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地基土载荷试验要点(一)基坑宽度不应小于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应注意保持试验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温度。
宜在拟试压表面用不超过20mm厚的粗、中砂层找平。
(二)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级。
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荷载设计值的两倍。
(三)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读一次沉降,当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四)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3.在某一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4.s/b≥0.06。
(b:承压板宽度或直径)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五)承载力基本值的确定:1.当p~s曲线上有明确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该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1.5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3.不能按上述二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m2,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中、高压缩性土可取s/b=0.02所对应的荷载值。
(六)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基本值的极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0,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现场载荷试验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千斤顶逐级对置于地基土上的载荷板施加荷载,观测记录沉降随时间的发展以及稳定时的沉降量S,将上述试验得到的各级荷载与相应的稳定沉降量绘制成P-S曲线,即获得了地基土载荷试验的结果。
静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通过载荷试验或旁压试验所测得地基沉降(或土的变形)与压力之间近似的比例关系,从而利用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来反算土的变形模量以及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
地基土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项基本的原位测试。
试验前先在现场试坑中竖立载荷架,使施加的荷载通过承压板传到地层中,以便测试浅部地基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土的力学性质,包括测定土的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以及研究土的湿陷性质等。
图4-8所示两种千斤顶型式的载荷架,其构造一般由加荷稳压装置、反力装置及观测装置三部分组成。
加荷稳压装置包括承压板、立柱、加荷千斤顶及稳压器;反力装置包括地锚系统或堆重系统等;观测装置包括百分表及固定支架等。
为积累资料,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承压板的底面积宜为0.25~0.50m2,对软土及人工填土则不应小于0.5m2(正方形边长0.707m×0.707m或圆形直径0.798m)。
为模拟半空间地基表面的局部荷载,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
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指导书2.6 原位测试(1)选择原位测试方法应根据建筑类型、岩土条件、设计对参数的要求、地区经验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可按本规范附录十五附表15采用。
(2)选用原则测试方法和布置原位测试时,应注意各原位测试间及其与钻探、室内试验的配合和对比。
(3)根据原位测试成果,利用地区性经验关系估算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时,应检验其可靠性,并与室内试验和已有工程反算参数进行对比。
(4)分析原位测试成果资料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对试验的影响,结合地层条件,剔除异常数据。
地基土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浅层平板荷载试验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测求浅部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它反映承压板下1.5~2.0倍承压板直径的范围内地基土强度、变形的综合特征。
本试验适于所有土层,也是动探、静探、标贯、十字板及旁压及等测试技术进行相关分析的基准性试验。
该试验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多用于大型工程。
试验理论基于土力学变形和强度理论,工程经验丰富、试验数据充分,经验丰富,测试成果可信度较高。
(1)试验设备:由加荷及稳压系统、反力系统、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a)加荷及稳压系统:由承压板、加荷千斤顶板、传力柱、油泵及稳压装置、高压油管、压力表组成。
承压板面积有1㎡、0.5㎡、0.25㎡几种规格,分别适于较软至较硬的土层(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
本试验承压板面积为0.5㎡(直径d为79.8cm),厚4cm的圆板。
加荷千斤顶100吨,油泵为大容量手摇油泵。
(b)反力系统:有堆载法与地锚法两种。
本试验采用堆载法。
整个反力系统荷载大于50吨。
(c)量测系统:用百分表(50mm行程)或位移传感器,磁力表座。
本试验由4支行程50mm的位移传感器与SP8型位移数显仪组成,观测方便,读数精确。
(2)设备安装(图2-1):(a)试坑直径应≥3d(d为承压板直径)。
(b)承压板底面与土层接触处应铺设厚约2cm左右中、粗砂,以保证承压板水平,并与土层均匀接触。
(c)依次安放千斤顶、传力板、支托工字钢,整个安装过程中一定要用水准尺操平。
(d)安放磁性表座托梁,托梁两支点距离应≥3d。
(e)在承压板边缘均布安放4 支位移传感器。
位移数显仪每个道数字均调至50mm以上。
(f)由于整个测试时间较长,因此试坑应采取防雨、排水措施。
图2-1 土体平板荷载试验装置示意图反力系统:1-加载材料;2-长1.5m,宽0.25m 的钢筋混凝土条形板铺设层(50 块),整体面积6m³3m;3-长6m,宽0.2m,厚0.25m 工字钢(7 根),组成反力系统底横梁;4-承台;5-承台钢筋混凝土垫层。
