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五章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作业(湘教版)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五章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作业(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模拟题组(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瓦屋山(左图)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海拔最高为3 522米,垂直高差近1 000米,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

瓦屋山顶部由坚硬的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完成1~2题。

1.右图中,能代表瓦屋山顶部岩石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2.瓦屋山顶成“桌台状”,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断裂上升B.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裂上升、侵蚀作用2.C1题,根据材料,瓦屋山顶部岩石为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型岩浆岩。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指向的箭头。

图中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B正确。

第2题,瓦屋山顶为玄武岩,下面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说明石灰岩形成早于玄武岩。

石灰岩是沉积岩,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周边悬崖陡壁围绕,说明桌状山是断裂上升后,受外力侵蚀形成平坦“桌台状”山顶。

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C正确。

(2018湖北荆州质量检查)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千米,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3~5题。

3.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A.我国东海岸B.墨西哥西海岸C.新西兰东海岸D.菲律宾东海岸4.下列山脉属于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的是()A.阿特拉斯山脉B.西高止山脉C.安第斯山脉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①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②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③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④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4.C5.C3题,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A图为稳定型,未处在大板块交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如我国东海岸。

活动型(B图和C图),根据海底地貌为海沟,陆地构造地貌为边缘山脉或岛弧,此大陆边缘位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根据全球板块构造图,B类型形成边缘山脉,如科迪勒拉山系(墨西哥西海岸包含在其中),C类型形成岛弧,如亚洲东部的岛弧链(菲律宾群岛包含其中)、新西兰南北二岛。

综上所述,A正确。

第4题,B类大陆边缘类型中边缘山脉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阿特拉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A错误。

西高止山脉位于印度半岛为陆陆板块碰撞形成,B错误。

安第斯山脉是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洋板块碰撞,C正确。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大西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为陆陆板块碰撞,D错误。

第5题,C类大陆边缘为岛弧,应为挤压边界,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故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①③对,②④错。

C正确。

(2019河北邯郸质量检测)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

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

粗的火山砾(渣)、火山砂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

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

读图,完成6~8题。

注:湖相即在湖泊地区出现的沉积相。

6.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A.1次B.2次C.3次D.4次7.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海水堆积C.火山喷发D.湖泊堆积8.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A.火山活动B.断层活动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7.D8.B6题,根据图示,火山碎屑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

D正确。

第7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降落”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在湖泊沉积,经流水堆积形成火山碎屑层,与侵蚀作用无关,A错误、D正确。

该地为湖泊,与海水堆积作用无关,B错误。

火山喷发是该沉积作用的物质来源,因此不是直接地质作用,C错误。

第8题,由火山熔岩可以判断该地经历了火山活动;由湖相层和上题可知,该地有流水堆积;由黄土层可以判断,该地有风力堆积;该地地质剖面并没有明显的位移,故没有断层活动。

综上所述,B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图中④是基岩,①②③为不同的沉积岩。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是()A.下降—上升—下降—上升B.上升—上升—下降—下降C.上升—下降—下降—上升D.上升—下降—上升—下降10.图中岩层形成的早晚关系是()A.①晚于③B.②早于③C.③早于④D.④晚于①10.A9题,在基岩上有沉积岩③形成,然后地壳抬升,③被侵蚀缺失。

地壳再下降,形成②沉积岩层,然后地壳上升,②被侵蚀。

地壳再次下降,形成沉积岩层①,河流开始侵蚀。

该地地壳运动的过程是上升—下降—上升—下降,D正确。

第10题,结合上题,图中岩层形成的早晚关系是①晚于③,A正确。

②晚于③,B错误。

③晚于④,C错误。

④早于①,D错误。

(2019湖南岳阳第一中学模拟)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岩层编号。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b、c三处()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12.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A.岩浆侵入B.断层作用C.沉积作用D.褶皱隆起12.C11题,根据图示,b处位于断裂带,为地下水出露地带,岩层不稳,不宜筑坝,C正确。

a、c两处地质构造线垂直于图示剖面方向,故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A错误。

a处岩层中部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变得坚硬,难以被侵蚀,形成山岭,B错误。

c处岩层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D错误。

第12题,图示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依次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侵入接触带岩石变质作用→断层发生因此最早发生的是沉积作用,C正确。

(2018福建泉州调研)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14.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14.C13题,根据材料,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A正确。

流水侵蚀差异与物质堆积差异为外力作用;火山活动主要体现在强、弱等方面,图中未反映。

B、C、D错误。

第14题,根据图示,在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以及地壳的上升运动,在湖的南侧还有河谷,因此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C正确。

数万年前地球为寒冷期,即冰河期,一万年为暖期,但水源封冻不会导致湖泊干涸、甚至消失。

A、B错误。

由“含火山灰的湖相沉积层”等信息可知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没有掩埋湖泊,D错误。

15.(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洮砚始现于唐代,由洮河绿石精雕而成,尤以喇嘛崖(从河谷至峰顶垂直高度400多米)老坑所产的“鸭头绿”最负盛誉。

“鸭头绿”最早形成的岩石以海陆交互的碎屑岩为主体,在碎屑物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形成冲积扇相的快速堆积物。

“洮水流珠”是洮河独有的奇观,堪称天下一绝,是河流流到岷县境内溅起的水珠冻结为冰珠落入水中浮在河面而形成的景观。

下图为洮河流域部分区域示意图及喇嘛崖景观示意图。

(1)指出洮河在卓尼县段的水文特征及分析冬季流到岷县出现“洮水流珠”景观的原因。

(2)推断喇嘛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

(3)评价喇嘛崖“鸭头绿”开发的不利条件。

特征:流量较大;河水含沙量小;夏季水量大;有结冰期。

原因:洮河流经的地方落差大;冬季气温低,撞离礁石的浪花遇上严寒的冷空气,立即凝结成晶莹的冰珠;冰珠随河水流动,因为和水面温度一致,不会轻易融化。

(2)山地经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被流水侵蚀、搬运,在山前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沉积岩;后由于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形成喇嘛崖;最后受洮河水流侵蚀形成该景观。

(3)地处高原山地,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喇嘛崖悬崖峭壁,开采困难;山中天气多变。

(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流量、水位高低、河流的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方面分析。

“洮水流珠”景观的形成需要结合材料,洮河流经的地方落差大;冬季气温低,撞离礁石的浪花遇上严寒的冷空气,立即凝结成晶莹的冰珠;冰珠随河水流动,因为和水面温度一致,不会轻易融化。

第(2)题,喇嘛崖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山地经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被流水侵蚀、搬运,在山前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后由于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形成喇嘛崖;最后受洮河水流侵蚀形成该景观。

第(3)题,主要从区域的地形、气候、交通、天气等方面分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地处高原山地,海拔较高,高寒缺氧,地理位置偏僻,对外交通不便,喇嘛崖悬崖峭壁,开采困难,山中天气多变。

16.(2018河北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两国交界处,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

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周围群山环抱。

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米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

目前,卢旺达与邻国刚果(金)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

下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