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摘要: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作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忽视阅读尤其忽视课外阅读。
这样,许多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学功底薄,考试时最头疼阅读分析题,另一方面,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是个重要问题。
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看一些知识性强又喜闻乐见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对文学的爱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教给孩子合适的阅读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水平,减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潜移默化积累学习方法,领悟学习规律,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语文学习,使字词句、段篇章融为一体。
做到读有作用,用有所长。
1、浏览,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
这就要求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学会浏览、跳读等技能。
学生阅读时经常停顿必然影响阅读速度。
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细读。
细读就不必读得太多。
只要在第一步把握
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出有用的或有兴趣的文段来读,逐字逐句地分析。
其意义在于练习选取有用的,可训练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
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调动积极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
3、回味。
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然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练习。
最后形成对文章的最终评价。
由于建立的第二步基础上,这次的认识程度将比第一次深刻得多。
然后再总结阅读心得,通过心得积累经验,逐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
1、多读。
每篇课文都先叫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能大体知道课文讲什么。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每篇课文都会有生字,待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互相纠正。
这样,学生读书水平就可以大幅提高。
2、多说。
精读课文则是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
尽量多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
每次课文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逐渐有所提高。
3、多写。
教完生字后,要让学生描红生字,并且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书写。
三、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要想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
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再谈自己的感受,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
四、巧用媒体,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难点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明确要求,加强训练,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有密切的联系。
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
与讲读课文的教学相比,阅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降低。
根据阅读课文的这一点,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抓住重点,自学自练,互相交流,检查指导。
1、抓住重点,明确要求。
当学生明确了训练目标,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就会主动地阅读。
提出要求的作用还在于促使学生联系讲读上刚刚学到的知识,主动地用来学习新课文,锻炼阅读能力。
因此,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明确,围绕重点,还要注意量和度。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课后思考为依据,因为这些题目紧扣重点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的。
2、自学自练,解决在阅读中的问题。
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有了新的体会。
然而这毕竟是初步的练习运用,他们必定还有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组织交流,检查指导。
在学习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对重点训练项目的印象并不太深刻,现在拿来运用,会显得比较生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指导,甚至需要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讲读课文的教学,明确训练重点。
教师在上语文阅读课时,要具体到一个班,学生的情况很不一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要注意不要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从实际出发,适当要求学生,不能操之过急。
这样,全班的每个学生既不会失去信心,也不会自满松解,都能够情绪饱满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觉主动地阅读,在各自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