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渗透课题(教学案例):
第一节《鸦片战争》
师:1799~1839年英国对华鸦片输入呈现出什么
态势?
生:迅猛增长。
师:是什么驱使着英国商人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而且是冒着掉脑袋的危险进行武装走私?
生:巨额的利润。
师:对。
问题是,对于万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政府没有加以制止,而是采取了鼓励政策。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
师:这就怪了。
英国是工业国,我国是农业国。
为什么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还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多媒体显示《天仙配》画面和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师: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个唱段。
从这四句唱词中你能看到什么?
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状况。
生:说明当时中国很穷,老百姓没钱买东西;而且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愿望。
师:你们觉得当时中国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中英贸易状况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生: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生:连想都没想到去买。
生:中国人穷,买不起。
师: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英国的商品,主要是棉布等工业品在中国很难卖出去,而相反,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却在英国人中很受欢迎。
这样,就形成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反而处于出超地位的状况。
为了扭转这种贸易状,英国人找到了鸦片。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综合反映,是对内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任何国家要发展起来,闭关自守就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
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后,愚昧无知。
这是我们从历史中应该汲取的教训,“读史使人明智”。
果实标本;师生探讨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屏幕
呈现鸦片输入相关的图片、文字及数据)
师: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请大家
描述一下鸦片的大量输入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生:鸦片的输入会引起银荒兵弱,使国家的财政陷
入困境,军队丧失战斗力,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安全。
生:吸食鸦片会使家庭日益贫困,一些人为了为有
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去偷、抢、做坏事。
生:在封建社会,一些人为了为有足够的钱去买鸦片,不惜出卖自己的妻子、儿女,搞的许多家庭妻离人散。
师:应该说,鸦片的危害,当时的大多数人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什么吸食鸦片的人却越来越多?
生:(没有人吱声)
师:许多人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吸食鸦片的行为?
生:应该说由于吸食鸦片容易上瘾,人对它有依赖性,个人很难摆脱它。
师:对,大家讲的很好,正是由于鸦片有巨大的危
害性,人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清政府最终决定禁烟,并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屏幕呈现虎门销烟视频画面,并讲述禁烟运动简况,略)。
师: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侵略气焰,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英国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贸易,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悍然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投影板书要点)
爆发(1840年6月)──扩大(1841年)──结束(1842 年8月)
(投影板书)
人民群众的自发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清军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师:中英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是:握有正义、抵抗侵略者失败,野蛮侵略、残暴劫掠者获胜。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呢?
(启发引导学生对比战前中英双方发展状况,围绕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进行思考、讨论,穿插林则徐的命运,得出相应原因和历史教训。
在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20XX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