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做教师的要想把工作做得好,应该认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自我,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适应大学、走向社会
在大学,自我约束能力的高低一部分程度上就决定了大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知识乃至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正是因为独立学习能力与自我约束力的缺失,导致了大学四年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也不具备应有的能力。

毕业后,找工作就自然成了难事。

造成现今的人才市场出现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境地。

2.2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
相较于中学来说,大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它不再刻板的规定作业和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更不会有人对你的学习方法指指点点。

但这种宽松的教育模式,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相反,它反而对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发现,课余时间变得很多。

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培
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独立性教育。

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皇帝”们在家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

他们大多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而这种状况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最大的障碍。

2。

引导学生正确
认识自己、他人和班级的关系。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不只是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和集体全面负责。

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植根于集体之中。

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利用电视机、报刊、班会、板报、宣传栏晨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社会生活,追求高尚情操,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传统的班级管理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我讲你学”,它强调教育内容尤其是德育内容的传授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讲究受教育者的被动、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

首先从目的上看,它以一种单一的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去影响学生,使其接受并具有公认的、既定的价值观、道德观。

其结果必然会封闭或禁锢学生的思想。

其次,从内容上它仍然保留有一定的专制性,主张灌输一些公认的理想价值和美德。

再次,从方法上看,运用管束、训导、命令、禁止、监督等手段,由教师强加给学生,正如杜威指出的:这种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的一种方法,不仅不能促进反而影响学生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由此看来,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其实,各种管理的实施中都渗透着自我管理因素,
没有自我管理就没有真正的管理。

但是,我们要注意,自我管理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而是要精心地指导他们。

首先要使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目标,使他们把教育目的同个人成长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性品质的锻炼和形成。

其次要注意自我管理不能造成失控状态,要教育学生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通过自我管理“战胜自己”,用约束能力使自己走上正确的轨道。

想达到这种程度,班主任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善于抓住时机,并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使活动成为连锁性的教育过程。

三.给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当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有一定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渠道。

小学生喜欢活动,因为活动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释放自己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更希望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

这时,班主任应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但是,许多班主任往往习惯让“能力强”的学生去组织活动,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少数人忙多数人闲的局面,学生又怎能进行自我管理?因此,给学生提供、创造自我管理的
机会,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1、学生自我管理是适应大学环境的需要
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脱离父母独立处理学习和生
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由于他们心理年龄的缓慢增长无法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很难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迷茫和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如何更好的约束管理自己,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实现学习目标,就成为大学新生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2、学生自我管理是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足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大学生只有具有足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在毕业后独立的参加社会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大学生更好更快融入社会的需要。

3、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教育内在的要求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目标最本质的要求。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和思维去分析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通过外在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无法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只有不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