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解剖学考试大纲设计(国家医学教育题库试题)

局部解剖学考试大纲设计(国家医学教育题库试题)

局部解剖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简介:局部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局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包括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

它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局部解剖学重在尸体解剖操作,熟悉常用器械的使用,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密切结合理论,熟练掌握支配各个局部和重要器官的血管神经走向及其毗邻关系,掌握常见结构的变异情况,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为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脊柱区、上肢和下肢等8章,每章除了概述和各个局部的分区外,还包括临床病例分析和局部解剖操作2节,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用解剖学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评方式:闭卷,百分制使用教材1.《局部解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刘树伟李瑞锡主编,2013年第一章头部【考试要点】一、概述1.头部的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眶下孔、颏孔、翼点和颧弓等)的定位和临床意义;体表投影(脑膜中动脉的投影等)。

二、面部1.面部分区2.面部浅层结构:(1)皮肤及浅筋膜:特点,颊脂体概念。

(2)表情肌的配布。

(3)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

(4)面神经的分支分布(重点下颌缘支与面血管的关系);三叉神经末支的及其出孔位置。

3.面侧区:(1)面侧区概念(2)腮腺咬肌区:腮腺的形态和位置(毗邻),腮腺咬肌筋膜的概念,腮腺导管的位置及体表投影,以及穿经腮腺的结构。

(3)面侧深区(颞下窝)的位置和内容。

(4)面侧区的间隙概念(咬肌和翼下颌间隙)和临床意义。

三、颅部1.颅部的组成。

2.颅顶:境界、层次及各层的结构特点(包括头皮概念、血管神经的来源和分布等)。

3.颞区境界层次及各层的结构特点。

4.颅顶骨结构特点。

颅底内面结构特点。

5.通过海绵窦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6.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第二章颈部【考试要点】一、概述1.颈部的境界,颈部分部和分区。

2.表面解剖(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二、颈部层次结构浅层结构1.浅层结构:颈阔肌、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

2.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三、颈前区1.舌骨上区:颌下三角的构成及内容。

颏下三角的构成2.舌骨下区: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内容。

肌三角境界和内容(甲状腺的形态与被膜、位置与毗邻,甲状腺有关的血管和神经;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四、胸锁乳突肌区和颈根部1.胸锁乳突肌区的范围和内容(颈动脉鞘的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颈袢的组成、位置分支支配;颈丛的位置;颈交感干的组成、位置)。

2.颈根部的范围和内容(以前斜角肌为重要标志:胸膜顶、锁骨下动脉、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锁骨下静脉、迷走神经以及膈神经的位置;椎动脉三角的组成和内容)。

五、颈外侧区1.颈外侧区的境界和分区2.枕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副神经位置和确定标志)。

锁骨上三角的境界和内容(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六、颈部淋巴1.颈部淋巴结的分群。

2.颈部各群淋巴结中局部淋巴结名称、位置及流注关系,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胸部【考试要点】一、概述1.胸部的境界与分区2.胸部的体表标志二、胸壁1.胸壁的层次、胸部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意义2.女性乳房的位置。

女性乳房的形态、构造、淋巴回流3.肋间隙结构及血管、神经走行的排列关系及其临床意义4.胸廓内动脉的行径、分支和分布三、膈1.膈的位置和分部2.膈的裂孔3.膈的血管、淋巴和神经四、胸膜和胸膜腔1.胸膜的概念和分部2.胸膜腔的概念,胸膜隐窝和胸膜的体表投影3.胸膜的血管、淋巴和神经五、肺1.肺的位置和体表投影2.肺的结构:肺门的位置,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排列关系及其毗邻,支气管肺段的概念3.肺的血管及淋巴回流六、纵隔1.概述:纵隔的概念、境界和分区,纵隔左、右侧面观。

2.上纵隔(1)上纵膈内器官结构层次(2)胸腺的位置毗邻,上腔静脉及其属支(3)主动脉弓的毗邻,动脉导管三角的围成和内容(4)气管胸部的位置和毗邻3.下纵膈(1)前、中、后纵隔的位置及内容(2)心包的构成、心包窦的位置,心包的毗邻和心的体表投影(3)食管胸部的毗邻,食管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4)胸主动脉的毗邻(5)胸导管在胸部的行径,胸导管的毗邻(6)奇静脉与半奇静脉、胸交感干的位置(7)纵隔间隙的名称和位置第四章腹部【考试要点】一、概述1. 腹腔、腹膜腔的概念区别;2.腹部分区法;3.腹壁重要体表标志,部分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二、腹前外侧壁1.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及主要结构2.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3. 浅筋膜层:camper筋膜与Scarpa筋膜的分布与特点,浅动脉及浅静脉。

4. 腹前外侧壁的肌及分布层次、相应结构5. 腹横筋膜形成的结构6.壁腹膜的皱襞与陷凹7.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与神经的分布8.腹直肌鞘9.腹白线与脐环10.腹股沟管的位置,四壁,两口,内容,腹股沟斜疝直疝的区别11.腹股沟三角12.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理解睾丸下降后形成的部分结构三、结肠上区1. 胃的位置和分部;胃的动脉供应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胃后壁穿孔易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胃大部切除术时确定小弯、大弯及幽门的切口部位2.十二指肠的分布;十二指肠大乳头和十二指肠球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十二指肠悬韧带的意义3.肝的位置毗邻和体表投影;膈下间隙的组成及临床意义;四、结肠下区1. 空回肠的位置,形态,血供,淋巴回流及神经分布;2.肠系膜根的位置,系膜三角的概念,肠系膜窦的交通;3.阑尾常见位置及炎症时常见体征,根部体表投影;成年与小儿阑尾各自的特点;阑尾的血供。

