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2.1 03-15地块项目概况及总体介绍 (2)2.2 测量情况概况 (3)3、组织管理 (4)3.1 控制测量流程 (4)3.2 控制测量流程图 (5)4、施工准备 (5)4.1 图纸校核 (5)4.2 人员准备 (5)4.3 仪器配置 (6)4.4 地上工程及及超高层测量定位依据 (6)5、土建结构施工测量 (9)5.1 地上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9)5.2 地上结构施工中的高程传递 (10)5.3 地上结构施工中的平面测量 (12)5.4 斜支撑测量控制 (15)5.5 核心筒液压爬模模板的测量控制 (16)6、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19)6.1 建筑物定位测量精度设计 (19)6.2 轴线的投测与精度设计 (19)6.3 轴线精度设计 (20)6.4 高程的传递与精度设计 (21)6.5 常规要求 (21)7、测量验线 (22)7.1 验线 (22)7.2 实体测量 (22)8、注意事项 (23)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2.1 03-15地块项目概况及总体介绍2.1.1地块项目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包括一座43层的金融办公塔楼A座;一座配套的5层(局部7层)综合楼B座; A 座与B座之间设一座四层通高的大堂。
A座为超高层金融办公楼,B座设交易大厅、多功能厅、商业等。
B座3层预留连廊与周边地块连通。
地下室共3层,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为停车场和设备用房,其中地下一层设银行金库及运钞车库,货车卸载区地下二层局部设商业,与东侧地铁商业联通。
在地下二、三层南、北、西侧分别预留接口与相邻地块地下停车库连通,地三下层东南角预留3371.7平方米地铁设备用房,由地铁设计单位设计。
2.1.1总体介绍2.2 测量情况概况2.2.1 施工特点本工程分为主楼及裙楼两个部分,主楼分为两步施工,分别为核心筒及筒外楼板部分,裙楼部分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核心筒为混凝土结构,采用液压爬模体系进行施工,筒外楼板为采用桁架模板体系施工。
楼板间有钢结构斜撑体系。
2.2.2 测量难点(1)自然影响:在高空作业时,易受到日照、风力、摇摆等不利气候影响。
(2)地质情况影响:塘沽地区的土质为淤泥质土,业主方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受到地质情况影响,会发生变化,对于测量有一定的影响。
(3)施工条件影响,本工程为六地块同一基坑,面积较大,东侧及南侧均有其他施工单位,影响控制点的布设。
3、组织管理3.1 控制测量流程测量工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优劣,结构施工阶段的轴线定位与标高控制精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程如幕墙安装、电梯安装及其它设备安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
项目部测量部提供的控制测量资料,是整个工程施工放样的基准,必须经监理测量队验收合格后,下发各工序施工单位的测量组作为放样依据。
组建测量管理组,实行统一管理。
分包测量人员由总包测量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测量工作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协调由测量管理组负责;施工测量、安装测量由各施工单位自己负责;各专业分包的测量基准由总包提供。
测量放线、验线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要求,参加市建委统一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后能上岗独立操作。
施工测量人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应满足施工测量内容的要求。
3.2 控制测量流程图4、施工准备4.1 图纸校核施工测量人员应全面了解设计意图,对各专业图纸按《工程施工测量规程》GB50026-2007中有关的要求进行审核,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的准确可靠。
建筑施工图纸的校核。
内容包括:轴线的几何关系;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的几何尺寸;相对高程,注意与建筑作法核对。
结构施工图纸的校核。
内容包括:墙、柱及梁等结构的尺寸校核;校核结构图与建筑图、设备图是否对应,尤其要注意相对高程与建筑作法是否对应,结构留洞图与设备图纸是否对应。
4.2 人员准备根据本工程测量放线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本工程的测量人员安排如下:测量工程师1名,负责测量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工作进度管理。
测量技术员2名,负责测量技术管理,测量放线质量管理,测量技术资料编制。
测量放线工8名,负责测量放线操作。
4.3 仪器配置施工测量仪器的配备应满足测量的内容和精度要求,仪器应按照总承包部的要求进行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定、校核,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仪器由测量人员使用与维护保管,配备防潮、防盗的存放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三防”:防震、防潮、防晒,及注意保护目镜和物镜。
设备配置如下:4.4 地上工程及及超高层测量定位依据4.3.1 平面测量定位依据依据现场地下三层内控网,使用激光铅垂仪,将内控点通过测量孔投测至首层地面,经过平差。
根据内控首层内控网布置图(见附图一),布置在首层地面,作为高层平面定位依据。
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等级边长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第一级100m~200m ±7” /N1/21/30000第二级100m以下±15” /N1/21/150004.3.2 高程测量定位依据依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K01,使用往返测量法,将K01点引测至现场高程控制网上。
