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老师;肖海华吕世华吴德勇二、实习目的此次资阳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实习之行主要目的是:通过亲身观察、接触、体验,熟悉常见作物的一些普遍缺素症,分析其缺素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掌握作物营养失调的诊断流程和基本方法,增强感性认识,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将并将其与实践更好的融汇贯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2011年11月14日、秋初冬时节三、实习地点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响水村四、实习环境的概况资阳市雁江区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
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三种地貌类型。
其中以丘陵为主,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
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质多为石灰性紫色土构成。
该土主要由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以白垩纪紫色砂岩和紫色砂砾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河谷两侧的低丘及盆地底部,穿插在红壤亚类向黄红壤亚类过渡的地段)发育而来。
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
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一般含碳酸钙,呈微碱性、PH在7.2-8.2之间。
石灰性紫色土的发育度轻矿质养分磷、钾、铁等含量丰富但由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度高、因而有效性较低,且养分流失严重,氮素利用率不高,所以出现了大多数作物的大面积缺素症。
该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资阳四季分明,终年碧翠,一般海拔高度600-1000 米,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1100毫米,年日照时数1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
全年云雾多而日照少,空气湿度大而昼夜温差小;平均风速小,大风日数少。
适合油菜、水稻、玉米、花生等各类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土壤中存在部分必需营养元素的缺失、且当地村民对施肥的不均衡和提高养份有效率方法的不理解,因此许多作物表现出有明显的缺素症。
五、实习内容Fe元素的缺乏:由于铁在植株体内活性小、移动性很差,不易被重复利用。
(由于土壤PH高,有机质含量低,其有效程度仅为4-5PPM,该区域除单子叶植物较轻外几乎所有的作物表现出严重缺铁现象)铁的作用:铁是许多酶的组成元素,有较强的固氮作用,直接影响叶绿素合成和叶绿素含量,是促进作物糖类物质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元素。
柑橘的缺铁:柑橘缺铁时,幼嫩新梢叶先发黄,叶脉仍然保持绿色,脉纹清晰可见。
随着缺铁程度的加深,叶片除主脉绿色外,其他部位均褪色变为黄色或白色,严重时,仅主脉基部保持绿色,其余全部变黄,叶面失去光泽,叶片皱缩,边缘变褐并破裂,提前脱落。
同一博树上的老叶则仍保持绿色。
(但局部区域有相邻果树表现出缺铁与不缺铁的显著差异,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棵果树之品种、基因·、适应性··间的差异、土壤母质的不同、微域环境造成的影响)竹子缺铁:表现出竹子顶端叶片黄化、叶脉间断失绿,下部叶片保持绿色,严重时会出现严重时心叶不出,植株生长不良,萎缩,甚至枯死。
水稻旱育秧缺铁:水稻缺铁,下部叶片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叶脉间断失绿,出现棕褐色小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条状,扩大成斑块,呈条纹花叶,症状越近心叶越明显,严重时心叶不出,植株生长不良,萎缩,生育延迟,以致不能抽穗。
花生缺铁:首先表现为上部嫩叶失绿,而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叶脉失绿进而黄化,上部新叶全部变白,久之叶片出现褐斑坏死,干枯脱落。
玉米缺铁:较幼嫩的展开叶片出现鲜明的脉间缺绿。
在外观上,玉米缺铁症与缺镁症相似,但缺铁时不仅不出现“念球状花纹”,而且降低pH值时能够恢复正常。
豌豆缺铁:早期是上部叶子发黄并有点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新长出的叶子包括叶脉在内几乎变成白色,而且很快在靠近叶缘的地方出现棕色斑点。
枇杷缺铁:枇杷缺铁症又名黄化病,黄叶病等,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黄化变白,并从作物顶端幼嫩部位开始危害叶片,尤其是新梢顶端叶片,初期叶肉部分失绿黄化,叶色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致叶片呈绿化网纹状,生长旺盛期症状尤为明显,严重时,叶片完成失绿,变黄或呈白色,有时会出现棕褐色斑点,直至脱落死亡,整个植株生长停滞,并且易受冻害及其它病害的侵染。
植株易早衰。
缺铁的原因:在石灰性土壤上可溶性的二价铁转化为不可溶的三价铁,不能被作物(单子叶植物除外)收利用,使作物表现出缺铁现象。
防治措施:1、常用的方法中效果较好的有:土施,多用“局部富铁法”,即将硫酸亚铁与饼肥(豆饼、花生饼、棉籽饼)和硫酸铵按1:4:1的重量比混合,在果树萌芽前作基肥集中施入细根较多的土层中,根据果树的大小和黄化的程度每株果树的施用量控制在3~10千克。
2、改土治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释放被固定的铁。
改土治碱的措施,如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渗沙改粘,增加土壤透水性等,是防治黄叶病的根本措施。
3、适当补充铁素:为挽救重病树,可以用各种方法补充可溶性铁。
发芽前枝干喷施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者硫酸亚铁:硫酸铜:生石灰:水:1:1:2.5:360混合液,有控制病情的作用,但不能持久。
