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传统游戏

浅谈传统游戏

浅谈传统游戏“小船小船转了一个弯儿,小船小船摸了一下地……”“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伴着熟悉的童谣,我们的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儿时游戏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十分快乐。

随着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将我们一些传统的、宝贵的东西在丢弃。

传统游戏就是我们孩子的宝贵财富,作为一所乡村幼儿园,我们有效的利用乡村资源,将富有民族意味的、乡村特色的传统游戏项目结合起来,和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家长共同参与,共同挖掘,大胆地开展了幼儿传统游戏课题的研究与探索。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游戏具有的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并且种类繁多,简单易学,基本不受时间、场地和材料的限制.而且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童谣,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传统游戏不仅对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增强幼儿的体质和开发幼儿的智力有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的材料在我们农村垂手可得,不需要花钱购买,十分符合我们的要求。

《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我把它的促进作用大致规划为五点:其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在游戏时,幼儿只有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懂得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别人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作为集体成员,应该遵守那些规则,怎样学会与他人相处;如何学会在适当得失后与别人合作等等,都是在游戏中成功地进行社会性交往的关键。

很多传统游戏也为幼儿提供了和同伴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

并且很多游戏是合作性游戏,而且合作中有竟争,竞争中又有合作,幼儿在合作与竞争中还要遵守规则。

如:“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幼儿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又如:“小鱼网”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当小鱼的幼儿们行动要迅速,以免被抓。

再如:“一网不捞鱼”同样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合作好,动作、语言必须一致,当小鱼的幼儿们前面的要抓紧后面的并且行动要迅速,步调要一致。

其二,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

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玩一玩、乐一乐就可以了,游戏教学还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训练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以往我们都把这些寄托于书本上那些时髦的新游戏身上,而这些游戏往往需要很多买来的材料辅助才能开展,以至于一些游戏在农村根本无法开展。

其实我们的传统游戏也能帮我们完成这个任务。

例如:“跳竹竿”、“跳皮筋”、“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

又如:“摔方宝”、“打嘎”可以锻炼手眼的配合协调能力以及手臂肌肉力量的发展。

可见传统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也能够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其三,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的训练并不是只有在语言课上才能进行,传统传统游戏中也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童谣,这些儿歌也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语言。

如:游戏“炒豆豆”。

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豆豆,炒完豆豆翻跟头”。

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

如:游戏“一网不捞鱼”中的“一网不捞鱼,二网去赶集,三网捞一条小尾巴、尾巴……鱼”(尾巴二字可以任意重复多少次。

)幼儿在重复“尾巴”二字的过程中觉得乐趣无穷。

又如:跳皮筋“小宝贝”的儿歌小宝贝别哭了,擦擦眼泪上车吧,谁开车你二哥,谁打票你二嫂。

这些儿歌贴近幼儿生活,易于他们理解、接受,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其四,能促进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游戏中的规则能够约束幼儿的行为。

然而规则并非是单纯的限制、约束,而是为幼儿游戏服务的。

是积极的约束。

在活动中,幼儿为了玩得好,能够在活动中用规则自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的内在规则具有自然的约束力。

的确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就不能和同伴游戏,游戏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

例如“城门几丈高”,游戏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想再次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规则,如果幼儿不遵守就失去了参与下一次游戏的机会。

又如:游戏跳格子的活动规则是必须按数字顺序跳,跳时不能压到线或出格。

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者,判为失败。

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幼儿如不遵守规则就不能参加游戏。

再如:“一网不捞鱼”要求当鱼网的两个幼儿要遵守规则,必须说到最后一个字时才能捉,否则捉住也不能算。

这样久而久之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渐渐形成了与别人合作以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这些习惯也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以至于会影响他们一生.其五,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有着一颗永不满足,对什么都好奇的心。

这就驱使他们要去理解和驾驭周围的环境。

幼儿通过操作游戏中具体的形象和可知性的材料物品,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产生新的联想或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在指导幼儿跳房子过程中,我画出跳法的格子,并教给幼儿跳的方法,讲清活动规则。

