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快递-亏损抢占中国市场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的年增长速度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20%的水平,这个速度超过了同期GDP平均每年8%的两倍。
2007年我国快递行业的收入达38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5%,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
中国物流业全面开放之后的2006年是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物流业的一年。
国际四大快递公司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UPS、荷兰TNT以及德国DHL开始选择以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TNT以1.35亿美元收购华宇物流,联邦快递4亿美元收购天津大田。
四大巨头占据了中国国际速递市场80%以上的份额。
2007年3月,联邦快递正式进入国内快递市场,至此四巨头都已介入国内快递业务。
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快递市场规模在530亿元左右,增长速度在30%左右。
这不由得他们不动心。
据AT Kearney数据,国有、民营、外资三类快递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5%、27%和18%。
最大的民营快递顺丰公司营业额去年达43亿元,第二位的申通超过40亿元,北京的宅急送超过11亿元。
而外资中,DHL通过与中外运的合作,在大中华区占据高达32.7%的份额,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联邦快递(23.7%)、UPS(13%)、EMS (13.4%)以及TNT(8.1%)。
联邦快递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2亿元。
目前四大外资公司已经垄断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
国际快递联邦快递简介联邦国际快递位于美国田纳西州,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国际快递速递运输公司之一,致力于提供快捷可靠的国际快递速递服务,前往全球220多个国家及地区。
联邦国际快递运用覆盖全球的航空和陆运网络,确保分秒必争的货件可于指定日期和时间前迅速送达,并且设有“准时送达保证”。
FedEx国际快递专门为全球客户及企业提供全面的运输、电子贸易和商业服务。
国际快递FedEx年营业额达到360亿美元,旗下多家公司虽然彼此竞争,但全部归于享誉市场的“国际快递联邦快递”品牌下统一管理,致力于提供综合业务应用方案。
FedEx国际快递屡次获选为全球最受推崇和信赖的雇主,旗下28万多名员工和承包商均以“绝对、正面”的态度,秉承最严格的安全、道德和专业标准,并且以满足客户和社区的需求为本。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
创立时间:1971年服务范围:220个国家及地区员工数量:全球约14万名员工运输能力:每个工作日约330万件包裹机队:677架飞机,包括:空中客车A300-600:47架空中客车A310-200/300:62架ATR 72:11架ATR 42:29架波音727-100:15架波音727-200:94架波音DC10-10:25架波音DC10-30:17架波音MD10-10:41架波音MD10-30:6架波音MD11:58架西斯纳208A:10 架西斯纳208B:243架福克F-27:13架地面运输:大致有44,000辆专用货车联邦快递欲亏损三年抢占中国市场2007-2008年联邦快递价格连降三次,2008年9月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上升,以至于人力和设施都显得紧张。
按业内人士的估算,其国内快递出票量较降价前增加了4倍。
在中国、印度、英国、加拿大四国同比仅增长10%,价格也有微幅上涨。
中国的民营快递公司们预计,5年内,外资将垄断中国市场。
猛降价源于定错位?2007年6月,已在国际快递市场获得稳固优势的联邦快递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入中国的国内快递市场,然而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它的生意显得有些冷清,即便在提速和扩大服务范围后也“没有明显起色”。
联邦快递一直看好中国的国内快递市场,为了进军这一市场,该公司2006年1月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合作伙伴大田集团在合资企业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的50%股份,以及大田集团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这些资产分布在国内89个地区。
随后,联邦快递在杭州萧山机场设立了中国区转运中心,租用民营奥凯航空公司的三架货机运营其国内航空货运网络。
最初,联邦快递将自己定位在国内快递的高端市场,主要运输高附加值产品,针对的是需要较高时效性和可靠性的客户。
与之相适应,联邦快递实施了高价策略,其服务价格远高于国有的邮政EMS和以低价著称的民营快递公司。
以上海-北京线路为例,联邦快递“次早达”服务收费为2公斤起价135元,“次日达”起价为90元。
而民营快递公司顺丰速运的费用是每公斤20元、每超过1公斤增加10元,邮政EMS的价格是每公斤26元、每超过1公斤增加12元。
联邦快递的中国国内快递服务分为“次早达”、“次日达”和“隔日达”三种,服务范围覆盖占中国经济总量90%以上的地区,其中“次早达”面向国内30多个主要城市,后两项业务则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高价策略实施后,联邦快递的销售人员发现,大部分客户对高价并不认可。
现阶段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几乎不分层次,所谓的高端市场非常有限。
由于大量低成本的民营快递活跃在市场上,绝大部分客户已经习惯于使用低价格的快递服务。
在服务质量和时效能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价格成为快递客户最重要的决策因素。
意识到自己最初的定位和实际的市场状况存有差距后,联邦快递展现了跨国公司灵活务实的一面。
2007年10年、2008年年初和6月,联邦快递接连实施了三轮降价,尤以第三轮降价最为猛烈,很多线路的降价幅度超过40%。
目前,联邦快递国内快递业务的价格已经低于邮政EMS,与民营快递不相上下。
例如,其“次早达”服务上海到北京1千克起价为21.6元,“次日达”18元,与去年6月份的资费相比降价幅度超过70%。
邮政EMS上海到北京“次早达”1千克货物收费约30元,民营天天快递公司的价格为15元。