4. 结肠的分部、位置与毗邻,血供,淋巴回流。

五、腹膜后隙1.腹膜后隙的境界及交通,内容及结构排列关系。

2. 肾(1)位置、体表投影、形态和构造。

(2)肾的毗邻。

(3)被膜和固定因素。

(4)肾门、肾窦和肾蒂概念,肾蒂内结构排序。

(5)肾段的概念。

(6)肾淋巴引流分组、分布及注入淋巴结。

3.输尿管腹部(1)位置、行径及体表投影。

(2)生理性狭窄。

(3)毗邻。

(4)主要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4.肾上腺(1)位置、形态及毗邻。

(2)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5.腹主动脉(1)起止、行径和分支。

(2)毗邻。

(3)不成对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的各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4)成对脏支的名称、行径和分布。

(5)壁支的名称和分布。

6.下腔静脉(1)起止、行径和属支。

(2)毗邻。

(3)左右侧睾丸或卵巢静脉走形及注入比较。

(4)腰静脉与腰升静脉走形及相互关系,腰升静脉交通。

7.乳糜池(1)形态、位置和走行延续。

(2)收纳淋巴干。

8.腰交感干(1)位置、组成和交通支。

(2)腰交感神经节组成及位置。

(3)内脏大、小神经。

(4)椎前节: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

9.腰丛(1)位置和组成。

(2)主要分支、分布及支配区域。

(3)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分别与腹股沟管的关系。

六、临床病例分析理解并能用相关解剖学知识分析病例4-1至4-6七、腹部解剖操作1.腹前外侧壁(1)旋髂浅动脉、腹壁浅动脉及伴行静脉的走行(2)Scarpa筋膜的附着(3)腹股沟管的位置、围成、两口及经过内容(4)腹前外侧壁的肌肉及层次(5)腹直肌鞘的围成、特点及经过内容(6)弓状线的概念2.腹膜与腹膜腔(1)肝的位置和毗邻(2)腹腔与腹膜腔的概念及境界(3)小网膜的位置及分部(4)大网膜的位置及围成(5)肝、胃、脾的韧带(6)十二指肠空肠襞的位置(7)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的附着(8)阑尾系膜的形态和位置(9)腹膜腔分区及间隙(10)网膜孔的围成(11)网膜囊的围成(12)腹前壁下份后面的腹膜皱襞名称3.结肠上区(1)胃的血管、淋巴结及神经(2)肝的脏面结构及第一肝门的概念(3)第二肝门的概念(4)腹腔干及分支(5)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概念及内容(6)肝外胆道系统的概念及内容(7)肝门静脉的位置及属支4.结肠下区(1)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内部结构及毗邻(2)大肠和小肠的区别(3)阑尾的位置及寻找阑尾根部的标志(4)十二指肠悬韧带的概念及位置(5)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6)肠系膜下动脉及分支5.腹膜后隙(1)腹膜后隙的境界、交通及内容(2)腹主动脉及分支(3)下腔静脉及属支(4)上腹下丛的概念及位置(5)髂总动脉及分支(6)肾的位置、毗邻、被膜及肾门结构(7)腹腔神经丛的概念及位置(8)内脏大、小神经的概念及位置(9)腰交感干的概念、位置(10)乳糜池的概念及位置第五章盆部与会阴【考试要点】一、概述1.盆部的范围和分部2.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的体表投影3.常用的骨盆测量:棘间径、外结合径、下口横径、嵴间径二、盆部1.盆腔内脏脏器位置安排的规律性2.盆内脏器的位置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3.盆筋膜的配布,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临床意义4.盆部的血管、神经分布的一般规律5.男性、女性盆腔内的腹膜配布、形成的结构与腹膜腔陷凹6.直肠的形态、位置、毗邻、血供及淋巴回流7.膀胱的位置、毗邻及血供8.输尿管的位置、毗邻及行径9.前列腺的位置及毗邻10.子宫的位置、毗邻、固定装置及子宫动脉的行径与输尿管的关系11.卵巢、输卵管的位置与子宫阔韧带的关系。

12.卵巢与输卵管的血液供应13.闭孔神经、闭孔血管的行径及联属14.腰骶丛神经与盆部大血管的安排联属三、会阴1.肛区(1)肛门括约肌的组成和作用(2)坐骨肛门窝的位置、境界及内容(3)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的行径和分支2.尿生殖区(1)会阴浅筋膜的延续关系(2)尿生殖膈的构成(3)会阴浅隙与会阴深隙的构成及内容,尿道各部破裂时尿外滲范围的解剖关系(4)阴囊的构成,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5)阴茎的层次及血管和淋巴(6)会阴中心腱的构成四、临床病例分析五、盆部解剖操作第六章脊柱区【考试要点】一、概述1.境界与分区:掌握脊柱区的概念、分部。

熟悉脊柱各部的境界和分区。

2.脊柱区的表面解剖:掌握肩胛骨、棘突、骶骨、尾骨、髂嵴和髂后上嵴、第十二肋、脊肋角的位置。

熟悉以上各骨的骨性标志,计数棘突的重要标志。

了解骶尾部菱形区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骶管阻滞麻醉和骶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脊肋角和肾的位置关系、第十二肋与胸膜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二、脊柱区层次结构1.层次结构(1)掌握脊柱区的层次、枕下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范围、内容和意义。

脊柱的整体观,椎管的构成。

(2)熟悉脊柱区的血管和神经。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脊髓的血供。

(3)了解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

三、临床病例分析1.脊柱的连结的解剖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肩背部骨的骨性标志及临床应用;肩胛区血管神经走形与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2.脊柱区主要肌肉的神经支配及损伤后的表现;腰疝的解剖学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