幼儿在掌握了游戏规则和方法的同时也进一步认识了数的顺序,当他们了解到无论你怎样排数序只要能将1-9连起来,并保证能按顺序跳完就不违反规则时,就开动了他们的小脑筋想出了许多和老师不一样的画格子方法。

当他们玩腻了踢包跳时,又想到了把沙包夹着跳、用头顶着沙包跳、肩膀扛着跳、后背背着跳、单脚跳、双脚跳等多种方法。

又如:幼儿在玩游戏“跳井”时,要想把对方的棋子在最短的时间内逼入井内,就必须在玩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思考、总结经验才能取得胜利。

可见传统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传统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传统游戏,同时我们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游戏的教育价值。

使传统游戏真正服务于农村幼儿教育。

传统游戏:丢手绢花果山幼教中心左杨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大意。

2、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3、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歌曲:《丢手绢》2、手绢两条活动过程:一、出示手绢,欣赏手绢,引起幼儿兴趣。

1、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2、今天,我们要跟手绢一起做游戏。

二、学唱歌曲《丢手绢》。

1、教师先范唱一遍,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1)请小朋友听了歌曲后,猜猜我们要做的游戏是什么?(教师可轻轻地再唱一遍前两句:丢,丢,丢手绢。

)2)我们要怎么丢手绢,才不会让别人发现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3)如果我们把手绢放在别人的后面,大家能不能后面有手绢的小朋友?(大家不要告诉他)4)丢手绢的小朋友把手绢丢在一个小朋友的背后以后,接下去他应该怎么做呢?(去抓后面有手绢的小朋友。

快点快点抓住他。

)2、学唱歌曲《丢手绢》1)教师随音乐唱一遍。

2)幼儿跟着教师唱两遍。

3)分男女组唱。

三、游戏:丢手绢1、现在我们要玩丢手绢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首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当丢手绢,边唱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唱完儿歌前要把手绢放在一位小朋友的后面不能让她发现,并快速地抓住她。

其他小朋友原地围成圆圈坐下,一边拍手一边唱丢手绢的歌;小眼睛要看着前面,不能告诉其他孩子。

但是当你发现你自己后面有小手绢时你要马上拿起小手绢去追那个丢手绢的小朋友,而我们丢的小朋友要马上跑到那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去做好,如果丢手绢的小朋友被你捉住了,那就要请丢手绢的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个节目了。

2、游戏开始:1)先教师丢手绢,边玩边指导孩子。

2)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丢手绢的人,增强规则意识。

3、分两组玩游戏。

四、结束:这个游戏很好玩,等会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经验总结:传统游戏增强幼儿体质花果山幼教中心左杨传统游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有助于增强幼儿身体素质阳光、空气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孩子们感冒咳嗽的少了,免疫力增强了;空气的流动、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幼儿产生刺激,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阳光的照射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紫外线还能促使维生素D的正常吸收,促使骨和软骨的骨化和正常生长,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

于是,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宝”、“弹珠”、“夹弹子”等游戏,受到男孩子们的喜欢。

特别是“打宝”的游戏,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

调查中发现,孩子们有的是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是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

女孩子们则喜欢“跳皮筋”、“跳格”、“打沙包”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跳,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

边说边跳则可以锻炼跳的动作和节奏感,玩得快乐。

此外,玩沙、玩水、玩胶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每天除了在固定的主题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各种传统游戏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零散间隙时间。

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课间时有许多零散时间,可选择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

如“翻绳”、“转拉线陀螺”、“找东南西北”、“手指游戏”、“石头、剪子、布”等,使幼儿一日生活中减少排队、等待时间,使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由于孩子们的兴趣不同。

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进行锻炼,我园还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

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到户外、来到田园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玩各种家长们小时候也曾经玩过的传统游戏。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身心,促进了孩子们机体健康成长,而且家长们也找回了童年的乐趣,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其次,传统游戏种类繁多,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