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基本原理

焊接基本原理

焊接基本原理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

比热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入焊件的热能。

焊接温度场:焊件上包括内部某瞬时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

稳定温度场:焊接温度场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动时,称为稳定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动时,称为非稳定温度场。

准稳定温度场: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饱和状态,形成暂时稳定的温度场。

焊接线能量:电弧在单位焊缝长度上所释放的能量。

熔滴比表面积:熔滴的表面积与其质量之比 .R VA ρρ/ 3/S==短渣:随温度升高粘度急剧下降,随温度下降粘度急剧上升。

(适用所有焊)长渣:随温度升高粘度下降缓慢的熔渣。

联生结晶:焊接过程中,焊缝区在冷却过程中以熔合线上局部半融化的晶粒为核心向内生长,生长方向为散热最快方向,最终长成柱状晶粒。

晶粒前沿伸展到焊缝中心,呈柱状铸态组织,此种结晶方式为联生结晶。

竞争生长:晶粒长大具有一定结晶位向,当晶粒最大结晶位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最有利于晶粒长大,晶粒优先得到生长,当这两个方向不一致时,晶粒长大停止。

短段多层焊:多层焊时每道焊缝长度在50至400mm,在这种情况下,前层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才开始焊接下一道焊缝。

长段多层焊:多层焊时每道焊缝长度在1m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前层焊缝冷却到较低温度才开始焊接下一道焊缝。

焊接热循环: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由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称为焊接热循环。

碳当量:把钢中合金元素按其对淬硬的影响程度折合成碳的相当含量。

焊接热影响区: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明显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焊接拘束度:R单位长度焊缝,在根部间隙产生单位长度的弹性位移所需要的力。

焊接拘束应力:热应力、组织应力、结构自身拘束条件所造成的应力,三种应力的综合作用统称为拘束应力。

焊接的优点:成形方便、生产成本低、适应性强1、节省材料,减轻结构重量,经济效益好;2、生产周期短、效率高;3、结构强度高,接头密封性好;4、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1、CO2气体保护焊接低合金钢应采用何种焊丝?为什么?答:CO2保护可防N,但不能去O。

根据硅锰联合脱氧原则应采用Si,Mn高的焊丝或药芯焊丝,以利于脱氧。

2、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焊条熔化及熔池形成;(焊条的加热及熔化、熔池的形成)2、焊接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方式和效果)3、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及其反应条件;(药皮、熔滴和熔池反应区)4、焊接工艺条件与化学冶金反应的关系;(熔合比与熔滴过渡特性的影响)5、焊接化学冶金系统及其不平衡性;3、低氢型焊条为什么对于铁锈、油污、水份很敏感?答:低氢焊条的特点是焊缝金属含氢量极低,焊缝的塑性、韧性较高,适用于各种重要焊接结构和大多数低合金钢。

由于这类焊条的熔渣不具有氧化性,一旦有氢侵入熔池将很难脱出。

4、焊接时为什么要进行保护,常用措施有哪些?答:无保护的危害:1、焊接工艺性能变差、2、焊缝成分显著变化(有益合金元素减少、有害杂质增加)3、焊缝力学性能降低、措施:1)、气体保护(惰性气体、CO2、混合气体)2)、熔渣保护(埋弧焊、电渣焊、不含造气成分的焊条和药芯焊丝焊接)3)、渣气联合保护4)、真空保护5)、自保护5、熔池的形状和尺寸和焊接工艺参数的关系?答:6、熔渣的作用1)、机械保护作用;2)、改善焊接工艺性能作用;3)、冶金处理作用7、选择脱氧剂的原则1)、脱氧剂在焊接温度下对氧的亲和力应比被焊金属对氧的亲和力大;2)、脱氧的产物应不溶于液态金属,其密度也应小于液态金属密度;3)、必须考虑脱氧剂对焊缝成分、性能以及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8、焊接时金属氧化的途径有哪些?焊条电弧焊时熔滴过渡特性焊接区气体的来源?答:金属氧化途径:1、自由氧对金属的氧化、2、CO2对金属的氧化、3、水蒸气对金属的氧化、4、混合气体对金属的氧化焊接区气体的来源:1、焊接材料、2、热源周围空气、3、焊条和焊件表面存在铁锈、油漆和吸附水等4、母材和填充金属自身因冶炼而残留的气体9、为什么不锈钢焊条的长度较短?答:不锈钢电阻较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阻热较高,导致焊条药皮发红乃至脱落,焊接区得不到保护,导致焊接工艺性能、冶金性能和机械性能变差。