加荷系统:6-支托工字钢,长3m,宽0.2m,厚0.25m(2 根),垂直与底横梁放置;7-传力柱;8-千斤顶;11-承压板(圆板);13-手摇油泵;14-压力表;15-高压油管。
测试系统:9-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10-磁力表座;12-磁性表座托梁,两支点距离≥3d(d 为承压板直径);16-位移数显仪。
(3) 试验操作:(a)加荷标准:荷载按等量分级施加,加荷等级不应少于8 级,最大荷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两倍,每级荷载增量见表2-9。
(b)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第一小时按10、10、10、15、15min 观测沉降,以后时间每隔30min 观测一次沉降。
直到连续两小时内,四只位移传感器沉降量小于0.1mm / h 时,认为变形稳定,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c)终止试验(下列任一种情形的出现皆可);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出现环状张裂隙或土明显隆起;在某级荷载下,24 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总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比值(S/d)≥0.06;. 沉降量急剧增大,P-S 曲线出现陡降段。
满足以上任一种情形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表2-9 每级荷载荷载增量参考表(4)资料整理:(a)绘制沉降量S(mm)与荷载P(KPa)之间的P-S 曲线。
(b)承载力特征值fak 的确定: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当P-S 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强度控制法)。
当极限荷载能确定,且小于2 倍比例极限荷载,取极限荷载的二分之一(极限荷载控制法)。
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0.25 ㎡~0.50 ㎡,可取S/b=0,01-0.015 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荷载的一半(相对沉降控制法)。
.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c)计算变形模量E0(MPa):式中:P0 —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重(kN)。
若比例极限点不能确定,则取s/b=0.01-0.015 所对应的荷载P;S —与P 0相对应的沉降量(cm);μ—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5,砂土和粉土取0.30,粉质粘土取0.35,粘土取0.42。
I0—刚性承压板形状系数。
圆形承压板取0.785,方形承压板取0.866;d—承压板直径或边长。
(5)记录表格土的平板荷载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地点:编号:加载系统自重KN承压板面积m2千斤顶活塞面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21-200110 原位测试10.1 一般规定10.1.1 原位测试方法应根据岩土条件、设计对参数的要求、地区经验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选用。
10.1.2 根据原位测试成果,利用地区性经验估算岩土工程特性参数和对岩土工程问题做出评价时,应与室内试验和工程反算参数作对比,检验其可靠性。
10. 1. 3 原位测试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和标定。
10. 1. 4 分析原位测试成果资料时,应注意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方法等对试验的影响,结合地层条件,剔除异常数据。
10.2 载荷试验10.2.1 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浓度不应小于5m。
10.2.2 载荷试验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每个场地不宜少于3个,当场地内岩土体不均时,应适当增加。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应布置在基础底面标高处。
10.2.3 载荷试验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2试坑或试井底的岩土应避免振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并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走过0mm的砂垫层找平,尽快安装试验设备;螺旋板头入土时,应按每转一圈下入一个螺距进行操作,减少对土的扰动;3载荷试验宜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根据土的软硬或岩体裂隙密度选用合适的尺寸;土的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m2,对软土和粒径较大的填土不应小于0.5m2;土的深层平板载荷在压板面积宜选用0.5m2;岩石载荷试验承压板的面积不宜小于0.07m2;4载荷试验加荷方式应采用分级维持荷载沉降相对稳定法(常规慢速法);有地区经验时,可采用分级加非稳定法(快速法)或等沉降速率法;加荷等级宜取10-12级,并不应少于8级,荷载量测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5承压板的沉降可采用百分表或电测位移计,其精度不应低于±1mm;6对慢速法,当试验对象为土体时,每级荷载施加扣,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间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连读两小时每小时沉降量小于等于0.1mm时,可认为沉降已达相对稳定标准,施加下一级荷载;当试验对象是岩体时,间隔1min、2min、2min、5min测读一次沉降,以后每隔10min测读一次,当连续三次计数差小于等于0.01mm时,可认为沉降已达相对稳定标准,施加下一级荷载;7当出现下列情况这一时,可终止试验:(1)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2)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3)在某级荷载下24h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总沉降是不是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之比超过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