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乳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n 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质量要求 (1)5饲养环境 (2)6品种组合 (2)7引种原则 (2)8饲料营养 (2)9消毒制度 (3)10免疫驱虫 (3)11兽药使用 (4)12饲养管理 (4)13饲养记录 (5)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中乳猪饲养标准 (6)附录B (规范性附录)中乳猪饲料配方 (7)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我省中、乳猪的养殖实际状况而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湘潭市畜牧水产局、韶山市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买生、周炯光、罗强华、唐国其、粟泽雄、谭志坚、韩丙波,钟建生。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乳猪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饲养环境、品种组合、引种原则、饲料营养、消毒制度、免疫驱虫、兽药使用、饲养管理、饲养记录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中乳猪的饲养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9无公害食品猪肉NY 5030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32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 503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乳猪(35〜50)日龄、体重(7〜8)kg的仔猪。
3.2中猪(90〜120)日龄、体重(35〜45)kg的生长猪。
3.3 四腿瘦肉率分别自左右胴体第(5〜6)胸椎处和倒数第(1〜2)腰椎处横切的四个腿的瘦肉加上从脊椎骨下(4〜6)cm处与脊椎骨相平行切下的脊椎部分的瘦肉重量之总和与宰前空腹重的百分率。
4质量要求4.1中猪规格4.1.1 体型外貌头小,嘴短,颊轻,身材矮短,脚骨细而结实,前胛和臀部肌肉丰满,背腰直而腹小(吊肚),体质结实,被毛白色。
4.1.2 四腿瘦肉率外三元杂交猪为27%以上;内三元杂交猪(杜洛克X长白X上海白猪)为25%以上;普通猪为20% 以上。
4.1.3 肉质肉色鲜红,肉质细嫩,肌肉大理石纹明显。
猪肉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NY5029的规定。
4.1.4 规格等级见表1。
4.2.1 体型外貌体型饱满,健康无病,皮毛光滑、皮无伤痕。
毛色无特别要求。
4.2.2 肉质肉色鲜红、肉质鲜嫩,肌肉内富含脂肪。
5饲养环境中乳猪饲养环境应符合NY5033的规定。
6品种组合6.1品种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上海白猪、沙子岭猪、宁乡猪等。
6.2 组合6.2.1 中猪组合6.2.1.1 外三元组合为杜X(长•大)、杜X(大•长)等。
6.2.1.2 内三元组合为杜X(长•上)、大X(长•沙)、长X(大•沙)等。
6.2.2 乳猪组合6.2.2.1 地方品种为宁乡猪、沙子岭猪等。
6.2.2.2 杂交组合为长X宁、大X宁、长X沙、大X沙等。
7引种原则7.1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确需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
种猪应有免疫证、检疫证、合格证和系谱卡。
7.2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30d,仔猪隔离观察15d,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
7.3不得从疫区引进猪只。
7.4 跨省引种,须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经省级动物防疫机构审批。
8饲料营养8.1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
8.2 根据中乳猪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要配制饲料详见附录A。
8.3禁止在饲料中添加B -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等禁用品。
8.4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时,在中乳猪出栏前,按NY5032的要求执行休药期。
8.5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9消毒制度9.1建立消毒制度。
消毒方法按照NY5033的要求进行。
9.2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毒性残留、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主要的消毒药物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生石灰、烧碱、漂白粉等。
9.3猪场入口处设消毒池、更衣室和消毒室,对进出人员和车辆严格消毒。
9.4 猪舍出入口设消毒盆、池,供工作人员消毒。
9.5搞好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和用具每周消毒一次。
9.6猪舍周围每半个月用2%烧碱水溶液或20%生石灰水溶液消毒1次,猪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猪场的每个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并保持其有效浓度。
