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教育心理学2:儿童游戏的发展一
儿童教育心理学2:儿童游戏的发展一
成人的陪伴可以提高婴儿游戏的坚持性和注 意力
成人需要调整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和心情
让孩子了解你很乐意陪他玩 鼓励孩子学会自己独立玩 每天应该有固定的实践和孩子一起玩 玩的时候充满兴趣 交往的质量比交往的数量更重要
2.动作游戏
动作游戏是指以大肌肉动作为主的身体运动 游戏。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婴儿动作和玩物游戏发生 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唱念儿歌
读故事
(三)成 人的作用
婴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2)?
游戏的形式和规则
通过重复的行为去了解行为的结果 重复可以帮助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对经验进行
分类与组织
儿童要通过了解规则来认识现实 图式是通过重复中的规则而被定义的 形成规则是儿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一些新的因素,例如言语、夸张的表情、语调和变化 的声音。 婴儿获得许多特定的人类经验,包括轮流、等待、重 复等社会性活动的基本结构因素。
在刚开始的时候,成人要经常性地直接与婴 儿讲话:
你在玩球的时候真的很开心,是吗?
该到你洗澡的时间了,我把你粉红色的小鱼放 进去
用对话的方式与婴儿交流
成人要强化婴儿的第一声咕咕声和咿呀声。 可以用成人的语言回应他们,也可以重复婴 儿的发音。
重复 非实义性动作
在游戏中实现的动作本身并不具备其实际的意义 (如假装“大老虎”时故意张大的嘴)。
婴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1)?
早期的社会性游戏孕育着婴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成人的作用
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包括安慰、谈话、对婴儿的微笑 和喃喃细语地回应
当婴儿表现出不安、寻求安慰和注意时候要对他们做出回 应
给孩子创设适度刺激的经验,如摇拨浪鼓、挠痒痒、移动 那些可移动的物品、挥舞手绢等
玩躲猫猫和拍手童谣游戏之类的交往互动性游戏。 要充满爱地,前后一致地处理纪律训练性的问题。 如孩子有要求,要在玩玩具和同伴游戏中帮助他们。
享受和幼儿的游戏
亲子游戏有益于婴儿的身心发展,也有益于 家庭关系的发展
4.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发生的意义
重要特征是“以物代物”
即用一物去假装当作或代替另一个不在眼前的东西。 通过以物代物,幼儿为自己创造了特殊的游戏材料
象征性游戏是思维开端的标志——象征性功能
实践性的感知运动智力转变为内部的思维活动的一 个过渡环节
以物代物的出现标志着思维的概括化
物的概括和迁移 动作的概括和迁移 幼儿在游戏中对于材料的操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
能力以及独立性和创造性。
案例。搭积木中获得的经验 幼儿甲举着自己搭好的构成物走到乙跟前,你
看,我搭得这么高。乙“哦”了一声,把自 己搭的构成物和甲的放到一起。
甲说:咱们比试比试吧。嘿,不错吧。
乙说:你搭的那么高,一会儿就倒了。
甲:骗人,我搭得特紧,恐龙就上来了。我这 是给恐龙搭的家。
游戏是在什么时候发生? 婴儿游戏的能力是怎样获得的? 游戏是有益于学习的行为还是可能妨碍学习
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也孕育着象征性游戏和语言 游戏的形式。
了 解 婴 儿 的 发 展 水 平 和 特 点
伙伴游戏
婴儿早期的社会性交往活动
以物体为中心的阶段
玩具活动游戏材料是婴儿交往活动的主要媒介
简单的交往阶段
婴儿相互模仿动作或互相笑,并试图去影响对 方的行为
互补性交往阶段
婴儿相互之间的行为构成了交互的角色关系
婴儿的动作和玩物游戏可以分为
前象征性游戏——感知运动智力 象征性游戏——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的表征功
能的出现
1.社会性游戏
社会性游戏是以人际互动为特征的 游戏。
1)亲子游戏的发生发展
早期的亲子游戏的发展趋势是:婴儿由被 动到主动。
大约8个月的时候开始采取主动的角色 12个月时,可以带着大人玩,主动发起游
游戏是儿童独自面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活动的产 物
游戏的功能室巩固婴儿已经学会或获得的东西
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
游戏孕育于早期的社会关系之中 幼儿游戏的能力得益于他们与他人游戏的经验 儿童需要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游戏者
二、婴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动作和玩物游戏是处于感知运动时期的婴儿主 要的游戏形式之一。
1-2岁
成人通常发起假装游戏,例如躲猫猫和拍手游 戏。游戏经常被重复,因此促进儿童使用接受 性语言。当儿童试图说话时,表达性语言出现 了。
成人为儿童唱歌,歌曲的范围扩大至字母歌和 儿歌。
成人提供各种形状和多彩的玩具,鼓励儿童使 用知觉能力。
成人向儿童讲解正在发生的事情,走路时看到 的事物,以及孩子认识的人。
的行为
……
婴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儿童游戏的观察与分析
一、游戏的发生