⑴在土壤中施用螯合铁(乙二胺四乙酸合铁),治疗黄叶病的效果比较明显。
⑵在果树发芽前,用硫酸亚铁30~50倍液浸泡刻伤的侧根,每株灌施药液100公斤;也可用罐头瓶装入硫酸亚铁250倍液0.5公斤,每一方向找出0.5厘米长的根插入瓶中,每株树用6个瓶。
瓶口向下,埋入土中,待根部吸收24小时后,把瓶取出。
此法省药,见效快。
4、发芽前树干注射硫酸亚铁或柠檬酸铁1000~2000倍液。
有的注射硫酸亚铁200倍液加硫酸锌200倍液。
注射法在使用不当时,易发生药害,应小心试用Zn元素的缺乏:锌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类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见于新生芽、叶。
Zn元素的作用:锌是作物生产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
在植物体内主要是作为酶的金属活化剂,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促进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锌在植物体内还参与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
辣椒缺锌:辣椒缺锌时叶脉间失绿、黄化、生长停滞,叶片变小,叶缘呈现扭曲或褶皱状,茎缺锌多出现在中、下部叶,上部叶一般不发生黄化;柑橘缺锌:锌是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柑橘缺锌初期叶脉间出现失绿的斑块,失绿部分为浅绿色至黄绿色,叶脉及叶脉附近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锌时植株生长受阻,树冠外围着生纤细短小枝条。
这些枝条顶端的叶片小而狭长(小叶病),向上直立、叶片失绿现象显著,由于节间缩短,许多叶片聚集在一起呈簇生状,有时顶端叶片脱落形成“顶枯”,果实小、皮厚、果汁少、果肉木质化,淡而地味,缺锌症状往往向阳面较为严重。
水稻旱育秧缺锌:水稻秧苗移栽后迟迟不发棵,甚至不返青,或返青后不分蘖以至萎缩,群众一般称之为“坐兜”(稻株基部叶子的叶尖干枯,在叶片的中段出现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不规则斑块,并从老叶逐渐向上部邻近叶片发展。
病情严重时,老叶上的锈斑扩大成片,呈条状,出叶速度呈著减慢,新出叶叶片变小,褪绿发白,植株矮缩,叶色褪淡)。
缺锌的原因:每年果实采收都要带走一定量的锌,长期种植柑橘的老橘园,若未及时补充,土壤中的含锌量会显著下降。
,碱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较低,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大量施用氮、磷等化肥,也会加剧土壤中有效锌的缺乏,使土壤出现结构性的缺锌。
防治措施:轻度缺锌时,可以增施绿肥、饼肥或优质厩肥加以矫治。
严重缺锌时则需要施用锌肥,用0.2%七水硫酸锌溶液喷施,春芽萌发展叶前及落花一半时各喷1次,或每亩用2~3公斤硫酸锌拌10~15公斤细干土根施。
(1)在春梢抽发1/3-2/3时,叶面喷洒0.4%-0.5%硫酸锌水溶液(加1%-2%石灰和0.1%粘着剂)。
也可喷洒0.1%-0.2%的氧化锌矫治。
(2)对于微酸性的土壤,也可土施产量硫酸锌。
(3)因缺镁、缺铜诱致的缺锌,必须同时施用含镁、铜、锌的化合物,才可获得较好效果。
(4)石灰性土壤可施用硫酸铵、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以减轻缺锌程度。
P元素的缺乏:磷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可以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这类营养元素的缺乏症都发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叶片上。
P元素的作用:磷是构成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且在作物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油菜缺磷:幼苗表现为子叶变小,颜色深暗、质厚竖起.直叶发生推迟,叶小,呈较深紫红色,发叶数大量减少.抽苔后,茎细枝少,株形瘦小.红黄壤,河谷地带冲积性砂质土、海砂土及有机质贫乏的熟化变低的土壤都容易发生.田间诊断形态特征为发红发僵。
(但必须注意:冬播油菜在冬季低温本身也容易发红,但这种发红和天气有联系,常常一次寒潮过境后大面积出现,其次,正常株的叶形大,塌地平伸等,也应加以区别。
)小麦缺磷:麦苗生长缓慢,叶色呈现暗绿色,无光泽,新叶蓝绿、叶尖紫红,茎秆柔弱,少分蘖,根系发育不良,抽穗扬花时间推迟.这样的小麦空秕率增加,千粒重下降.水稻旱育秧缺磷:水稻秧苗返青后缺磷稻田,植株生长显著缓慢,叶片细瘦,直立不下披,严重时叶片沿中脉稍呈卷曲折合状,叶色暗绿,无光泽,稻丛成簇状,矮小瘦弱,根呈橘黄色,病株不分蘖,成熟迟,每株粒数少,结实率低,千粒重下降,产量锐减。
玉米缺磷:玉米苗期缺磷,即使后期供给充足的磷也难以弥补早期缺磷的不良影响。
苗期缺磷时,根系发育差,玉米苗生长缓慢。
5叶期后明显出现缺磷症状如叶片呈紫红色、叶尖紫色、叶缘卷曲,这是由于碳元素代谢在缺磷时受到破坏,糖分在叶中积累,形成花青素的结果。
但是,叶上的这种症状也可能因虫害、冷害和涝害而引起,所以要作全面分析。
缺磷还使花丝抽出速度缓慢,影响授粉,并且果穗卷缩,穗行不齐,子粒不饱满,出现秃顶现象,成熟延迟。
花生缺磷:夜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荚果发育不良。
缺磷的原因:在碱性土壤上,磷的有效性较低,大多数磷元素被固定且磷的移动性不强,因而不能被吸收利用,加之有机质含量低使新施入的磷肥很快又被固定,导致作物总是表现出缺磷的症状。
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4~5千克或连续喷磷酸二氢钾液2~3次。
开沟根施与有机肥堆沤过的过磷酸钙有利于磷肥的长效利用。
氮素缺乏要注意,磷酸施用过多时,可引起缺铜。
缺锌现象。
氮素的缺乏::磷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可以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这类营养元素的缺乏症都发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叶片上。
氮素的作用:氮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一般含有16—18%的氮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氮素是植物的生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