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7分)篁.()冽.()坻.()缀.()翕.()怆.()邃.()佁.()谪.守()霪.雨霏.霏()()岸芷汀..兰()()樯.倾楫.摧()()浩浩汤.汤()阴风怒号.()琅琊..()环滁.()晦.明()伛偻..()觥.筹()林霏.()飞沙走砾.()廿.二日()燕.地寒()呷.浪之鳞()曝.沙之鸟()泉而茗.者()金樽.()投箸.()突兀.()大庇.()岑参..()狐袭.()布衾.()己亥.()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30分)1、如鸣.佩环()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潭中鱼可百许.头()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隶.而从.者()()7、增其旧制.()8、前人之述备.矣()9、沙鸥翔集.()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1、醉翁之意.不在酒()12、泉香而酒洌.()13、负.者歌于途()14、树林阴翳.()15..、局促...一室之内()16、土膏.微润()17、娟然如拭.()18、泉而茗.者()19、红装而蹇.者()20、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1、结庐..在人境()22、问君何能尔.(.).23、直挂云帆济.沧海()24、秋天漠漠向.昏黑()25、瀚海..阑干百丈冰()26、落红.不是无情物()三、用课文原句填空。
(13分)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9、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10、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40分任做一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4分)(1)悄怆幽邃()(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4)潭中鱼可百许头()(5)以其境过清() (6)不可名状()(7)伐竹取道()(8)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7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1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7、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2分)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抓住小石潭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2分)10、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2分)11、读了第2自然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2分)1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2分)13、理解填空。
(4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分)15、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2分)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2分)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3分)(二)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然则..:②去国..怀乡:③南极.潇湘:④连月不开.:19、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10分)20、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4分)2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2分)22、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2分)23、翻译画线的句子。
(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24、“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4分)25、“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4分)26、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27、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4分)第六单元周周清参考答案一、1.huánɡlièchízhuìxīchuànɡsuìyǐzhéyínfēizhǐtīnɡqiánɡjíshānɡháolánɡyáchúhuìyǔlǚɡōnɡfēi 1.lìniànyānxiāpùmínɡzūnzhùwùbìcénshēnqiúqīnhài二、1、使动用法,使……鸣响2、动词,成为,变成水中高地3、表约数,来4、……的样子5、使……凄;使……寒;深6、作为随从跟从7、规模8、详尽9、栖止10、做太守11、情趣12、清13、背负东西14、遮盖15、拘束16、肥沃17、擦18、烧茶19、骑驴20、湿遍21、构筑房舍22、这样23、渡24、渐近25、沙漠26、花三、①悠然见南山②直挂云帆济沧海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千树万树梨花开⑤愁云惨淡万里凝⑥化作春泥更护花《小石潭记》参考答案一、1.(1)忧伤(的样子) (2)像蛇一样(3)离开(4)大约,大概 (5)凄清,冷清清(6)说出 (7)砍(8)呆呆的样子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3)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4)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5)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6)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7)(鱼)时而静止不动,时而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C4.D5.B 6.C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 幽静。
(1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0.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感受即可)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12.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只要按照以上意思答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3.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14.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5.答案不唯~:写出相连的两句写山水的古诗词2分,能合理赏析3分。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