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工业电视系统功能要求(并不限于此)6.1.1.1 远程图像传输及控制功能监控前端的图像视频信号由主干交换机至图像管理存储服务器,采用光纤或网线为传输介质。
本系统应留有与成都控制中心的接口,接口的类型设计联络会上确定。
控制中心局域网中的授权用户可通过系统软件远程调用本电站的监控画面,并能根据监控需求灵活切换到任意一个监控现场。
6.1.1.2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应支持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权限、授权认证管理。
系统应支持用户的创建、修改和删除,能保存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登录名、密码、权限分组、联系信息、部门所属等。
系统应支持权限设置,用户的权限分为系统权限和设备访问权限,系统权限限定用户对软件系统的访问、操作权限,设备访问权限规定了用户对系统设备的访问、操作、控制权限。
设备访问权限支持多级分级,权限等级限定用户对设备争用时的仲裁机制。
例如:当同时有几个用户提出请求要控制某个摄像机的时候,系统将自动根据它们的权限级别进行仲裁。
系统提供管理员用户组权限模板和普通用户组权限模板,供添加新用户或用户组时复用;支持将一个现有用户或用户组的权限,复用给新建的用户或用户组,并可对复用过来的用户权限进行修改,简化权限分配操作。
对每一个用户的注册、登录、退出、所有操作记录(例如对前端设备的启动、关闭、重启、参数修改、软件升级等操作和控制)进行记录、审计跟踪。
当系统发生安全事件时,用户操作审计功能能为事件原因的追溯提供帮助。
用户的关键行为作为关键数据,不允许修改。
6.1.1.3 用户分组功能系统应可以将用户根据权限编成不同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可对指定的摄像机具有权限,这些权限包括监看实时视频、回放视频、操作云台、处理告警等,用户的权限继承用户组的权限,而又不受此完全约束,用户可以具有组内其他用户所不具备的权限或者限制。
6.1.1.4 画面显示可实时显示高质量的图像;支持画面小、中、满屏显示;支持单画面、四画面、九画面、十六画面及大小组合画面显示方式。
监控视频窗口可以显示实时的监看视频,同时可以显示存储的外来图片、外来视频、存储的视频。
当发生报警时,在窗口外框按报警级别闪烁不同色彩的边框,在窗口内显示报警信息。
图像亮度、色度、对比度及灰度可调。
能实现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实时显示。
6.1.1.5 画面切换系统软件支持自动及手动画面切换。
用户可以对监视画面作任意的切换,可以切换任意一台摄像机的视频到监视器画面,也可以切换其中一台摄像机视频到任意监视器显示。
6.1.1.6 画面轮巡监视器巡视操作员可随时为巡视定义输出巡视的位置点。
通用巡视可建立多个巡视以随时调用到监视器上。
每个巡视有多个视频输入的位置,每个位置还包括一个独立的驻留时间、目标(预置场景)和一个辅助触点动作。
巡视可正向或反向运行。
同一个视频输入和/或同一台摄像机的预置场景可多次插入到巡视中。
6.1.1.7 摄像机P/T/Z控制及辅助操作提供摄像机镜头方向控制功能:可以实现八个方向的控制与锁定、三个镜头调整功能;提供基于视频窗的控制功能:通过鼠标在视频窗内的拖拽和点击,实现摄像头的居中、水平、垂直、变焦,以及监看窗口内图像的放大、缩小和满窗口显示。
支持灯光/雨刮/除雾等多个辅助开关的控制。
6.1.1.8 预置位功能可为摄像机设置多个预置位,作为巡视的扫描点。
可为摄像机设置多个巡视方案,每个巡视方案中可以包含多个预置位。
6.1.1.9 画面信息添加处理在监控画面上支持中文、英文信息在监看画面的叠加显示;可在监视的画面上叠加与该通道相关的信息:摄像头名称、状态、每秒帧数、码流、录制状态、报警信息、移动侦测、音量;支持日期时间的叠加显示,可任意指定日期时间的显示格式。
6.1.1.10 系统录像功能系统在本地端录像的同时还可以同步实时将视频信号通过网络上传输,在网络上进行实时监视以及访问录像文件,进行录像回放、备份等操作。
图像管理存储服务器完成对所有监控点的录像存储,要求数据保存周期不低于1周。
系统录像具有五种方式:(1) 定时录像:系统管理员可以设定时间段对监控前端的某个摄像机(可设定)的图像进行定时录制。
(2) 动态检测录像:系统管理员可以设定当某个摄像机检测到动态图像时是否进行录像,也可以设定各个摄像机录像的优先级。
(3) 报警自动录像和画面切换:支持报警探测器接入(支持报警输入和报警输出,可以将报警系统整合进入监控系统),并能实现报警联动,立即显示在监控终端显示器上。
系统管理员可以设定当报警发生时是否进行报警录像。
当报警探测器或视频动态检测有报警发生时,自动进行录像,直至报警解除。
不同监控前端的报警可同时录像,同一监控前端有多个报警同时发生时,系统录制高优先级的报警图像,若优先级相同则录制最先检测到的报警点图像。
(4) 手动录像:系统管理员可以设定对某个固定监控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像,或对各监控点进行轮视录像。
(5) 客户端手动录像:当客户端对某个前端进行监控的时候,通过管理中心的授权和认证,可以选择是否录制当前监控图像。
图像数据保存在该监控终端微机的硬盘上6.1.1.11 录像检索及回放功能(1) 用户可按时间、日期、摄像机编号等方式对录像数据进行检索,可以打印所需的图像。
(2) 系统还可以根据事件进行检索,将报警事件、标签文字等作为检索的依据,快速实现存储资料的检索。
同时,系统支持智能分析检索,更方便的实现闯入特定区域、人物越线、物品搬移等智能检索功能。
