氧化酶
甘油+ATP
甘油-1-磷酸+O2
CK
GPO
POD
H2O2+ 4-AAP + ESPAS
目前,TG测定试剂盒多根据以上原理配制,用一步终点法测定。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
酶标仪,酶标板,37度恒温箱,移液枪。
2. 试剂:
一步法: Tris-HCl 缓冲液( pH7.6 ,浓度为 150mmlo/L ), LPL 或脂肪酶
2.胆固醇在体内含量及分布
含量: 约140克
分布:
❖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
❖ ❖ ❖
大约1/4分布在脑、神经组织
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 肌肉组织含量较低 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 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 30% 70%
存在形式: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3.胆固醇的合成部位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6.胆固醇的降解
❖
目前一般认为胆固醇主要经由胆汁排出体外。 由于环结构不能代谢,体内胆固醇的清除是将其转变成胆汁 酸,在分泌到小肠以后,部分随粪便排出。
❖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7.胆固醇的转变
胆固醇
胆汁酸
7-脱氢胆固醇
类固醇激素 ( 肾上腺皮质激素、孕激素、 雄激素、雌激素等)
试剂(ul) 蒸馏水 空白孔 3 标准孔 - 测定孔 -
5.17mmol/L标准品
样本 酶试剂(工作液)
-
— 300
3
— 300
-
3 300
37℃保温5min,空白调零,550nm处测定各孔A值。
五.计算
血清胆固醇=
(mmol/L)
测定管������������−空白管������������ 标准管������������−空白管������������
*标准液浓度
标准液浓度=5.17mmol/L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胆固醇为固醇类中的重要物质,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胆固醇酯化的位点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1.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
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
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
❖
前体。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吸收方式:
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乳化
吸收 脂肪酶
肠粘膜 细胞
甘油 + FFA
门静脉
血循环
七.临床意义
(一)甘油三酯是脂酸的主要储存形式
消化吸收和内源性合成的脂酸,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较少, 大多数以酯化的形式存在于甘油三酯之中而存在于体内。
(二)甘油三酯的主要作用是为机体提供能量
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5.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
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①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最高,中午最低 )
②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
③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 ④胰岛素
❖
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的合成,又促进胆固醇转变为 胆汁酸可使血中胆固醇下降
六.注意事项
❖
❖ ❖
试剂出现红色不能再用,试剂空白吸光度A550nm<0.05;
两步法37℃ 4分钟能完全排除游离甘油; GPO纯度不高时,因其它氧化酶的存在而产生额外的H2O2, 使得结果偏高; 温度控制、吸量的准酯增高常见于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糖原沉 积症、高血压、冠心病等,也随年龄而上升。降低多见于 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功能严重低下。
实验六 血清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测定
酶法测定血清中的甘油三酯
一. 目的要求
❖
了解血清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的原理 了解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掌握酶标仪测定法的原理和操作
❖
❖
二.实验原理
❖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是血脂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国内多数医 院采用酶法测定。酶法又分为:一步终点比色法和两步终点比色法。 两步法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游离甘油的干扰。 脂蛋白脂肪酶(LPL)可将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在甘 油激酶催化下,生成磷酸甘油,后者在磷酸甘油氧化酶(GPO)催化 下,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和 H2O2 。 H2O2 在过氧化物酶( POD )催化下与 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及ESPAS(3-乙基-N-(3-磺丙基)-3-甲基苯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9.参考值
血清胆固醇水平与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因素、 工作性质、运动及吸烟等有关。 成人参考值为:2.8-6.0mmol/L(100-230mg/dl) 血清正常上限值:< 5.20mmol/L 危险阈值:5.20-6.20mmol/L 高胆固醇血症:≥6.20mmol/L
❖
胺)反应生成紫色醌亚胺染料。形成的醌亚胺染料色泽强度与样品中
甘油三酯的含量成正比。测定标准样品溶液和待测血清样品反应生成 的醌亚胺染料吸光度(A)值,即可求出待测血清样品中甘油三酯的
浓量。
二.实验原理
❖
反应如下:
甘油三酯(TG)+3H2O LPL 甘油+3RCOOH(脂肪酸) 甘油-1-磷酸+ADP 磷酸二羟丙酮+H2O2 醌亚胺 染料+ 4H2O
胆固醇酯(TC)+H2O 胆固醇+O2 胆固醇脂酶 胆固醇+RCOOH
胆固醇氧化酶
4-胆甾烯酮+H O 2 2
H2O2+ 4-AAP + ESPAS
过氧化物酶
醌亚胺 染料+ H2O
三.器材及试剂
1.器材:
(1)酶标仪 (2)恒温水浴箱
三.器材及试剂
2.试剂:
四.操作步骤
取酶标条1个(每个样品2个重复),按下表操作:
测定管������������−空白管������������ 标准管������������−空白管������������
*标准液浓度
(标准液浓度=2.26mmol/L)
正常参考值:0.56~~1.7mmol/L,老年约为:2.26mmol/L。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对空腹TG水平分解线的修订意见为(1993年): TG正常:<2.3mmol/L TG增高的比缘:2.3~4.5mmol/L 高TG血症:>4.5mmol/L 胰腺炎高危:>11.3mmol/L
维生素D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8.血清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 血清胆固醇浓度可作为酯类代谢的标志,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昏迷患者几乎都伴有血清胆固醇浓度的增加。 胆固醇增加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总胆管阻塞及粘液 性水肿。其他如肥大性骨关节炎、老年性白内障、牛皮癣等,血清 胆固醇浓度间或也有增加。
七.思考题
1.简述酶法测定胆固醇的原理。
2. 正常人空腹血清胆固醇浓度是多少?说明胆固醇的测定
的临床意义。
催化下,生成胆甾烯酮和 H2O2。 H2O2 在过氧化物酶( POD)催化下与 4-氨 基安替比林(4-AAP )及 ESPAS( 3-乙基 -N-(3-磺丙基 )-3-甲基苯胺)反应
生成紫色醌亚胺染料。形成的醌亚胺染料色泽强度与样品中胆固醇的含量
成正比。测定标准样品溶液和待测血清样品反应生成的醌亚胺染料吸光度 (A)值,即可求出待测血清样品中总胆固醇的浓量。反应如下:
四.操作步骤
取酶标条1个(每个样品2个重复),按下表操作:
试剂(ul) 蒸馏水 2.26mmol/L标准品 (TG) 样本 酶试剂(工作液)
空白管 3
标准管 -
测定管 -
-
— 300
3
— 300
-
3 300
37℃保温5min,空白调零,550nm处测定各孔A值。
五.计算
血清甘油三酯=
(mmol/L)
(2)在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清胆固醇 含量降低,其他如感染、营养不良等情况下,胆固醇总量常见减低。
(3)胆固醇酯系由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而成,此反应主要在肝脏内 进行。肝脏有实质性病变时,胆固醇的含量可显著地减少,同时在 胆固醇总量内所占的比例亦明显减低,故其测定有助于肝脏疾病诊 断。胆固醇酯的含量与比例日渐减低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⑴ 组织定位:
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 (肝最旺盛 ,其次为小肠)
⑵ 细胞定位: 胞液、内质网
六.相关知识与临床意义
4.胆固醇的合成步骤
一般认为乙酸等物质在动物体内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
合成前体——乙酸 需要NADPH和ATP 高度调控 发生在细胞质 内质网 细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