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探究

对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探究

对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探究——以跨国公司麦当劳为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时至今天,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东道国的文化发生碰撞,同时也会给东道国带来不同程度的、或好或坏的影响。

本文就是以麦当劳(中国)为例,探究中国文化在麦当劳的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而麦当劳的经济运作又会对中国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文化,影响,跨国公司,麦当劳,本土化,冲突,融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命脉的掌控者。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跨国公司的研究就突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东道国文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以及跨国公司所带给东道国文化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由以本国为基地的母公司和分布在多个国家的子公司所构成的,母公司不干涉子公司的决策、运营,但子公司的决策必须服从于母公司的最高决策中心。

但在同一决策体系下运营的企业,这就决定了其如下两点:一方面,单一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运营决策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能够体现母公司的特点;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体化国际经营中,即使是闻名全球的产品,也必须根据当地市场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

由此可知,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同时受到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的双重作用,因此文化对于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随着跨国公司的脚步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也会将其母国文化带向东道国,两种有着明显差异性的文化则会相互碰撞与融合。

随着经济前进的脚步,文化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经济的影响——麦当劳的本土化策略大型连锁快餐集团麦当劳就是一个典型的跨国公司,其总部坐落在美国伊利诺州欧克布鲁克(Oakbrook,Illinois),旗下最知名的麦当劳品牌拥有超过32000家快餐厅,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元。

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深圳开办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以来,麦当劳在中国的连锁店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扩张,在进入中国市场短短20多年期间,在中国这个素来强调“民以食为天”和崇尚饮食文化的国度里,麦当劳的670家餐厅遍布在跨越中国25个省市和直辖市的108个次级行政区域,几乎都在各大中城市都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还有着很好的发展潜力。

而麦当劳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秘诀就是本土化。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来以儒教为主导的人文思想使人们形成了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更有着其独特的饮食文化。

如同自然人在行动中要考虑环境的制约因素一样,跨国公司的经营也收到环境差异的限制。

来自美国的麦当劳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受到中国文化的阻碍与影响。

来自美国的麦当劳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则必然会受到中国文化的阻碍与影响。

麦当劳的解决办法是本土化,产品本土化,销售本土化,服务本土化,甚至在中国的麦当劳餐厅里的员工也都是中国人。

产品本土化,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麦当劳除了几种特定的产品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味道之外,做出了相当大的改变。

在中国,麦当劳的早餐多出了油条、煎饼、馅饼、烧饼、春卷、豆浆、粥等,正餐除了汉堡还多出了各种口味的盖饭、老北京鸡肉卷、蔬菜汤,汉堡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麦辣鸡腿汉堡、麦香猪柳蛋堡等。

销售本土化,麦当劳广告的创意手法常常是利用已有品牌视觉要素——企业标志金色拱形门造型,广告主角都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有的服务生也都是中国人,广告充满人情味。

其营业推广手段常常是利用价格折扣、优惠券和赠品为消费者送去额外惊喜和愉悦。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举办活动,甚至在春节还推出了代表吉祥、福到的饰品。

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跨国营销的经验与中国文化融合起来。

服务本土化,麦当劳在美国是以快捷被人们所接受,但到了中国却变得“慢”了下来。

光顾中国麦当劳的中国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远远长于在美国麦当劳顾客平均就餐的时间。

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中国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的好场所。

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悦耳的轻音乐和,使不少中国顾客把麦当劳作为闲聊、会友、甚至某些学者读书写作的好地方;店内设有的情人座、情人间,同样也吸引了不少情侣的光临;麦当劳“家庭”亲快餐的全球品牌形象和吸引着中国家庭里小皇帝小公主们注意的儿童乐园,使得中国顾客把这里当做是亲朋团聚、举行生日聚会和家庭庆典仪式的地方。

原料、员工本土化,麦当劳努力在中国百姓面前把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不仅员工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 而且制作的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

麦当劳快餐店还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以及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

原在北京王府井南口的分店,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

为了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以麦当劳为代表的跨国公司采取的是本土化的战略。

其产品种类的变化、营销策略的改变、选用当地原料和员工,这些无不是文化对其带来的影响。

跨国公司若是在进入市场之前详细的调查过当地的人文环境,制定准确、适当的本土化策略,文化则会成为其手中开辟前进道路的利器;反之,预期错误,战略决策失误,那文化必将会给其重重的一击。