(3) 录像硬盘空间:录像硬盘空间管理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自动循环覆盖的方式,即剩余硬盘空间到达设置界限时,系统自动删除距当前时间最久远的一天的录像文件;二是停止方式,即硬盘满时停止录像,并立即发出友好提示,并建议用户进行如何的操作。
(4) 录像文件备份:可以将需要的录像文件从网络上下载到微机硬盘上,或在录像回放的时候对某一时间段的图像重新录制。
(5) 录像文件删除:可以随时将没有保存价值的录像文件手动给以删除。
(6) 录像资料不能随意被剪接、篡改。
(7) 文件回放检索方便,单/多屏回放模式,可对选定图像进行放大、移动、亮度调节。
(8) 系统画质增强、抓取及存储所抓取图像等处理。
(9) 具播放/快进/快退/上切/下切/单步播放/暂停功能,用户可直接拖动播放滑块调节播放进度,回放速率可在正常速率、二倍速、三倍速、半速、1∕3速五种不同播放速率间进行切换调。
(10) 预览具有多种显示模式。
6.1.1.12 记录和打印(1) 记录和打印功能应包括:1) 各类操作记录(包括操作人员登录/退出、系统维护、设备操作等);2) 各类事故和故障记录;3) 各类异常报警和状态变化记录;4) 报表记录;5) 各种记录、报表及曲线打印(由运行人员在控制台上选择并控制打印机打印);6) 报表的幅面应能满足A3/A4幅面的要求。
报表的数量及格式应满足用户要求。
报表的格式将在设计联络会或软件合作开发中确定。
(2) 上述记录报表应能自动分类,分类类别需有:按时间分类;设备范围;除上述类别外,如发包人认为需要增加其他类别,承包人应予满足。
(3) 维护和开发承包人提供的交互式画面编辑工具和交互式报表编辑工具具有操作方便灵活的特点及用户能够增加自定义图块或图标的手段,应能直接输入中文,画面及报表中的动态数据项与数据库连接应能通过鼠标进行。
6.1.1.13 培训功能控制系统应具有操作、维护、软件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功能。
在培训软件运行时,起初始信息应来自控制系统,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如对某设备进行操作,相应的培训程序被启动,对运行和操作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但不能影响正常的监控过程。
6.1.1.14 特殊防护能在水电厂环境内可靠运行,不受强电磁场和各类电磁噪声的干扰。
能连续工作和防雷击。
所有的防护壳体及电路板经过防潮、防霉、防盐雾处理,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6.1.1.15 辅助功能(1) 辅助灯光控制可控制辅助灯光(红外灯等)的开关,绑定摄像机的外罩,实现同摄像机同步转动。
(2) 报警显示模式用户可为每个视频输出选择报警显示模式。
1) 保持方式:显示第一个报警直到被清除,以后发生的报警按顺序排队。
2) 顺序方式:顺序显示多个报警,每个显示—定时间。
3) 顺序与显示方式:显示第一个报警在—台监视器,直到报警被清除。
其它报警按顺序显示在下一台监视器上(报警都处于激活状态)。
4) 块保持方式:报警显示在一组连续的监视器上。
一个块最多可有16个连续的监视器,可定义多个块。
5) 块顺序方式:报警按顺序显示在连续的监视器上。
一个块最多可有16个连续的监视器,可定义多个块。
(3) 状态输出系统状态输出、并行打印口及RS-232口可通过编程输出所有报警事件的出现和清除以及视频丢失事件、电源状态和显示在监视器的信息。
报警信息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视频输入编号和报警状态。
视频丢失信息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视频输入编号、视频丢失、同步丢失和检测模式。
(4) 内部视频丢失检测提醒用户视频输入出现部分或全部丢失的情况。
高级的检测电路可检测每路视频输入是否丢失视频同步或丢失25%,50%或75%的视频信号。
(5) 报警清除方式用户可为每个视频输出定义报警清除方法。
1) 确认方式:只有在操作员手工确认报警后,报警才被清除。
2) 自动清除:在报警输入停止后20秒自动清除报警(如果还没有手工确认报警)。
(6) 电子地图具有多级电子地图,能将系统中的所有摄象机按区域划分,组织成各层,便于管理和操作。
6.1.2 后端设备功能要求(1) 图像管理存储服务器图像管理存储服务器应满足以下功能:1) 用户验证目录管理功能中心可对所辖管理的设备进行分级/分组管理;系统支持远程集中用户认证管理和分级(优先级)用户管理,提供用户帐号的添加、修改、删除、密码修改等维护操作;同一时刻操作,高级别优先级和平级别的冲突检测;系统允许每个管理员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设备或用户的管理,包括了设备和用户的添加、删除、属性修改、指定用户对设备的权限等。
2) 管理功能系统内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主控中心远程对前端设备配置;系统自动对网内设备校时,满足让每个设备同步运行;完成对所有操作,状态日志管理;检测视频通道状态。
(2) 图像监控服务器图像监控服务器应满足以下功能:1) 报警及电子地图管理报警信息的搜集;报警集中处理;报警时联动管理中心相应电子地图并闪烁提示;可自行添加绘制多幅/多级电子地图;可通过电子地图直接调用图像,授权并认可后可控制云台镜头;同一电子地图上的多个前端报警时显示主电子地图导航图;不同电子地图的多个前端报警显示多个电子地图列表;其它告警事件管理:用户可自定义系统中的视频丢失、镜头遮挡、移动侦测、硬盘故障、网络中断等告警信息的显示或隐藏。
2) 网络虚拟数字矩阵功能●浏览和控制:任意前端监控点的浏览和控制权限由用户和目录管理存储服务器控制,对于浏览和控制的权限修改不会影响用户本次连接或本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