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教学
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能力,变抽象为直观.事实上这也是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创新教育就是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12年有余,创新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纵观国内外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虽然各有侧重,但还是有着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努力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创新的源动力.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渴望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表达了有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愉快思考,快乐活动.
着力改变学生的意识,但教师主体的改变不大.创新依赖于人的主体性,它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同时,创新更是人的主体性的升华,是人的主体性表现到淋漓尽致的客观结果]3[.要创新就必须消除人的思维定势,而消除人的思维定势就必须进行主体反思.教师大多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他们通过研究导入,新授,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细节以求达到这个效果,同时也提出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也需要提高,但提出的策略落后,不能有效地实施,这对创新教育的有效落实产生一定的阻力.
研究意义
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积累,而人才的培养在于创新教育.研究这个论题是为了给中学教学的一线教师一些参考: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方程的教学活动?数学的教学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众所周知,方程在数学的知识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等式、不等式的基础之上,且方程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函数、线性代数以及高等数学做准备.中国的教育在改革,课程在改革,那么方程的教学也要改革,如今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方程该如何教学,这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方程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照亮道路.
新型教师的培养
教育的概念一般认为最早见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教
学活动的合作者,交流者.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培养新型教师势在必行.
要开展创新教育,教师本身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要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阻碍学生发展的政策、措施、方法.教师的反省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的推动力.教师需要反思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机制,管理方法,课堂气氛的控制.在课堂实施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多质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创新教师的培养途径可以是高等学府的师范生教育,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还可以是教师个人的学习应用.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知识,给自己充电,坚持终身学习的志向,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教师也要善于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的关系,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创新的基础
发明创造需要的不仅是灵感,还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样创新也需要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并能灵活的应用为基础,也就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传统观念对双基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双基”教育被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到了重新定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界定不应简单的看成量的积累,应着重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这也是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7[.
基础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如今认为它是多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是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需注重扎实学生的双基,采用变式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数学的双基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早在我国古代,方程就被应用于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以下我将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Learning to focus attention ,suspend judgment , and become reflectively aware of sensory input applies to all the senses ,and this awareness supplies the raw material for creative thinking.观察是创新的基础,是智力发展的开端,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没有发明创造,也就没有创新.事实上观察的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程度,观察的越深刻,越容易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鼓励学生多想,多思.观察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想法,此时需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众所周知,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全部正确,当学生的想法出现偏差,教师不能直接的打击学生,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发现
出现偏差的原因,什么地方出现偏差,以及再次鼓励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再次,练就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质疑,保持并强化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和不同的看法.经常性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在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吸收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展思维的广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单元,章节,以及解题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统摄能力.
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社会在进步,促进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技术走进了中学课堂,这也是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在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方程历史发展的教学,突出我国数学对方程发展的贡献,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以提炼出关于方程教学的知识点,用多媒体更加直观、具体的加以表达,学生易于理解.
几点建议
扎实双基,为创新创造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知识再生的过程,在数学的教学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甚至是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发现新知识.创新意识与双基训练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才能形成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培养新型教师,教师需要自醒,反思,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去发挥创新意识.因时制宜的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置一系列承上启下的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体验创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加感性材料,注重形象化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表象,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自醒反思的东西很多,比如教学方法,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合理,管理机制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重要的不是将这些因素都列举出来,而在于是否从内心深处思考过,认识到,消除思维定势,达到心里自醒,进而超越创新.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方程发展史及相关故事,挖掘方程内在美,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学习的乐趣与情趣,强化学习动机,诱发学习主动性.知识产生的过程,隐藏着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容易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存在,那么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了基础,此时可以利用类比联想,数型有机结合,一题多解等等来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