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内窥镜简介

医用内窥镜简介

一内窥镜医疗应用史内窥镜,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

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

世界上第一个内窥镜是1853年法国医生德索米奥创制的。

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

由头端、弯曲部、插入部、操作部、导光部组成。

使用时先将内窥镜导光部接到配套的冷光源上,然后将插入部导入预检查的器官,控制操作部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病变。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

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

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

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55年,西班牙人卡赫萨发明了喉镜。

德国人海曼·冯·海莫兹于1861年发明了眼底镜。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出现微型灯泡后,使内窥镜有了很大发展,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可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

1878年德国泌尿科专家姆·尼兹创造了膀胱镜,用它可以检查膀胱内的某些病变。

1897年,德国人哥·基利安设想支气管镜。

1862年,德国人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

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制了直肠镜,但是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

1913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

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创立了胃镜检查法。

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

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直到1962年,才由德国人古奥和弗累斯梯尔创立了脑室镜检法。

从此形成一整套镜检法系列。

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内窥镜,1964年研制成功纤维内窥镜的活检装置,这种取活检的特别活检钳能够有合适的病理取材而且危险小。

1965年,纤维结肠镜制成,扩大了对于下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范围。

1967年开始研究放大纤维内窥镜以观察微细病变。

光纤内窥镜还可以用来做体内化验,如测量体内温度、压力、移位、光谱吸收以及其他数据。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

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技术与内窥镜结合在一起的新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二主要生产厂家进口:主要是奥林巴斯,宾德还有富士国内:徐州豪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海修远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徐州泰诺仕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市高港兰迪医用设备厂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三内窥镜临床应用(一)胃肠道疾病的检查(1)食道:慢性食道炎、食道静脉曲张、食管道孔疝、食道平滑肌瘤、食道癌及贲门癌等。

(2)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

(3)小肠:小肠肿瘤、平滑肌肿瘤、肉瘤、息肉、淋巴瘤、炎症等。

(4)大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癌等。

(二)胰腺、胆道疾病的检查:胰腺癌、胆管炎、胆管癌等。

(三)腹腔镜检查:肝脏疾病、胆系疾病等。

(四)呼吸道疾病的检查:肺癌、经支气管镜的肺活检及刷检、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等。

(五)泌尿道检查:膀胱炎、膀胱结合、膀胱肿瘤、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输尿管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等。

内窥镜特点:(1)减少内镜检查时间,快速抓拍。

(2)具有录像、储存功能,能将病变部位的图像储存起来,便于查看及连续对照观察;(3)色泽逼真,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图像经过特殊处理,可将图像放大,便于观察;(4)采用屏幕显示图像,实现1人操作多人同时观看,便于疾病会诊、诊断、教学;医疗内窥镜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点:(1)操作灵活、简单、方便,更直接;(2)病人不适感降到了最低程度,新的技术降低了手术复杂度,减少了治疗时间(3)大大提高了诊断能力,提高工作效率(4)便于教学及临床病例讨论,以及远程会诊,(5)便于患者的密切配合,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的沟通(6)为教学、科研提供可靠的资料四内窥镜的操作方法在为患者检查的时候,传统的方式经常会为病人造成痛苦,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时病人可以坐位,也可以半卧位,医生将耳鼻喉内窥镜伸入病人口腔、耳腔、鼻腔内,然后仔细的检查所需要了解的部位,由于医用内窥镜照明好、清晰度高,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在、狭小、不能在额镜下直接窥视的结构。

如中鼻道内的钩突、筛泡、上颌窦开口、嗅裂、鼻咽部咽鼓管开口、腺样体组织等。

五内窥镜的部分分类介绍1 硬管内窥镜原理:利用光学成像的原理硬管式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放式硬管内窥镜阶段与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内窥镜阶段。

基本结构:膀胱镜:(直接观察膀胱间接对肾脏疾病前列腺疾病进行诊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疝气修补术、结肠切除术等都可以运用到腹腔镜)2 纤维内窥镜原理:应用具有全反射特性的光的纤维制成的。

