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齿轮轴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教学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机械09C(本)学号: …………学生姓名: XXX指导教师: XXX(讲师)完成时间: 2013年5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摘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是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基本科目,在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工艺流程设计在加深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本设计是齿轮轴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其结构虽然规则,但是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工艺要求比较复杂。
需要粗车、精车、铣车、磨销,其中精车是加工关键。
车床加工工艺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车床的特点,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车床加工过程中面临的工艺问题。
工艺规程是保证机械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一种重要的工艺依据,工艺规程设计在机械加工中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中小型零件加工的规程设计常被选作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关键字:工艺规程;齿轮轴I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 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2 零件分析 (3)2.1齿轮轴的概述 (3)2.2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4)2.3零件的校核 (5)3齿轮轴的工艺规程分析 (10)3.1毛坯的选择 (10)3.2制定工艺路线 (11)3.2.1 基本加方案 (11)3.2.2 工艺路线的设定 (11)3.2.3 加工工艺过程内容 (12)3.3基准的选择 (13)3.3.1 粗基准的选择 (13)3.3.2 精基准的选择 (14)3.4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5)3.4.1 加工阶段的划分及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5)3.4.2 加工顺序的安排 (15)3.4.3 机床的选择 (16)3.5 切削用量 (16)3.5.1 粗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6)3.5.2 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7)3.5.3 选择切削用量 (18)3.6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19)3.7基本工时 (20)4 结束语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I I1绪论1.1引言机械设计在机械工程中十分重要,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
本次课程设计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是将机械的理论与实际中的运用有机的结合并进行深层次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于理论联系实际认识更加清晰,为以后社会的经验埋下重要的伏笔,即锻炼了我们的设计创新能力,又增强了机械设计构思。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设计能力是从事机械制造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设计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的基本科目,在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工艺流程设计在加深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
齿轮减速器在各行各业中十分广泛地使用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机械传动装置。
当前减速器普遍存在着体积大、重量大,或者传动比大而机械效率过低的问题。
国外的减速器,以德国、丹麦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占据优势,减速器工作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
但其传动形式仍以定轴齿轮传动为主,体积和重量问题,也未解决好。
日本住友重工研制的FA型高精度减速器和美国Alan-Newton公司研制的X-Y式减速器,在传动原理和结构上与本项目类似或相近,都为目前先进的齿轮减速器。
国内的减速器多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为主。
齿轮轴是减速器的一个基本零部件,在现代生活中有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地位。
1.2 设计的内容及要求本设计是齿轮轴的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其结构虽然规则,但是精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工艺要求比较复杂。
总体介绍所追踪的典型零件的加工流程,包括毛坯-初检-粗加工-精加工工零等步骤;所加部件的形状、结构、尺寸及重要配合参数,并完成工件的三维造型。
确定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装夹方法、工装夹具、加工方位、刀具选择、加工参数选择等。
工艺流程是保证机械产品高质量、低成本的一种重要的工艺依据,工艺流程设计在机械加工中就显得更为突出[1]。
本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用新的更合理的工艺规程来代替旧的相对不合理的工艺规程。
要求我们能对机械制造有一个总体的、全面的了解与把握,能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1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对于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翻阅参考文献进行解决。
