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限时训练12小粒子与大宇宙(时间:20分钟)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2.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B.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C.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3.(2019·黄石中考)下面的现象与微观解释正确的是DA.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则轻小物体一定带负电B.摩擦起电创造出正、负电荷C.固体很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没有间隙D.腌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说明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5.(2019·无锡中考)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BA.液体很难被压缩B.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C.美味佳肴香气扑鼻D.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6.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B,A) ,B),C) ,D)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D.九仙山雾凇玉树琼花7.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C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8.如图,图a是一个中间系有棉线的铁丝圈浸过肥皂水后的情形,图b是用手指碰破棉线右侧的肥皂膜后的情形,这个实验说明了C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次重大变革。

日心说的提出者是BA.古希腊的克劳迪·托勒玫B.波兰的尼古拉·哥白尼C.意大利的伽利略·伽利雷D.英国的艾萨克·牛顿10.(2019·苏州中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11.(2019·百色中考一模)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这是扩散现象;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

12.给汽车加油时,会闻到汽油味,这是扩散(或分子的热运动)现象,烈日下,操场上单杠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13.(2019·江西中考)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热运动加剧,以致于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14.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在原子核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运动,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科学家们用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了大量微小粒子的存在,在原子、原子核、夸克、质子、分子、α粒子等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寸最小的是夸克。

15.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从其排列方式上我们可以推断,金原子间有很强(选填“很强”“较强”或“微弱”)的作用力,如果我们用更先进的仪器去研究金原子,发现金原子有(选填“有”或“没有”)进一步的结构。

16.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B(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第16题图)(第17题图)17.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30 nm。

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8.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选填“引力”或“斥力”)。

若注射器内吸入的是一段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嘴,用力向内推活塞,也感觉到很困难,这一现象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18题图)(第19题图)19.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

如图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就相当于行星。

限时训练13温度与物态变化(时间:20分钟)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CA.33 ℃B.35 ℃C.37 ℃D.39 ℃2.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是CA.50 ℃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则可能测不准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3.(2019·百色中考一模)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B4.(2019·凉山州中考)在炎热的夏天,凉山州部分县市气温高达35 ℃,小马同学在家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D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够降低气温B.电风扇吹出的风为冷风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能量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5.(百色中考)如图所示,能用来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D6.(2019·贵港中考)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CA.汽化或升华B.汽化或凝固C.液化或凝华D.液化或凝固7.(2019·黄石中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A.冬季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一种凝华现象B.冰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要上升C.水在任何情况下沸点都是100 ℃D.升华都是迅速先熔化再汽化的过程8.(2019·孝感中考)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

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9.(2019·荆门中考)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10.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1.(2015·百色中考)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在烈日当空下的海边砂石热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主要是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大。

12.(2017·百色中考)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霜的形成是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过程中要放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百色中考)秋天的早晨,太阳出来后,环绕在山顶上的雾不久就消失了,这是因为雾发生了汽化(或蒸发)现象;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冰棒包装纸上往往结着一层“白粉”,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华现象。

(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像中可以看得出冰的熔点是0 ℃,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是6min。

15.(2016·百色中考)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此时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0.2 kg,则实验中0~3 min内烧杯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3J。

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被烧杯中的水吸收,则至少要消耗0.45×10-3kg酒精。

[c水=4.2×103J/(kg·℃),q酒精=3.7×107 J/kg]1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2℃。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CD(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限时训练14内能与热机(时间:30分钟)1.(2019·成都中考)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2.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D,A.金属勺放在热汤中) ,B.食品放入冰箱),C.取暖器旁的物体温度升高) ,D.反复弯折铁丝)3.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沙石相比具有较大的CA.密度B.内能C.比热容D.质量4.(田阳实中二模改编)以下情景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DA.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5.下列关于热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加润滑油减少机器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热机效率大于1B.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C.四冲程汽油机有两个冲程是对外做功的D.热机不属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6.(2019·武汉中考)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剖面图,关于其四个冲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A.吸气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汽缸B.压缩冲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减小C.做功冲程中,燃料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D.排气冲程中,废气带走了燃料释放的能量的极少部分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