9.7对空栏后的圈舍、走道、用具要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净化一周后才能用于下一批猪的饲养。
9.8发生疫病时,每天对猪舍、走道、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周围环境每隔3d消毒1次。
9.9 定期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10 免疫驱虫10.1 免疫10.1.1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综合防疫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执行NY5031的规定。
10.1.2 疫苗必须由当地动物防疫机构供应,根据规定的疫苗贮藏温度分别用冷藏或冷冻设备保存,使用时仔细检查,禁止使用过期、变质、失效疫(菌)苗。
10.1.3 免疫器具(注射器、针头等)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做到一猪一针头。
10.1.4 按照免疫程序和疫苗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以注射或口服方式接种疫苗。
注射接种时做到消毒严、部位准,不打飞针。
10.1.5 疫苗开启后应在4h内用完,对剩余疫苗及使用过的疫苗瓶作高温处理,不得乱扔。
10.1.6 免疫接种活菌苗时,接种后的猪10d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10.1.7 免疫程序见表2。
10.2 驱虫10.2.1不同季节检测猪群体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驱(杀)虫。
1022 使用安全、高效、广谱的驱虫药品,用法用量按说明书或按兽医处方使用。
1023 仔猪7周龄时用广谱驱虫药驱虫一次。
3月龄时,重复驱虫一次。
10.2.4 新引进的猪驱虫后隔离饲养(15〜30)d后才能和其它猪并群。
11兽药使用11.1 乳猪、中猪患病临床治疗时,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30的要求。
11.2出栏前的中、乳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执行休药期。
12饲养管理12.1哺乳仔猪[(0〜35)日龄]的饲养管理12.1.1 哺乳和饮水保温箱的门要全天敞开,让仔猪不受限制地自由哺乳。
采取自动饮水器供仔猪饮水,水槽供水要勤换水,保持水质卫生。
12.1.2 固定奶头3d内固定好奶头。
将弱小猪置于前头奶,强壮小猪置于后头奶,争斗的小猪挪位至另一奶头。
12.1.3 防寒保暖寒冷季节,哺乳仔猪要用保温箱和红外灯等设备保暖,若利用火炉保暖,应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仔猪适宜温度(1〜15)日龄为(30〜35)C, (15〜30)日龄为(22〜25)C。
12.1.4 保健仔猪生后(1〜3)d应注射牲血素或铁钴液,预防仔猪贫血。
12.1.5 补料采用教槽料,7日龄开始诱食,14日龄满糟,21日龄旺食。
12.1.6 去势仔母猪可不阉,仔公猪(7〜14)日龄去势。
12.2 保育猪[(28〜65)日龄]的饲养管理12.2.1 适时断奶(28〜35)日龄一次性断奶。
12.2.2 合理组群及时调教有条件的以原窝饲养。
否则,以大小、强弱分群,每栏(10〜20 )头,避免因分群争斗、致伤、致残等,训练仔猪“吃、睡和喝、拉二定位”。
12.2.3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舍内适宜的气温为(20〜30 )C,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12.2.4 预防腹泻断奶后少食多餐,(50〜60)日龄以后,饲料由乳猪料逐渐过渡到小猪料。
必要时饲料中添加药物添加剂,预防仔猪下痢。
12.3 生长猪[(65〜120)日龄]的饲养管理12.3.1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头,每栏(10〜15)头。
栏舍通风换气良好,室温不高于34C,不低于15 C;适宜温度为(15〜25)C。
12.3.2 按营养需要配制全价饲粮,小猪30kg 前日喂三餐,30kg 后日喂二餐,粉料湿拌,地面撒饲或糟饲,(8〜9)成饱为宜。
12.3.3 加强调教,及时清扫,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12.4 中、乳猪出栏上市运输前,按GB16549 检疫,出具检疫证明方可上市。
车辆在运输前后要彻底消毒。
12.5 病死猪处理12.5.1 猪场不得出售病、死猪。
12.5.2 对需要淘汰、处理的病猪,采取不把血液和浸出物散播的方法进行扑杀,传染病猪尸体按GB16548 进行无害化处理。
12.9 日粮营养水平见附录A ,饲料配方见附录B。
13 饲养记录13.1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品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销售、淘汰等。
13.2 做好饲料来源、配方、添加剂使用、饲料消耗记录。
13.3 做好免疫时间、疫苗种类、疫苗生产厂家、生产批号、接种剂量、接种方法等记录。
13.4 做好发病、用药、治疗、死亡、无害化处理等记录。
13.5 资料专人负责管理。
所有资料应长期保存,至少保留 5 年。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乳猪饲养标准中乳猪饲养标准如表 A.1所示。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乳猪饲料配方中乳猪饲料配方如表 B.1、表B.2所示。
表B.1仔猪(10~20)kg 单位为公斤表B.2生长猪(21~50)kg 单位为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