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的分类反思评课稿刘先平

角的分类反思评课稿刘先平

角的分类
㈠教学内容:
P41 例二、例三,练习五有关习题
㈡教学目标:
(1)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2)理解各种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正确的将角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⑶重、难点:
(1)并且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2)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过程设计
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一) 1.出示一组图形.
一共六个图形(角)哪个你最熟悉?
生A:对第2个和第5个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学过是直角,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是直角的?怎么样准确的知道它是一个直角呢?(根据回答提示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
2.认识直角
介绍一副三角尺的两个直角。

并且板书:90度的角是直角。

(说一说你身边的直角)
3.认识锐角、钝角、平角
比直角小,也就是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

生B: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问:是不是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呢?
探究:出示活动角让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沿着这条边绕顶点慢慢旋转,当活动角的两条边拉成一条直线后,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问现在还是钝角吗?
介绍平角:
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是180度。

反问:平角它是一条直线吗?
(注意平角与直线区分)
那既然这样的角不叫钝角,我们把什么叫做钝角呢?
板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4.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1平角=2直角)
5.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2)教师画图.
让学生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知道了周角的画法.
(3)学生操作.
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4)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
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5)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
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6)你能把学过的几种角按照角的大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吗?
二人讨论后得出: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二、反馈:
(1)观察周围哪些平面上的角是锐角或钝角?(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红领巾有两个锐角,中间的角是钝角……)
(2)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是什么角?
35°96°45°135°90°170°89° 360°
三、巩固反馈
3.回答.
(1)80°角与( )°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 )角.
(3)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 )角.
4.判断正误.
(1)直角总是90°.
(2)锐角都小于90°.
(3)大于90°的角叫钝角.
(4)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5.练习五第4题,做在书上.
四、小结
1.你认识了哪些角?
2.什么是钝角,平角,周角?
3.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五第5~6题.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这次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上还存在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是很清楚。

2.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讲得太久。

3.认识各种角的同时学生对各种角的探究时间不够。

4.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
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做的还有待提高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5.课堂上出现一个不完全周角的概念,可以不介绍。

对学生太难理解。

6.语言不够精炼。

总之,要上一堂好的课,目前我还做的不够,争取做的越来越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评课稿
角的分类这一节是建立学生二年级已经掌握基本角的情况下再做进一步的学习。

总体来说有优秀的一面,也有自己需要改正的一面。

1.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动起来了,课堂较活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基本也用起来了。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现在能有意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3.基本完成教学重难点。

需要改进的有:
一、有些知识介绍的不清楚。

针对个别知识点讲解的很繁琐.
二、角的分类完成后,学生在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

三、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点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
希望自己以后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有些知识学生一旦提到,可以给学生作进一步讲解,比如:不完全周角。

五、既然学生自己做了一个活动角,不妨让学生上台展示角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面语言还需精炼,不能拖泥带水,是什么就是什么,给学生明确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