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测量方案

钢结构测量方案

钢结构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1、进入施工现场后,应首先作好测量准备工作。

2、与业主和监理办理建筑高程控制点等测量定位交接手续,并填写“测量定位交接记录”作为施工测量、竣工验收资料的依据。

3、熟悉施工图纸,现场踏勘,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整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总平面布置、周围环境、现场地物、地貌。

拟定测设计划,并绘制测设草图。

4、编制测量方案,并经过监理审批后,进行测量作业交底。

5、对交接过来的点位,测量员进行点位相关数据复合计算,并实地测设点位误差,有出入处,及时反馈上报监理方,并与之协商尽快解决。

6、进行测量仪器的配备和鉴定,保证本工程所用测量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准备测量资料和报验表格。

7、仔细审核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高程和平面相对定位关系。

复核检校监理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复核确认无误后,布设测量控制网。

二、钢结构安装测量
1、本工程钢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任务重、难度高。

2、钢结构施工测量是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在实施操作时,必须拥有丰富的测量实践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仪器设备。

3、高程标高控制
(1)、水准测量作业用高差法,中丝测微器读数法进行往返施测,水准尺选用铟钢尺,并在控制点间控制测站数为偶数,以消除零点差的影响,观测程序为后-前-前-后;
(2)、用Ⅱ等水准方法,Ⅲ等水准精度要求,闭合水准线确定各高程点的高程;
(3)、高程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三、安装测量技术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制定专项测量技术培训,落实主要钢构件的测量参数计算。

全部施工测量仪器设备进场之前要进行复验,并缩短检测周期。

1、测量仪器
为了满足三维坐标的快速测量,提高测量精度,我们选用全站仪和经纬仪。

2、测量控制网
测量控制网由测量基准点和各轴线主要投影点构成。

场外、场内应各有不少于三个能相互通视的测量基准点和二个高程水准点,以便于相互校核。

(1)、测量基准点的功能是作为全站仪在施工过程中定位施测的基准,应满足通视要求核具备定期复核精度条件,须全过程保护或及时恢复。

(2)、各轴线主要投影点,在吊装前应施测标识在砼结构上,并需进行闭合测量,满足精度精度要求。

在此基础上,根据施工要求,增设若干辅助控制点,便于构件安装时的定位。

3、钢构件预检
分段制作的构件应预拼装并检验,尤其需控制桁架支座间的跨度,以确保能安装到位和可靠搁置。

轴线测量采用经纬仪测量放线。

校核桁架上、下弦,桁架跨距、间距、对角线测量采用标准钢尺丈量(必要时全站仪复核)。

桁架
两端标高及起供值的测量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

临时支撑拆除后,再对整个结构的制作点作一次全面测量,并作好记录。

4、配合监理测量
测量基准点、水准点必须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支座安装到位经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验收;支撑拆除前和拆除后应会同监理一起对整个结构的控制点作一次全部测量,并作好记录,结构的测量控制点应事先与设计、监理确定。

5、测量控制点及内容
6、经纬仪投测
根据地面上施工控制网的基线和桁架几何尺寸,将每榀桁架两端第一个分段节点的投射测设于地面上,并作好点位标志,在每榀桁架组装前,通过激光铅直仪再投测到测量操作平台上,并作好点位标志。

7、桁架中心线测设
当每榀桁架最外端分节点通过激光铅直仪投测到操作平台上之后,架设经纬仪位于平台之上两激光投测点的一端,后视另一端,固定经纬仪照准部,即可测出桁架中心线在若干测量操作平台和柱上,并弹出墨线标志。

8、桁架标高控制:
若柱在承重后沉降稳定,可进行高程控制,在地面上架设水准仪,后视水准基点,采用50m钢尺配水准仪(加尺长、温度改正),则可将标高传送至钢柱上,作好点位标志,选择每分段节点左右两边下弦节点分别投影在桁架中心投射线上,作好节点标志。

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测出节点两侧高差,并与设计节点标高比较,标注于平台上投影射节点附近,以此作为千斤顶调节标高的依据。

纵横向桁架高度允许偏差±15mm。

9、桁架垂直度观测:
桁架标高,直线度调校完毕后,即采用平移法进行桁架垂直度控制。

将每榀桁架最外端两分节点激光投测点向同一侧平移约1.5m,得两平移点,在一平移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另一平移点,在桁架中起拱处设立塔尺,用经纬仪纵丝截面的读数,并与平移值比较,以确定桁架跨中垂直度。

跨中垂直度偏差允许值为±10mm(相对差)。

在垂直度观测过程中,还应观测桁架间起拱处的横向偏差,以保横向相邻桁架间距偏差允许值为±10mm,观测方法采用垂直线法,将横向相邻拱处中点投影到地面上,测量两投影点距离并与设计值比较。

10、桁架下挠变形观测
根据业主和设计单位的需要,选择设计的下挠观测点位,做好标志。

以土建提供的水准点作为起算点,在整榀桁架吊装前后各观测下挠观测点标高各一次,两次观测标高之差即为桁架的下挠变形值。

四、钢柱测量控制
1、钢柱吊装测控程序
2、钢柱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所测放的轴线校正预埋件偏差过大的螺栓,以利于钢柱安装后的柱底就位。

(2)在钢柱底板边缘划出钢柱的中心线,为钢柱安装就位做准备。

(3)清除预埋件上的丝口保护套、螺丝上的砼和钢锈并用水平仪从高程点引测标高,根据所测垫块所在位置砼面与钢柱柱底标高的偏差值,用不同厚度的垫铁找平。

(4)凿平垫块位置的砼。

(5)给丝口涂抹黄油。

3、柱底就位
(1)柱底就位应尽可能在钢柱安装时一步到位,少量的校正可用撬棍校正。

柱底就位后轴线偏差应不大于3mm。

(2)钢柱标高校正
吊装就位后,观测由制作厂画定在柱底板之上1.2米处的标高线,如标高超差,则增加或减薄垫铁厚度来调整钢柱的标高。

(3)钢柱垂直度校正
钢柱柱底就位和柱底标高校正完成后,即可用经纬仪检查垂直度。

钢柱柱底就位和柱底标高校正完成后,即可用经纬仪检查垂直度。

方法是在柱身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用经纬仪照准钢柱柱顶处侧面中心点,然后比较该中心点的投影点与柱底处该点所对应柱侧面中心点的差值,即为钢柱此方向垂直度的偏差值。

其值应不大于H/1000且绝对偏差≤±10mm,当视线不通时,可将仪器偏离其所在的轴线,但偏离的角度应不大于15度。

钢柱柱身垂直度校正如下示意图
(4)当一榀钢柱、梁、桁架安装完毕后,对这一榀钢柱需要进整体行测量校正;对于局部尺寸偏差,用倒链顶紧合拢或松开来调校;对于整体偏差,可用钢丝缆风绳调校。

校正后,紧固高强螺栓。

4、注意事项
测量使用的钢尺,仪器首先经计量检定,核对误差后才能用,并做到定期检校。

加工制作、安装和监督检查等几方统一标准,应具有相同精度。

测量控制点的精度,是保证整个钢结构安装质量的关键,测量中应严格对整平仪器,投测时应采取全圆回转,每隔90度投测一次,四次取中,并避开吊装震动,日照强度和风速过大等不利的因素。

高基准点的向上引测时,一定要组成图形,多点间相互闭合,调整误差满足精度要求。

对修正后的钢结构空间尺寸进行会审。

如果局部尺寸有误差,应调整施工顺序和方向,利用焊接调整安装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