20世纪50年代以前,内窥镜照明采用的是内光源,照明效果较差,图像色彩扭曲,并有致组织灼伤的危险。

1930年德国LAMM 提出可以用细的玻璃纤维束在一起传导光源,并设想用玻璃纤维束制作柔软胃镜,曾与SCHINDLER合作试制,因纤维间光绝缘没解决而未获成功。

荷兰HEEL及美国BRIEN在纤维上加一被覆层,解决了纤维间的光绝缘问题。

1954年英国HOPKINGS及KAPANY研究了纤维的精密排列,有效地解决了纤维束的图像传递,为纤维光学的实用奠定了基础。

内窥镜发展史上的历史性突破终于水到渠成。

光纤细纤、柔软、可弯曲,有他制成的内镜细而柔软,头部可屈曲,是镜在腔内回转弯曲,减少观察盲区,减少病人痛苦胃镜(上消化道)用于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结肠镜(下消化道)食道镜(呼吸道)3 电子内窥镜原理:其成像依赖于镜身头部的微型CCD图像传感器,将信号经图像处理器处理后,呈现在监视器的屏幕上电子内窥镜系统:电子胃镜: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等4 超声内窥镜为了克服超声波本身对骨性及气体界面不易通过的特性,弥补体表探测时出现盲区及内镜检查的某些局限性,进一步提高深部脏器如胰腺、总胆管下部及肝门部病变的诊断率,内镜、超声探测仪联合装置--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RTASONOGRAPHY EUS)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 胶囊内窥镜(总要用于检查以前不能通过仪器检查的小肠)优点: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它克服了传统推进式内窥镜的缺点组成:摄像胶囊便携式腰带式数据记录仪应用软件工作站六相关新闻2011年1-11月中国进口内窥镜达2.5亿美元中商情报网讯:2011年1-11月,我国内窥镜的进口量为20082台,同比增长136.0 %;进口金额达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 %。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我国共计出口内窥镜29844台,同比下降7.3 %;出口金额达2521.34 万美元,同比增长28.9 %。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我国内窥镜的的进出口价格相差较大,其进口平均价格达12525.77 美元/台;出口平均价格为844.84 美元/台。

10月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项目数量跌破20根据必联市场研究中心《中国内窥镜国际招标报告》显示:2011年10月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市场产生中标结果不到20项,产品中标数量20余台。

其中,中标项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1%,中标产品数量同比去年同期上涨33%左右。

而在环比方面,10月份中标项目数量持续下滑,降幅在35%左右。

地区分析在招标采购地区方面,2011年10月共有11个地区参加内窥镜国际招标并最终中标。

期内,福建地区登顶中标金额榜首,中标金额在75万美元左右,紧跟其后的是中标金额在60万美元上下的云南和上海两地,其余地区中标金额都在40万美元以下。

中标代理商/制造商分析2011年10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中共有近20家代理商中标。

按市场份额来看,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厦门市国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云南澳敦贸易有限公司、北京贝迪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万里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安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中标金额分布在35—75万美元之间,其余代理商中标金额都在20万美元以下。

制造商方面,2011年10月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中共有8家制造商的产品中标。

其中奥林巴斯市场份额独占60%之多,中标金额超过200万美元。

STORZ和Endo optiks位列二、三位,其市场份额在10%上下,中标金额在30—50万美元之间。

剩下的5家制造商市场份都在5%以内。

作用: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

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重大新闻: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它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附件前提下穿过消化道发现疾病。

镜有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而且这个过程需要麻醉和恢复时间。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它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附件前提下穿过消化道发现疾病。

研究人员说,研制这种内窥镜是受小肠内窥镜胶囊的启发。

内窥镜胶囊是在肠道内随机运动,并以半秒一个画面的方式给医生一幅肠道的全景影像。

而新的胶囊内窥镜是无线的,它是通过MRI磁场和电信号进行操作,因而检查起来更准确、细致。

这种内窥镜很少会对身体产生创伤,医生在检查隐藏的肿瘤、伤口以及活检和给药时会更加准确。

在电流下游动使这种内窥镜胶囊有别与其它胶囊内窥镜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探查肠道。

它在肠道内移动要依赖MRI磁场的帮助,就像帆船随风航行。

研究人员在这个胶囊的尾部安装了铜制线圈和柔韧性高分子聚合物。

磁场使尾部产生振动并使其产生移动,医生可通过安装在胶囊里的微传感器操纵磁场从而指导胶囊的移动。

使用铜作为磁性材料是因为它对MRI的图像干扰很小。

胶囊内窥镜可以被驱动会更有利于诊断,只是患者有时会略感不适。

七技术展望医用内窥镜在不同的时期都促进了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今后随着电子技术及其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其技术会有更广更深的发展。

它非但能完成当今所完成的任何一项工作,还会加用特殊光谱的CCD提供新的诊疗图像信息,还可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病变组织的特殊图像,并能用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病变的定量分析和定量诊断,还可通过电讯手段进行远程会诊。

这类电子内窥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电视信息中心装备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经内镜内的导光纤维将光导入受检体腔内,CCD图像传感器接受到体腔内粘膜面反射来的光,将此光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导线将信号输送到电视信息中心,再经过电视信息中心将这些电信号经过贮存和处理,最后传输到电视监视器中在屏幕上显示出受检腔器的彩色粘膜图像。

基本组成:CCD耦合腔镜腔内冷光照明系统视频处理系统显示打印系统等多功能的电子内镜已经问世,它不但能获得组织器官形态学的诊断信息,而且也能对组织器官各种生理机能进行测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