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
• 旧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规定在 有效使用期限内摊销,其摊销额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1、资产类
• (1)、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 额度”科目
•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用以核算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事业单 位收到和支用的财政部门下达的用款额度。
• “财政应返还额度”用以核算事业单位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 还的资金额度,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 个明细科目。
(五)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报表体系不完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体系不完整,核算内容不全面,有关确认计量标准不明确;会计报表 列示的项目和内容不尽合理,如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收入和支出项目;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对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规范。
二、《制度》的会计科目比较分析
1
总说明
2
会计科目 编号名称
3
会计科目 使用说明
•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 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经其审核后开出支付令,送代 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专户,直 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收款单位账户。
•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 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额度,在月度用款限 额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送代理银行,由代理银行向收款人或收款单 位付款,并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单位零余额账户清算。
(一)、总说明
• “第一部分总说明”中对会计科目的运用方面作了修订。 • 旧制度规定:“不需用的科目可以不用”。 • 征求意见稿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
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以 及自行设置本制度规定之外的明细科目”。 • 意义:这种灵活和务实的规定,可以满足事业单位依据本单 位的业务和管理进行核算的需要。
资产类
净资产类
负债类
收支类
1、资产类
• (1)、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 额度”科目
• 旧制度:根据传统的分散型国库支付制度,按照财政部门将资金拨 付到主管部门,再通过银行存款账户层层拨付到基层单位,再向商 品和服务提供者支付的资金拨付方式进行核算。
•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实行财政直 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
的文物文化资产的原价。文物文化资产指事业单位用于展览目 的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者历史价值并作长 期或者永久保存的典藏等。 • 意义:扩大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范围,体现了国家对文物文 化资产的重视和保护。
1、资产类
• (3)、增设“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对固定 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损耗
(三)《制度》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 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得固定资产在处置之前一直按照原值记录和 列示,无法如实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的实际价值,不能提供固定 资产在报告期间的损耗信息,进而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成本 核算。
(四)事业单位出现了一些新要求、新业务,需予以满足和规范。 比如,部分事业单位举债数额较大,更注重资产负债率等财务风险 分析,而《制度》中未明确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和非流动负债,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
(二)、会计科目编号名称
• 会计科目的编码规则由“3-2-2”变为“4-2-2” • 一级会计科目由42个调整为47个
• 1、规范化调整的一级会计科目。征求意见稿借鉴企业 会计准则,对部分科目名称进行了规范化调整,但核 算内容基本不变。
• “现金”
→“库存现金”
• “材料”、“产成品” →“存货”
• “应缴预算款” →“应缴国库款”
• “应交税金”
→“应缴税费”
• “附属单位缴款”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事业结余”
→“事业结转结余”
• “经营结余”
→“经营结转结余”
• 2、增减调整的一级会计科目。
1998年旧版
2012年新版
资产类 负债类
借入款项 其他应付款
新增加了7个会计科目: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 累计折旧 文物文化资产 在建工程 累计摊销 待处置资产损溢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长期应付款、应付职工薪 酬 其他应付款
• 2、增减调整的一级会计科目。
1998年旧版
2012年新版
净资产类 收入类
结余分配 拨入专款
财政拨款结转结余 非财政拨款结转 非财政拨款结余
取消
支出类
拨出经费 拨出专款 专款支出 成本费用 销售税金 结转自筹自建
取消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
L/O/G/O
——会计科目的变化
目录
1 《制度》的修订背景 2 《制度》的会计科目比较分析 3 《制度》修订的意义 4 关于会计科目修订的理解
一、《制度》的修订背景
• 《制度》发布于1997年,自1998年1月1日起施 行,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服务事业单位预 算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 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求,《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 的需要。
(一)《制度》滞后于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2000年以来,随着 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的开展,对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资金运转、资产管理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涉及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二)《制度》未涵盖事业单位基建项目,会计信息不完整。目前, 与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配套,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按照《国有建 设单位会计制度》另设账套核算,与之相关的资产负债未在事业 意义:征求意见稿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 返还额度”两个科目,规范和统一了事业单位财政国库集中支 付的核算,对贯彻执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规定具有实际意义。
1、资产类
• (2)、增设了“文物文化资产”科目
• 旧制度没有设置该科目。 • 征求意见稿增设了“文物文化资产”科目,用以核算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