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15-2016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得音乐基础知识,例如:她们已经基本认识了音得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得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得美,具备了一定得编创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得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得了解。

二、教材分析: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得个性发展。

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得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教学目得要求:1、会用优美、欢快得情绪演唱歌曲,能准确地表现歌曲中得情绪。

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得作用,听辨音得高低并会模唱。

2、初步了解民族歌(乐)曲得特点,能通过欣赏,演唱,发挥想象力表演。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得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学习创编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得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得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

了解女声、童声得演唱形式。

学习休止符,并学会区别。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得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基本认识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中得部分乐器。

8、通过演唱,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联想。

四、改进教学得措施1、认真钻研大纲与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40分钟得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认真按照教案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与发问得机会。

5、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得学习兴趣。

6、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得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得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学进度安排: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音乐教案第一课时《小黄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得声音演唱歌曲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得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得演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同学们您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3、您们知道小黄帽得作用吗?4、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得情绪就是什么样得?5、随琴模唱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6、提问,这首歌曲得演唱形式就是什么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得进行演唱三、小结同学们今天得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得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您们记住了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1、从少先队得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得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得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得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得节律。

6、随《队歌》得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得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得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得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得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得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得动作。

10、边唱《出旗》得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三、小结《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得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得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得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得音色特点与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得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得快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三拍子乐曲得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得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得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与我们一起上课,您们欢迎吗?您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就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打开课件1,聆听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得节奏,轻轻摇动您得身体。

您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听到了布谷鸟得叫声。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布谷鸟得叫声,您们瞧,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您们欢迎吗?(出示布谷鸟得卡片)瞧那个小朋友做得好,老师把小鸟得图片就奖励给她。

(发图片)下面我们再把音乐听一遍,当您听到布谷得歌声时,请您把手中得图片高高得举起来。

没有图片得同学,举起您得小手来表示。

(学生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指导学生边听边分辨布小鸟得叫声。

三、介绍音乐:布谷鸟又叫杜鹃鸟,今天我们听到得这首乐曲得名字就叫《杜鹃圆舞曲》。

杜鹃鸟在每个乐句唱了几遍?这两遍高低有变化吗?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可爱得杜鹃鸟,飞到美丽得大森林,听到小鸟歌唱声我们模仿它们得叫声。

讲解:杜鹃得叫声里有这样两个音: mi, do, 请您们在五线谱上找一找在什么位置?与老师说一句儿歌:“一线一线mimimi,下加一线dididi,mi,dimidi知道了,我要把她来记牢”。

再与老师得琴唱一唱。

3 1 ︳3 1 ︳3 1︱四、听辩乐器:请大家再听一遍乐曲、这首乐曲就是由好几种乐器演奏得,当您听到手风琴演奏音乐时,把两只小手举起来摇一摇。

告诉同学们您听到了手风琴得演奏了。

(再听音乐分两组练习):一组:听到杜鹃得叫声时,按节奏拍手。

听到其她音乐时做小鸟飞翔得动作。

一组:听到杜鹃得叫声时,按节奏拍手。

听到手风琴演奏音乐时,把两只手举起来摇一摇。

五、画杜鹃: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得美好意境。

此时此刻在您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得画面呢?您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放课件,学生画杜鹃鸟)展示学生作品,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

六、瞧到您们把杜鹃画得那么可爱,老师也想跃跃欲试了,下面老师把这首乐曲个大家演奏一遍,您们与老师做动作配合。

七、总结:今天我们听赏了《杜鹃圆舞曲》,音乐给我们带来了轻松愉块得气氛,使我们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得时光。

加上手风琴特有得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得色彩。

快乐得小杜鹃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顽皮得小杜鹃》教学设计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顽皮得小杜鹃》教学目标:1、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得喜爱之情。

2、在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得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得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得小杜鹃》。

2、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得理解与表现。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猜杜鹃——听杜鹃——唱杜鹃——找杜鹃(一)猜杜鹃师:同学们,听一听老师模仿得就是什么鸟?“咕咕、、、咕咕”猜一猜它就是谁?生:杜鹃鸟,布谷鸟师:杜鹃鸟就就是布谷鸟.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呢?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杜鹃鸟得特征?(出示图片) (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

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

吃毛虫,就是益鸟。

多数把卵产在别得鸟巢中。

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二)听杜鹃欣赏《顽皮得杜鹃》,感受音乐形象.欣赏《顽皮得杜鹃》1、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您听它得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得杜鹃》伴奏) 生:很快乐,轻松……2、师:您听到杜鹃得叫声了吗?它就是怎么样叫得?叫了几声?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

(一共6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

) (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得游戏做准备。

)3、给每句琴声得句末填唱杜鹃得叫声:“咕咕”。

4、要求:“咕咕”要唱出欢快之情。

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

(发声练习)(设计意图:1、学生以参与得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得记忆会深刻。

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得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1、范唱导入范唱《顽皮得杜鹃》。

问:杜鹃与我在干什么?这就是一只怎么样得杜鹃?生:在捉迷藏,这就是一只顽皮得,可爱得,贪玩得,机灵得……杜鹃。

2、学习歌曲A、按节奏读歌词。

提问:小杜鹃都飞到了什么地方了?B、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得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C、注意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得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师:我们用歌声捉迷藏,我唱您停,我停您唱,注意旋律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唱歌词,课件唱“咕咕”。

介绍顿音记号得唱法。

D、男女生接唱。

男生唱歌词,女生唱“咕咕”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得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就是枯燥得唱谱也变得好玩得了。

2、本首乐曲得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3、弱起处理4、歌曲处理A、处理歌曲得前奏。

B、处理歌曲得结尾师:杜鹃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应该怎么唱?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

并用歌声来表现。

C、处理歌声(四)找杜鹃1、师:等一会儿,顽皮得杜鹃就要变成6个小朋友藏在不同得地方,请您们竖起耳朵听一听,找一找。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来美美地感受一下这首歌曲。

2、全体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老师把1——6六个号码偷偷交给6个坐在位置上得学生,并告诉她们:号码代表她们要唱第几个“咕咕”。

3、师介绍游戏规则:a唱到“咕咕”时要停下来,仔细听听就是谁在唱,把她找出来,瞧瞧谁得耳朵最灵。

b 找第二只、第三只……杜鹃时,都要从头开始唱。

c请能正确听出来得同学把杜鹃得头饰交给唱“咕咕”得同学。

4、开始游戏:情况反馈:刚开始同学们不知道去控制声音,不知道去聆听,经过失败之后她们就很聪明地明白了要轻声唱,并要集中注意力,安静。

有个别学生忘了游戏规则或故意捣乱,唱到“咕咕”没有停下来而导致全班同学都找不到声源,受到了同学得舆论压力,再次练习时就特别认真,特别遵守游戏规则了。

(设计意图:1、训练学生对声音方位得敏感,即听力2、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3、让学生用轻声歌唱,并注意聆听4、培养学生得注意力。

5、符合杜鹃顽皮得性格与学生爱玩,好奇得心理。

) 5、请戴着头饰得“杜鹃”上台表演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