10、为什么酸性焊条用Mn脱氧而碱性焊条用Si、Mn、Ti联合脱氧?答:酸性焊条含SiO2多,与MnO2形成复合氧化物降低氧含量,使渣中MnO2含量降低,浓度降低,从而使熔敷金属中的氧化物向渣中过度,达到脱氧目的。

在碱性渣中MnO的活度系数较大,不利于Mn脱氧,而碱性渣中Si的脱氧效果较好,Si的脱氧能力比Mn大,但生成的SiO2熔点高,不易聚合为大的质点,不易从钢中分离易造成夹杂,Mn和Si按适当比例加入金属中进行联合脱氧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脱氧效果。

11、S、P对焊接质量的危害?控制措施?为什么碱性渣有利于脱S、P。

答:S的危害:降低冲击韧性和抗腐蚀性、产生结晶裂纹倾向更大。

措施:1)、限制焊接材料含S量:母材、焊丝、药皮或焊剂2)、用冶金方法脱SP的危害:减弱晶粒间结合力、冲击韧度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

措施:限制母材、填充金属、药皮和焊剂中的含P量。

(药皮和焊剂中的锰矿是导致焊缝增磷的主要来源)脱S:碱度大,则MnO、CaO等碱性氧化物就多,从而与系统中的S形成CaS等不溶于钢液的物质,有利于脱S。

脱P:增加熔渣的碱性可减少焊缝中的含P量。

12、N、H、O对焊接质量有哪些影响?控制焊缝中N、H、O量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N促使焊缝产生气孔、促使焊缝金属时效脆化、提高焊缝金属强度、降低塑性韧性。

措施:1、焊接区的保护(主要来源于周围的空气)2、焊接工艺参数(尽量采用短弧焊、增加焊接电流和焊丝直径)3、合金元素(增加焊丝和药皮中的含C量可降低焊缝中的含N量)H对焊缝的影响:氢脆(室温或低于室温发生)、白点(鱼眼)、气孔、冷裂纹。

措施:1、减少氢的来源(限制焊接材料中的H、清除气体中的水份、清除焊件表面的油污和杂质)2、焊接过程中利用冶金加以去除(药皮焊剂中加入氟化物、加入稀土)3、工艺处理4、焊后脱氢处理O对焊缝的影响:随着含氧量的增加,其强度、塑性、韧性都明显下降、引起热脆、冷脆和时效硬化、形成气孔、影响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为了减少焊缝含氢量,改进电弧特性有时故意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措施:1、纯化焊接材料 2、控制焊接工艺参数 3、脱氧13、手工电弧焊冶金过程分几个阶段,个反应阶段条件有何不同,主要进行哪些物理化学反应?答:1、药皮反应区,主要物化反应:水分的蒸发、某些物质的分解、铁合金的氧化。