(一)游戏发生的时间 出生后不久(皮亚杰)
大约3个月 游戏的发生是以动作和心理发生的一定水平为
前提的 游戏是在循环反应继续活动的历程上发生的
(二)儿童游戏能力的获得
早期:本能或与生俱来的天赋 20世纪60年代:自我建构
以小肌肉动作为主的游戏 玩物游戏的发展 1)区分自己和物体(1-4个月) 经验的积累使婴儿逐渐能够在动作和声响之间建立联
系 注视和练习身体动作
2)探索和摆弄物体
刚出生时,婴儿对小肌肉毫无控制能力。到2个月 时,婴儿才开始会抓握物体,但抓握时间很短。 到4个月时,婴儿表现出对于物体的兴趣。8个 月时,婴儿可换手拿玩物。15个月大的学步儿 喜欢不停地走动,看到物品就一个一个地拿起 来,然后又一个一个地丢下。到18个月时,学 步儿的大肌肉动作比较成熟,活动力较为旺盛, 摆弄物体的行为也更有目的性。到24个月时, 学步儿能够拿着物品敲敲打打、串珠,将珠子 反复地装人或倒出盒子。 1岁以上的学步儿, 通常能够同时摆弄几个玩具,能够按社会约定 俗成的方法来使用物品。
3)关联动作 把两个物体关联起来标志着婴儿认知发展的
一个新的成就 1岁后
能够把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对它们进行空间或功 能上的安排
掌握与物品或玩具的物理特点和社会功能相一致 的常规性行为
三种不同性质的动作
成人的作用
成人和婴儿的协同活动是婴儿玩物游戏的重要 特征
成人是婴儿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中介角色 成人为婴儿提供探索的玩具和材料,吸引和引
象征性游戏水平
游戏举例
前象征游戏 感知运动游戏:2-12个月 非功能游戏:9-12个月
物品的性能吸引幼儿 幼儿理解如何使用物品
儿童探索玩具 儿童捡起一个物品并放下、 儿童能把勺子放在嘴边,或者把手机放 在耳边 儿童假装能睡着 儿童假装吃喝
象征性游戏阶段 1:13-19个月 儿童有目的地使用玩具 儿童能从事假装他人或物品的游戏
第二部分 游戏与儿童发展
第二单元 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
幼儿的游戏与学习
游戏过程是幼儿的学习过程
学习是有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学习的
结果是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形成新的态度、 行为或习惯。
游戏是幼儿主动的学习方式
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建构自己的经验,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
如追者和跑者,给和拿,藏和躲
玩具在学步儿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玩具是交往的媒介 作为伙伴游戏的支持因素,延长伙伴相互作用
的时间 提供学习和交流游戏经验的作用
3)社会性游戏的结构
共同参与
共同参与是指游戏双方明显卷人相互作用的过程。
轮流交替
轮流交替是游戏双方共同控制、相互作用的过程。
改变
真正的“以物代物”的标志
改变物体的名称 游戏前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其功用越明确,改变名
称的困难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婴儿期象征游戏的特点 婴儿自己“日常生活”动作的再现,具有
“我向特点”,自己既是动作的主体,也是 动作的受体
象征物的特点导引着婴儿的动作(约在1 岁半以后)
象征性动作的主要特点是“动作的迁移”
导着婴儿的探索 促进婴儿的探索性游戏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种
类和复杂性来进行
给婴儿和学步儿提供的玩具和材料
鼓励发展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的游戏材料: 带镜子的玩具、玩具娃娃和木偶
不同质料的游戏材料:音乐玩具、拨浪鼓、 吱吱响的玩具
可以抱的玩具。 配合孩子抓握操作的能力 吸引孩子的感官注意力。
奔跑、跳跃、互相追逐、伴随着高声大叫、大 笑或者扮鬼脸
以身体和动作为“材料”的游戏 一种假装游戏 最先出现在亲子游戏中,尤其是父亲的游戏
在促进动作游戏方面给父母和照看着 的建议
在摇篮上放玩具给孩子看、触碰和踢。 放拨浪鼓和其他玩具,让孩子抓、敲和咬。 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 确保所有的玩具和操作都是安全的,可以让
励; 给较大的孩子提供小的食物,练习精细动作和
自己进食的能力
3.玩物游戏
婴儿探索物体的游戏动作表现出以下发展规律:
从最初的未分化的和重复的动作,逐渐地发展成为 有组织、有顺序的动作模式;
从最初受物体的支配和控制发展到逐渐能够控制物 体,并进一步概括化把它运用到其他物体上;
从对物体的物理性质的探索和物理关系的掌握过渡 到对物体的社会性特性和象征性关系的探索和掌握。
2-3岁
提供机会,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儿童按顺序 表演一些话题。
成人引入的玩偶游戏,表演故事等活动为儿童 提供机会,应用他们的想象能力。
5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
婴儿对声音的无意识的玩弄往往会激发起母亲的模仿。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逐渐参与到与父母的“对话”
中来 母亲在模仿和追随婴儿的声音时,往往会变化或添加
戏 出生后,成人应尽早开始和孩子玩,让孩
子学习游戏的基本技能
早期亲子游戏的类型
直接的交互模仿
凝视、微笑及对表情、声音(包括语音等) 动作的互模仿
以物为中介的协同活动
借助于玩具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