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律师职业准则

律师职业准则

律师职业准则
一、律师在执业机构中的纪律
律师在其工作机构应当遵守的纪律重点掌握两个内容:
1.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1)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14条规定,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执业,首先有利于律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如果一名律师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执业,各律师事务所可能将同一案件指派同一律师办理,违反律师不得同时代理同一案件双方当事人的规定;其次,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大量的工作。

(2)律师也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执业。

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律师事务所在业务范围上基本相同,从法律服务的角度看,可视其为性质相同的法律服务机构。

因此,《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14条也明确规定:“同时在一个律师事务所和一个法律服务所执业的视同在两个律师事务所执业。


2.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事务,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额外报酬或财物。

《律师法》第23条规定:“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定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

”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律师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15条也明确规定:“律师不得以个人名义私自接受委托,不得私自收取费用。


二、律师在诉讼与仲裁活动中的纪律
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维护法律职业廉正性的义务。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20条规定,律师不得以影响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为目的,与本案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员在非办公场所接触,不得向上述人员馈赠钱物,也不得以许诺、回报或提供其他便利等方式与承办案件的执法人员进行交易。

2.律师对裁判庭的真实义务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22条规定,律师应依法取证,不得伪造证据,不得怂恿委托人伪造证据、提供虚假证词,不得暗示、诱导、威胁他人提供虚假证据。

第23条规定,律师不得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或者其他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职务之便违反规定为被告人传递信件、钱物或与案情有关的信息。


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裁判庭能查明案件真相,做出正确裁判。

三、律师与委托人、对方当事人关系的纪律
这部分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1.律师的忠诚义务。

(1)律师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心尽职地根据法律的规定完成委托事项,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合法利益。

(2)律师不应接受自己不能办理的法律事务。

(3)律师应当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客观地告知委托人所委托事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不得故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不恰当的表述或做虚假承诺。

2.律师的服务信息传播规则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21条规定,律师不得向委托人宣传自己与有管辖权的执法人员及有关人员有亲朋关系,不能利用这种关系招揽业务。

这一规定的主要
目的,是保证有关律师服务信息的纯正性,避免因不当信息的传播损害公众对司法活
动的信任,避免委托人对律师能够取得的结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律师工作权限的划分原则。

(1)为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律师有权根据法律的要求和道德的标准,选择完成或实现委托目的的方法。

(2)对委托人拟委托的事项或者要求属于法律或律师执业规范所禁止的,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并提出修改建议或予以拒绝。

(3)律师应当在委托授权范围内从事代理活动,如需特别授权,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的书面确认。

律师不得超越委托人委托的代理权限,不得利用委托关系从事与委托代
理的法律事务无关的活动。

(4)律师应当恪守独立履行职责的原则,不因迎合委托人或满足委托人的不当要求,丧失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得协助委托人实施非法的或具有欺诈性的行为。

4.信息沟通原则。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31条规定,律师应及时告知委托人有关代理工作的情况,对委托人了解委托事项情况的正当要求,应当尽快给予答复。

5.不得任意拒绝代理和转委托义务。

(1)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为委托人代理。

(2)律师接受委托后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擅自转委托他人代理。

6.利益冲突规则
利益冲突规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1)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28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

同一律师事务所不得代理诉讼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偏远地区只有一律师事务所的除外。

这些规定的基本理由是:律师如果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担任代理人,将会导致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职责和忠诚于委托人的职责发生冲突。

以律师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为例子,如果律师同时为民事诉讼原告和被告担任代理人,则律师与原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也同被告存在秘密信息的交流。

按照忠诚于委托人的职责,律师应当利用从被告那里了解的秘密信息来为原告服务,但是这样将违反其对被告的保守职业秘密的职责,损害被告的利益,同时违反了忠诚于被告的职责。

反之,按照忠诚于委托人的职责,律师应当利用从原告那里了解的秘密信息来为被告服务,但是这样将违反其对原告的保守职业秘密的职责,损害原告的利益,同时违反了忠诚于原告的职责。

(2)律师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A.《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36条规定,律师不得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约定利益。

B.《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37条规定,律师不得与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权益。

C.《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35条第2款规定,律师不得挪用或者侵占代委托人保管的财物。

四、律师同行之间关系的纪律
这部分重点掌握律师的不正当竞争规则。

律师不得以下列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1.不得以贬低同行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等方式,招揽业务;
2.不得以提供或承诺提供回扣等方式承揽业务;
3.不得利用新闻媒介或其他手段向其提供虚假信息或夸大自己的专业能力;
4.不得在名片上印有各种学术、学历、非律师业职称、社会职务以及所获荣誉等;
5.不得以明显低于同业的收费水平竞争某项法律事务。

五、律师的职业责任
律师的职业责任,是指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执业活动中,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所应承担的各种责任。

律师的职业责任具体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和纪律处分。

六、律师民事法律责任
(一)律师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
律师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因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
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律师法》第49条规定:“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

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
律师追偿。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得免除或者限制因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
损失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17条规定:“律师因执业过错给律师事务所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律师民事法律责任的特征
根据律师法的规定,律师的民事责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是律师事务所。

律师法第23条规定:“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
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

”律师和委托人的委托关系,是通过律师事务所和委托人之间
的委托合同形式表现的,并且律师事务所对律师具有管理上的义务。

因此,律师违法
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首先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律师事务所的设立,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资本,因此较律师个人而言,经济基础更
加雄厚,承担民事赔偿的能力更强,更易使律师责任赔偿制度得到具体落实,维护委
托人的合法权益。

律师事务所在赔偿以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