2、熔滴反应区,特点:熔滴温度高、接触面积大、时间短、熔滴与熔渣发生强烈混合。

主要反应:气体的分解和溶解、金属的蒸发、金属及其合金成分的氧化还原。

3、熔池反应区:温度高,接触面积小、时间长、熔池温度分布不均匀。

14、焊条型号牌号,如E4207 J557答:第三位数表示焊条焊接位置,0、1用于全位置焊;2适用于平焊及横角焊;4用于向下立焊。

E4207:焊条型号,熔敷金属的最低抗拉强度为420MPa,适用于全位置焊的焊条。

J557:焊条牌号,熔敷金属抗拉强度不低于550MPa的结构钢焊条。

15、药皮的作用:1、机械保护作用 2、冶金处理作用 3、改善工艺性能。

16、焊芯的作用:导电、填充金属。

17、焊芯的要求:1、碳含量尽量低 2、锰的含量合适3、硅含量尽可能少4、硫、磷严格控制5、电阻率低,夹杂物少。

18、焊条的工艺性能包括哪些方面,对焊接质量有何影响?答:1、焊接电弧的稳定:影响焊接过程的连续性和焊接质量。

2、焊缝形成: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3、各种位置焊接的适应性: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能适应空间全位置焊接。

4、飞溅:过多的飞溅会破坏正常焊接过程,降低焊条的熔敷效率,增加清理工作量。

5、脱渣性:脱渣性差不仅清渣困难,降低焊接生产率,还会产生夹渣的缺陷。

6、焊条熔化速度:加入铁粉,可以提高焊条的熔化系数。

7、焊条药皮发红:药皮发红引起焊接工艺性能恶化,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8、焊接烟尘:烟尘含有各种致毒物质,污染环境,危害焊工健康。

19、焊缝中的气孔的种类及分布特征?答:析出型气孔:氢气孔、氮气孔氢气孔:焊缝表面,断面形状多为螺钉状,从焊缝表面看呈圆喇叭口形,气孔的四周有光滑内壁。

氮气孔:焊缝表面,蜂窝状,表面光滑。

反应型气孔:CO气孔CO气孔:焊缝内部,条虫状,表面光滑。

20、熔池的凝固特点?答:1、熔池体积小,冷却速度大;2、熔池中的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3、熔池是在运动状态下结晶。

21、焊缝金属中的偏析主要有哪几种?答:焊缝中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1、显微偏析;2、区域偏析;3、层状偏析。

22、稀土元素在焊接冶金过程中的作用?答:1、脱氧、脱氢、脱氮;2、改变夹渣物形态,提高焊缝性能3、减少裂纹4、细化晶粒,提高接头强度和塑性。

23、简述熔池结晶形态,并分析结晶速度、温度梯度和浓度对结晶形态的影响?答:结晶形态分为柱状晶(平面晶、胞晶、树枝状晶)、等轴晶(树枝状晶)。

平面晶→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等轴晶R为结晶速速;οC为溶质浓度;G为温度梯度:G>0时形成平面晶;G<0时形成树枝状晶。

当R和G不变时,随着οC的提高,成分过冷增加,结晶形态从平面晶到等轴晶。

当G和οC一定时,结晶速度R越快,成分过冷的程度越大,结晶形态从平面晶到等轴晶。

当οC和R一定时,随着G的提高,成分过冷程度减小,结晶形态从等轴晶到平面晶。

24、焊缝金属中夹杂主要有哪几种,如何控制?答:夹杂主要为: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

措施:1、最重要是正确选择焊条、焊剂,使之更好的脱硫、脱氧;2、控制其来源,严格控制母材和焊材中杂质含量;3、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以利于熔渣浮出;4、多层焊时,应注意清除前层焊缝的熔渣;5、焊条要适当的摆动,以便熔渣浮出;6、操作时注意保护熔池,防止空气进入。

25、焊缝中的气孔的危害及控制措施?答:气孔的危害:1、减小有效截面积;2、应力集中;3、塑形韧性下降;4、疲劳强度下降;5、致密性。

措施:1、降低母材和电极金属中气体含量;2、消除和减少被金属吸收的气体和焊接材料中的水分,表面油污、水分和铁锈等。

3、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电流种类及操作技巧。

焊接时规范要保持稳定,并适当配合摆动,利于气体逸出。

26、由焊缝边缘到焊缝中心,结晶形态变化趋势?答:R和C增大,G减小,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到等轴晶。

27、焊接热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加热温度高;2、加热速度快;3、高温停留时间短;4、自然条件下连续冷却;5、局部加热。

相关主题