在经过往返测量将±0.000m分别定位至现场沉降较小的不同的塔吊上,作为高程测量定位依据。
4.3.3 建筑坐标系统的建立由于天津坐标系正北与本工程建筑相对北方向存在夹角,角度为(2°24′57″)且本工程所在位置坐标相对较大,不便于计算。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坐标系。
坐标系原点为:平行2/A0轴南侧距2/A0轴1000mm与平行1/01轴西侧距1/01轴1000mm交点为本工程相对坐标原点。
坐标系见附图二根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平面图及轴线控制网图将天津坐标系(X,Y)转化为建筑相对坐标(x,y)。
经计算其计算方法如下,如下图所示。
如图6-6所示,Xp、Yp分别为P点在XOY坐标系中的纵、横坐标值,xp、yp分别为P点在xo'y坐标系中的纵、横坐标值,X0、Y0分别为xo'y坐标系的坐标原点o'在XOY坐标系中的纵、横坐标值,Δα为两坐标系坐标纵轴的夹角,如果某一直线边在XOY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为A,而在xo'y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为α,则Δα按下式计算Δα=A-α (1)若将已知点P点的坐标从局部坐标系xo'y转换到施工坐标系XOY中,其转换公式如下:Xp=xpcosΔα-ypsinΔα+X0(2)Yp=xpsinΔα+ypcosΔα+Y0(3)如果要将已知点P点的坐标从施工坐标系XOY转换到施工坐标系中,则其转换公式如下:xp=(Yp-Y0)sinΔα+(Xp-X0)cosΔα (4)yp=(Yp-Y0)cosΔα-(Xp-X0)sinΔα(5)如果已知一条边PE在施工坐标系XOY和局部坐标系xo'y中的坐标值分别(XP,YP);(XE,YE);(xp,yp);(xe,ye)则可解得X0,Y0,Δα,步骤如下:1、先求Δα直线PE在两坐标系中的斜率分别为K1=tg((YE-YP)/(XE-XP)) K2=tg((ye-yp)/(xe-xp) (6)Δα=|tg-1K1-tg-1K2| (7)2、将求得的Δα值代入式(2)和式(3)中即可求得X0和Y0根据公式求得:Δα=2°24′57″sinΔα=0.042151753cosΔα=0.999111219X0=285796.047Y0=141336.367相对坐标系统的建立,对于建立现场平面控制网简便计算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5、土建结构施工测量5.1 地上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5.1.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首层竖向引测标高时,首先六地块联测高程控制网点。
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首层竖向引测所需的标高。
5.3.2首层标高的引测方法采往返测量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K01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塔吊上。
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塔吊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5.3.3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塔吊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
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标高点标记示例:红油漆5.3.4标高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高度H 允许偏差(MM)每层±3mmH<30m ±5mm30m<H≤60m ±10mm60m<H≤90m ±15mm90m<H≤120m ±20mm120m<H≤150m ±25mm150m<H ±30mm5.2 地上结构施工中的高程传递5.2.1高程的传递(1)标高基准线测设。
标高基准线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在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布设3处,作为该流水段的标高基准线。
标高基准线测设:从高程控制点引测+1.000m高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如下图所示:(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每一施工流水段传递3个点。
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3)施工层抄平之前,首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4)当每一层平面标高抄测工作完成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验线,验证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5.2.2超高层建筑的高程传递对于超高层建筑,吊钢尺有困难时,可以在投侧点或电梯井安装全站仪,通过对天顶方向测距的方法引侧高程,如下图所示。
全站仪对天顶测距法传递高程全站仪对天顶测距法传递高程操作步骤如下:1)在投侧点安置全站仪,置平望远镜(屏幕显示竖直角为0°或者竖盘读数为90°),读取竖立在首层“50mm ”标高线上水准尺的读数为a1、a2即为全站仪横轴至首层“+50mm ”标高线的仪器高。
2)将望远镜指向天顶(屏幕显示竖直角为90°或竖盘读数为0°),将一块制作好的40cm ×40cm 、中间开了一个φ30mm 圆孔的铁板,放置在需传递高程的第i 层层面垂准孔上,使圆孔的中心对准侧距光线(由测站观测员在全站仪望远镜中观测指挥),将棱镜扣在铁板上,操作全站仪测距,得距离di 。
3)在第i 层安置水准仪,将一把水准尺立在铁板上,设其上的读数为ai ,另一把水准尺竖立在第i 层“+50mm ”标高线附近,设其上的读数为bi ,则有下列方程成立:a1 + di – k + (ai - bi) = Hi式中,Li 为第i 层楼面的设计高程(以建筑物的±0.000起算);k 为棱镜常数,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