巨头反应平淡“我们与联邦快递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有区别的,”TNT中国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反应较为平淡,“国内快递业务并非我们的重点业务。
”该人士表示,“通过其完善的陆运网络为中国客户提供经济实用的公路运输服务”才是TNT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而DHL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办公室的一位人士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DHL的客户都是全球性的,其在中国的主要业务也是为全球客户在中国的业务提供服务的”。
并且“DHL提供给客户的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而“快递业务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我们不太方便评价竞争对手的行为,”美国联合包裹运输公司(UPS)中国区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只能说我们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并且“目前看来一切正常”。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快递运营商,中国速递服务公司(下称EMS)的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别的企业怎么降价是它们的事情,我们肯定不会参与‘价格战’。
”行业恐慌联邦快递发起的凌厉降价攻势,让那些规模更大的老牌对手惊诧而又恐惧。
邮政EMS总经理袁国利对本报坦陈,联邦快递的价格对EMS形成了很大压力。
由于成本上涨,市场本应适当提价,但联邦快递却让价格走向了相反方向。
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一位高层说,如果联邦快递的低价策略长期实行,5年内国内快递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外资快递公司将取代本土企业,主导国内快递市场。
2008年上半年,顺丰速运亏损2000万元,这在该公司15年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2007年,中国快递市场的产值约400亿元,邮政EMS和顺丰速运的收入分别超过90亿元和40亿元,远超联邦快递1.35亿元的国内快递营业额。
短期来看,联邦快递大幅降价带给对手们的冲击,主要是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市场份额的迅速流失。
他们担心以联邦快递为先锋的外资企业主导国内快递市场后,邮政EMS和民营快递公司会遭遇生存危机。
尤其是对于力量单薄的民营快递而言,联邦快递的降价让身处困境的它们更加恐慌,部分原因是在联邦快递的低价政策和“拉拢”下,已经有一些重要的大客户流向了后者。
业界更大的担心是,联邦快递通过亏损扩张获得国内快递市场主导权后,会像其在墨西哥和埃及市场那样坐地起价,将整个行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实力悬殊中国快递市场无疑已经成为一块大蛋糕。
2000年至2007年,我国快递业务年均增长达到30%,去年市场规模达500亿元。
最大的民营快递顺丰公司营业额达到43亿元,第二位的申通超过了40亿元,北京的宅急送超过11亿元。
此外还有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取得了500万元到15亿元不等的良好业绩。
与之相比,联邦快递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2亿元,却为何让营业额已经数十亿元的国内快递公司如此紧张?联邦快递的竞争实力不需多言。
国航董事长李家祥曾公开了这样两个数据,联邦快递在全球有660多架运输飞机,而中国的纯货机加在一起才20多架。
联邦快递从事国际快递的主干线运力均为自主班机,更有属于自己的专业飞机网络和大型转运中心。
而国内所有民营快递企业即使联合起来,也买不起一架像样的飞机,只能停留在租机、包机阶段。
有国内快递企业负责人抱怨说,联邦快递在国内租用奥凯的货机,价格从每小时2万元抬到5万元,“这是哄抬物价”。
强大的国际背景,雄厚的资金支持,正是联邦快递让国内快递企业害怕的原因。
产业安全随着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物流供应链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产业,甚至一国经济命脉的重要力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快递物流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安全性的判断绝不仅仅看市场份额,更要看对物流资源与网络的控制。
目前美国联邦快递在我国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220个城市 并计划未来几年再增加100座城市;欧洲DHL已经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8个城市。
TNT并购民营企业华宇后,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公路运输网。
目前四大外资公司已经垄断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
从国际快递企业进入中国的步骤来看,已经经过了第一阶段——合资,建立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第二阶段——独资,加大对国内企业收购,建立中国境内的物流网络;现在进入了第三阶段——低价倾销;随后会进入第四阶段——提价。
通过这样四个阶段达到对市场的垄断。
政府作为“解决问题最终只能靠政府”,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快递工委秘书长刘建新表示。
然而,这正是让许多民营快递企业所困惑的,究竟应该哪个部门来管这件事?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去找工商管理部门。
按《价格法》以及《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应该由价格主管部门来管。
这其中的价格主管部门应该是国家发改委市场价格监管司。
依照《反垄断法》,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都有管理职责。
而按照国务院职责划分,国家邮政局负责行使行业监管职能。
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是在国家没有优惠政策、银行不给发放贷款,四处碰壁、到处磕头的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与中国相比较,美国、欧洲这些成熟市场对本土企业的保护性则很强。
联邦快递在争夺欧洲市场时,由于欧洲本土的快递企业有良好的保护模式,曾使其连续亏损超过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