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模式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模式

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模式
现代教学评价主要起源于美国。

目前西方有关教学评价的理论模式有几十种。

针对我国教学及教学评价的实际,影响较大的有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CIPP模式等。

一、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
该模式以全面发展人的才能为其主要目标,主张教学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实质,以便了解学生正在学什么,还没有学到什么,对知识的遗忘程度等,从而改进教学过程。

该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模式。

它把目标、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循环图。

预定的目标决定了教育过程,同时也决定了评价就是找出实际活动中偏离的程度,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实际工作尽可能达到目标。

原则:1)确定教育目标;2)选定教育目标并用有关术语表示;3)找出这些行为表现的条件和背景;4)确定满足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诸方面的测量方法;5)运用这些方法检查行为变化;6)根据结果对活动、方案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7)修改方案,重复循环过程。

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
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对于确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评价功能,但是,在教学实际中,有时会有一些目标不可以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将人类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三个领域,并根据分类学思想,把各领域的教育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等级分级。

如认知领域包括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情感学习领域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和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具体部分参见“教学设计”部分)
三、CIPP模式
CIPP即Context(背景)评价,Input(投入)评价,Process(过程)评价,Product(结果)评价。

具体说来,组成CIPP模式的四种决策类型及其相应的评价是:
1)预期结果的决策。

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根据社会需要对教育教学目标本身作出价值判断,可以发现教育教学计划的目标同实际影响之间的差异。

2)预期方法的决策。

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投入评价。

它对教育教学方案、计划可行性作出评价。

3)实际方法的决策。

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过程评价。

它提供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便发现问题。

4)实际结果的评价。

为这类决策提供信息的是结果评价。

主要对目标达到程度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