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模板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模板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工程共有分离式隧道两座, 其中: 兰头隧道左洞长
200m( 含明洞10m) , 右洞长235m( 含明洞10m) ; 塔石岭隧道左洞利用原53省道( 丽浦线) , 塔石岭隧道右洞长1105m( 含明洞
10m) 。

隧道设计均为左右分离式, 兰头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30~35m, 塔石岭隧道左、右线中心相距40m。

兰头隧道左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55m, Ⅲ类围岩42.5m, Ⅳ围岩102.5m; 右线隧道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79m, Ⅲ类围岩10m, Ⅳ类围岩146m。

塔石岭隧道右洞围岩类别为: Ⅱ类围岩154m, Ⅲ类围岩81m, Ⅳ围岩870m。

左右线隧道相距较近, 洞口施工时要采取弱爆破、设立防护网、临时限制左洞通行的方法, 保证行车安全和防止飞石破坏既有的道路、房屋等设施。

二、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本隧道情况, 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的技术措施, 用风钻及台车打眼, 装载机配合自
卸汽车出碴。

采用TZ系列子午加速式轴流通风机, φ1350mm软管压入式通风。

砼集中拌和, 罐车运送, 泵送入模, 可调整体式模板台车进行二次砼的衬砌。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 针对不同围岩类别, 分别采取以下施工方案:
1、对于Ⅱ类围岩( 除过明洞段)
对于明洞段, 先按设计开挖, 开挖采用风钻打眼, 岩石开裂机松动岩石, 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碴。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明洞砼的浇灌、回填土的施工, 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对于洞中的Ⅱ类围岩, 临时加固措施为: 管棚注浆+Φ25中空锚杆( 长3.5m, 间距0.75m×1.0m) +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25cm+16#工字钢拱架( 间距0.75m) 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2、Ⅲ类围岩( 中风化岩层)
主要采取风钻打眼, 正台阶法开挖。

拱部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用Φ22超前钢筋砂浆锚杆加固( 长3.0m, 间距1.2m×1.2m) +Φ25中空锚杆(长3.0m,间距1.2x1.2m)+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15cm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仰拱及C30钢筋砼二次衬砌。

3、Ⅳ类围岩
采取用Φ25普通砂浆中空锚杆加固+Φ6.5钢筋网( 15cm×15cm) +喷射砼厚10cm作为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完成后, 进行监控量测, 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 及时进行防水层及C30砼二次衬砌。

洞内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

三、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
-1、核对图纸和补充调查
( 1) 在施工前对图纸、资料等进行现场核对, 并作补充调查, 调查核对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钻探图表、以及隧道进出口位置和其它相关工程的情况。

图纸审核实行三级审核原则, 即由公司施工技术科、项目部总工和施工队技术负责人三级审核, 对图纸中发现的问题, 立即反馈
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更正或确认。

( 2) 调查核实水、电、交通运输及通讯设施可资利用的情况, 当地生产、生活、劳动力能够供应的情况。

( 3) 调查收集当地气象、水文资料。

-2、施工测量
( 1) 严格按JTJ063-85《公路隧道勘测规程》洞外控制测量的
有关规定进行测量, 以便确定工程构造物的精确位置, 并将采用的
方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施工前的平面复核和控制测量将由公司精测队进行, 施工中测量由隧道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操作并由项目总工定期复测。

( 2) 根据合同图纸和有关勘测资料, 对交付使用的隧道中线
桩、平面控制三角网基点桩、以及标高控制的水准基桩等, 进行
详细的测量检查和核对, 并将测量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

如有错误, 在修正后, 再进行测量和施工放样。

( 3) 根据施工需要, 设置必要的加桩, 并明确标出用地界桩、路面和排水沟中心标桩、辅助基准点、以及其它为控制正确放线的水平和垂直标桩。

( 4) 隧道每个洞口设立中线标点及两个以上的后视点和两个水准点。

并进行联测, 核对其是否达到精度的要求。

( 5) 隧道中线和高程, 符合JTJ063-85中的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贯通误差的规定。

( 6) 对加设的基准点和控制桩均埋设为砼桩, 并做好一切基准
桩和测桩的保护工作。

如遇损坏、遗失、位移等情况, 立即报告
监理工程师, 及时予以恢复。

-3、施工场地的准备和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