由此可见,文化这把双刃剑对经济的影响。

(二)、经济对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化Vs中国文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国际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并随即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开办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开始,以其为载体的美国文化也随之迅速传播开来。

随着麦当劳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在中国不断发展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麦当劳,不仅仅是接受汉堡和薯片之类的美国快餐,人们在接受这种快餐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它的服务和经营理念,接受着美国文化。

麦当劳带来中国的不仅仅是它的快餐,它独特的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企业精神——一种典型的美国商业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及其理念的代言词——一种影响和传播他的快餐文化的精髓,成功地塑造了一种快餐文化,一种影响世界的文化武器。

如今的麦当劳已不仅仅是美国快餐的代表,而是代表了典型美国商业文化,他牢牢地根植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从文化层面说就必然烙上美国文化的印记,是美国文化在企业组织内部的一个缩影。

麦当劳流水线程序化的设计和生产,体现了福特主义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理念和特点;内部布置的紧凑和高效的管理,体现了美国文化中的效率性和经济功利性的一面;麦当劳餐厅内部的布置和提供的服务又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由,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服务的流程当中,符合人文主义的基本宗旨;麦当劳的产品和服务定位于占美国社会人口大多数的平民阶层,标准产品的套餐化和消费上的无形的限制,无论是总统还是乞丐都是一样的价格,淡化了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尊卑的差异,弱化了等级和贫富的差异,折射出平民文化和平等文化的内涵。

概括起来讲,麦当劳表达出了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制度的基本内涵,那就是效率,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美国西方社会文化的基石。

麦当劳带来的还有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早餐除了大饼、豆浆、油条还增加了了,汉堡、鸡翅、可乐,人们闲聊、小聚,甚至是读书学习的场所,不仅是茶馆,还有麦当劳。

就比如说,我们身边的同学,期末考试之前刷夜的地点绝对是在学校附近的麦当劳或者是KFC。

麦当劳带来的还有中国人行为举止的改变,点餐时排队的意识,用餐前要洗手,餐后自觉将自己桌子上的垃圾倒进垃圾箱,说话时不自觉的放低声音,“谢谢”从人们口中出现的频率也大大增多,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国人在麦当劳用餐时会变得更有礼貌。

随着麦当劳进驻中国市场,除了经济上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美国文化中的效率、自由、平等和博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中喜欢尝试新鲜的年青一代。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特点也完全展现出来,中国餐馆的菜单上也有了类似炸薯条、炸鸡翅、炸鸡腿的菜品,甚至在其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菜式,成功吸收了中西特点的永和大王,麦当劳带来的快餐文化变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行为举止的改变,美国文化中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思想的传播,中国餐馆菜单上多出来的那些个西方菜肴,这些都体现出了有麦当劳带来的美国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展现出了作为经济组织存在的麦当劳带给中国人的改变,这就是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三)、总结从麦当劳产品本土化、销售本土化、服务本土化的本土化战略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文化对跨国公司麦当劳决策的影响。

文化可以是跨国公司开疆扩土的有力武器,也是其向上攀登遇到的荆棘,中国文化对跨国公司麦当劳这个经济组织所带来的影响与改变。

不正是体现出了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吗?自从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前泡茶馆的人们现在改去了麦当劳;改变了许多人用餐前后的行为举止,变得符合西方的礼仪规范了;为中国的菜单上添加了美国文化的特色菜品。

这些我们可以看出麦当劳带给中国人的改变,而作为美国文化的载体的麦当劳——这个经济组织所带给中国文化的改变,这体现的是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麦当劳的例子不仅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对中国麦当劳的影响,还体现出了以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融合。

文化在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中有着双重影响,既有可能成为跨国经营管理的推动力,也有可能成为跨国经营管理的阻抗力。

文化对经济带来影响的同时,经济同样也会给文化带来影响,除了服务体系、经营理念上的改变,还会带来文化间的碰撞,文化间的融合。

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这种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在对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也不要忘坚持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的表达》翁乃群 1999.11《麦当劳在中国》佘佼屿 2013.03《基于文化视角下的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汪群胡江凤 2009.07 《麦当劳:“营”在文化,“赢”在本土化》沈智莉 2007.05《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麦当劳与中国饮食案例分析》张卫东 2006.01 《麦当劳在中国的营销谋略分析》赵明兰 2009.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