22 零件分析2.1齿轮轴的概述本零件为减速器的输出齿轮轴,其功用是传递动力和改变输出轴运动方向。
齿轮轴类件的工艺特点首先是它的形面特征多,在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描述中可以把它分为主特征:内外圆柱面、圆锥面、齿轮表面等;辅助特征:键槽、小平面、花键、螺纹等。
另外,齿轮轴类件加工所使用的机床多,材料及热处理种类也较多。
再者,它的工艺特征如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也要求较高。
在机械加工中,每一种零件都有几种加工工艺方法与之对应,根据生产规模、零件整体形状和轮廓尺寸、制造资源等,针对每一特征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不同材料选择不同加工方法。
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
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1)尺寸精度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
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3)相互位置精度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
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
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mm~.0,高精度0103.0轴(如主轴)通常为mm.0。
001~.00054)表面粗糙度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m.05.2,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Raμ63的表面粗糙度为m63.0。
~Raμ16.0此外,相互位置精度还有内外圆柱面的同轴度,轴向定位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等[5]。
轴的材料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
钢轴的毛坯多数用轧制圆钢和锻件,有的则直接用圆钢。
下表2-1列出了轴常用材料45号钢的主要力学性能[2]。
34表2-1 45号钢的主要力学性能[2]材料牌号 热处理 毛坯直径/mm 硬度 /HBS 抗拉强度极限B σ 屈服强度极限sσ 弯曲疲劳极限1-σ 剪切疲劳极限1-τ 许用弯曲应力][1-σ MPa45 正火≤100 170-217 600 300 240 140 55 调质 ≤200 217-255 650 360 275 155 602.2 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分析研究产品要从两方面分析。
先熟悉产品的性能、用途、工作条件,明确给零件的相互装配位置极其作用,了解及研究各项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关键技术问题。
再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查,图样上的规定的各项技术条件是否合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能是否好,图样上是否缺少必要的尺寸、视图、或技术条件。
图2-1 齿轮轴零件图从图2-1上看,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结构比较简单,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有:mm 30φ、mm 40φ圆柱面及mm 66φ的齿面,mm 3050φ⨯的槽。
由于传动与装配的要求较高,对于mm 30φ、mm 40φ圆柱面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粗糙度方面表现在:对于mm 40φ圆柱表面有较高的要求为m Ra μ8.0,mm 30φ的圆柱面为m Ra μ6.1,这些在安排加工工艺时也需给予注意。
52.3 零件的校核轴的校核通常是在初步完成结构设计后进行校核计算,计算准则是满足轴的强度或刚度要求,必要时还应校核轴的震动稳定性。
进行轴的强度校核计算时,应根据轴的具体受载及应力情况,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并恰当地选择其许用应力[3]。
轴的强度校核计算[2],轴的扭转强度条件为:[]T T T d n PW T ττ≤≈=22.09550000 (2-1) 式中:T τ--扭转切应力,MPa ;T --轴所受的扭矩,mm N •;T W --轴的抗扭截面系数,3mm ;n --轴的转速,min /r ;P --轴转递的概率,KW ;d --计算截面处轴的直径,mm ;[]T τ--许用扭转切应力,MPa ,见表2-2。
表2-2 轴常见几种材料的][T τ及0A 值[2]注:1)表示][T τ值是考虑了弯矩影响而降低了的许用扭转切应力。
2)在下述情况时,][T τ取较大值,0A 取值较小:弯矩较小或只受扭矩作用、载荷较平稳、无轴向载荷或只有较小的轴向载荷、减速器的低速轴、轴只做单向旋转;反之,][T τ取较小值,0A 取较大值。
由上式可得轴的直径:30333][2.09550000][2.09550000np A n P n P d T T ==≥ττ (2-2) 式中,与轴材料有关的系数30][2.09550000T A τ=,查表2-2。
计算弯矩时分别按水平面和垂直面计算各力产生的弯矩,并按计算结果分别做出水平面上的弯矩H M 图和垂直面上的弯矩V M 图;然后按下式(2-3)计算总弯矩并做出M 图,并做出扭矩图。
22V H M M M += (2-3)6 已知轴的弯矩和扭矩后,可正对某些危险截面做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计算。
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应力:22)(4ατσσ+=ca (2-4)当扭转切应力为静应力时,取3.0≈α;当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时,取6.0≈α;若扭转切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时,则取1=α。
对于直径为d 的圆柱,弯曲应力为W M =σ,扭转切应力WT W T T 2==τ,将σ和τ代入式(2-4),则轴的弯扭合成强度条件为: ][)()2(4)(12222-≤+=+=σαασWT M W T W M ca (2-5) 式中:ca σ--轴的计算应力,MPa ;M --轴所受的弯矩,mm N •;T --轴所受的扭矩,mm N •;W --轴的抗弯曲截面系数,mm ;][1-σ--轴的许用弯曲应力,其值查表2-1。
各圆轴截面的抗弯、抗扭矩截面系数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